魚是咱們老百姓最喜愛的水產品之一。千百年來一直是餐桌上的美食。魚的品種多樣,比如鱅魚、鰱魚、鯰魚等。在農村最常見的養魚就能發家致富。隨著這幾年飼料上漲養魚的利潤在降低。無獨有偶,養豬業也遇豬周期的問題,養殖利潤空間漂浮不定。而細心的農民卻把養豬和養魚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養豬不汙染環境而且養殖的魚也肥大。經濟效益十分突出,魚豬互補。
他們的做法是:用豬糞來養魚。但凡養過魚的朋友都知道水肥魚才肥。養殖者經驗,每一頭豬的排洩糞便可轉化成五十公斤以上的魚。建豬圈和魚塘,在豬圈的選址上要根據環保要求將合格的豬舍。豬糞要直接能進入化糞池發酵,以便利用。魚塘需具備良好的排灌設施和水源能做到適時衝水,促進糞肥與水混合分解。
將魚放養之前一星期。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清塘,魚苗下塘前五天。施入機肥。由於環保養豬後,豬糞經過發酵所得的肥水以養殖濾食性魚類為主,兼養雜食性魚類。濾食性的魚類主要有鰱魚、鱅魚等。這類魚主要以浮遊生物為食,施入發酵後的豬糞後,水中的有效氮,營養鹽類含量增多,很快被浮遊生物利用吸收。浮遊生物量增加。鰱魚鱅魚的餌料才豐富。如果有鮮豬糞則多放養一些雜食性魚類,他們可以直接利用鮮豬糞。
每畝放養七百到八百尾大苗兒,為了預防缺氧,造成浮頭,一般施用糞肥的時間要掌握在九點到十點。陰雨天應少施或不施。水質以保持肥、活、嫩、爽為原則。出現老水、臭水時,停止施肥,換注三分之一的新水。施肥量一般按魚體重的10%~15%日施肥量四十到八十斤。對於不能經常換水的池塘,應適量投放生石灰來改善水質。生石灰可中和過多的腐植酸,調節ph值,較適宜的ph值為7~8。生石灰可增加水的硬度,減少硫化氫的毒害,還可控制某些病菌繁殖釋放營養鹽,一般每次每畝用生石灰10~15公斤,先用水稀釋溶解後潑灑。
因此養豬養魚有機結合,避免了單一養豬的風險和養魚的飼料問題,肥水的問題,養豬養魚要因地制宜,如果池塘周圍種植上苜蓿等,還可以放入草食性魚等。在農村養魚,要想大賺還需得勤動腦,搞特種養殖等。魚塘養殖還有很多小竅門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