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買了二斤雞蛋,5.5一斤。我說又貴又小髒兮兮的,現在正常都4塊多點,又上當了。她說這是土雞蛋,值這個價,打小在農村長大,所以對土雞蛋還比較了解,這個蛋除了個頭像之外真就沒有土雞蛋的「氣質」。晚上打了幾個雞蛋在碗裡,徹底破案了,蛋液微黃,炒出來的雞蛋也是發白,就是飼料蛋。之是把比較小的蛋挑出來,或者馬上要被淘汰的蛋雞下的最後一茬蛋,因為長得小,冒充一下土雞蛋,有不認識的就花高價買了。
我回頭想想,所謂的土雞蛋和飼料蛋到底能有多大的差別,在網上查了查營養元素方面比較,靠譜的說法是飼料蛋脂肪量、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會略高於普通雞蛋。膽固醇和脂肪含量略低於普通雞蛋。而在雞蛋蛋白質的差異上,土雞蛋會略高,總的來說,兩種雞蛋的營養各有千秋,但是差異不大。
但是說到食品安全,這個真沒辦法一概而論。集中養殖蛋雞的飼料蛋我們往往擔心激素、蛋雞打針餵藥的藥物殘留問題。這個目前食品安全檢測比較嚴格,一旦被發現超標,處罰也是比較重的。關鍵是怎麼也做不到全部檢測,只能是抽檢。這樣就有可能導致不法商家為了利益鋌而走險,不合格的雞蛋流入到市場,我們老百姓是沒辦法知道的。
笨雞肉也差不多,由於現在農村經常出現「雞瘟」,農村自己養的雞也一樣需要餵藥。散養的話,農村現在農作物噴灑農藥、施肥也是比以前多的多,雞吃了也會有農藥殘留,而且土雞蛋除了正規養殖場批量發售的,很少有經過食品安全部門檢驗的,安全也就無從提起了。
所以,只要能保證安全,土雞蛋和飼料蛋真的沒有必要太較真。
不光是雞蛋,豬肉是飼料豬還是笨豬也差不多是一個道理,而且農村現在養豬也不全是玉米、稻糠了,老家那邊一般端午節開始養,20-30斤的豬仔,頭一兩個月也是大部分飼料加一小部分玉米,不然的話春節前長不到三百斤。但從我自己感受來看,笨豬肉確實要比飼料豬肉的口感、味道都要好很多,畢竟大部分時間還是用的糧食餵養。
還有就是笨雞與肉食雞、野生魚與養殖魚等等,口感味道確實有差別,但是安全性誰更高一些,我們真的不好判斷。
所以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再加大力度,採取更嚴格、更全面的監管力度,讓地溝油、毒奶粉、激素肉、農藥超標產品無處遁形,百姓才能更安全更放心的生活。
到底是散養的好還是集中養殖的好,各位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