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285)|這裡,養豬賣豬都有「新規矩」

2020-11-27 騰訊網

四川在線記者 向朝倫 燕巧 張紅霞

華小峰 攝

「你莫進圈,我給你看視頻。」11月15日,收豬匠上門,劉金榮一身工作服擋在圈門外。3年多前,在外務工的劉金榮返鄉廣元市朝天區明月村養豬,去年出欄近200頭,收入上百萬元。

「現在養豬能掙錢,是因為跟以前規矩不一樣。」劉金榮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撣工作服上的灰,譬如這手機和工作服罩衣,就離不得。

豬圈規矩:外人不能進

劉金榮家因兒子殘疾致貧。「那時也沒想掙多少錢,因為要回家照顧兒子,就撿起了養豬的老本行。」劉金榮說。

在農村,過去家家養豬,感覺養豬並不難,技術要求不高,但現在劉金榮明白了一個道理:養豬不難,養商品豬難。

不容易在哪裡?主要在防疫。2016年剛回家養豬時,兩口子每天起早貪黑,拌豬食……心想只要把豬餵飽就坐等賺錢。結果第一欄就被豬病難住了。

駐村農技員趙海燕上門問診,給豬打針吃藥,還數落兩口子:你不能把它當成「豬」,只管撐飽,要當成「豬寶貝」,衛生、防疫、管理全跟上。還特別叮囑:進圈要穿專門的養豬工作服,不能把外面的細菌帶進圈。

劉金榮夫婦為此給自家豬圈定了規矩:風可進雨可進,外人不能進。

正穿著工作服在圈舍內忙碌的妻子王玲笑著說:過去有人家不講衛生被罵跟個豬圈一樣,現在的豬圈,通風、採光、衛生條件,也不比家裡差。今年豬價不錯,只要防疫搞好不生病,包掙錢。

賣豬規矩:看視頻網上選

朝天區羊木鎮新山村村民趙發文也是養豬大戶,今年已賣了250頭。

「我賣豬,收豬匠基本上都沒上門就賣了。」趙發文說。

怎麼賣?手機上賣,把肥豬編上號,將圖片、視頻發到微信群,收豬匠看上哪頭賣哪頭,然後直接開車來過秤拉走。

趙發文說,以前收豬匠要進到豬圈裡東瞅西看,提著棍子指著要哪頭買哪頭,現看現賣。但風險也在這裡,外人進圈可能一腳就把病菌帶進去了。

不但外面的病菌不準帶進去,豬圈裡面也要每天按時清掃,保持乾燥。現在他還在準備擴建300平方米圈舍,學習外地大戶的養殖經驗,也請教了鎮上的農技員,他要採用新技術,將地板改為溫暖有彈性的「網床」,豬糞排到「網床」下,再用來製作有機肥,「豬圈乾淨豬不生病,豬糞還賣錢。」

今年5月,朝天區專門出臺促進生豬穩產保供十六條措施,其中特別強調豬瘟防控,明確提出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很多鄉鎮為此建立了生豬微信群,除了發布生豬保險補貼、豬瘟防控等,養豬戶還可以就自家養殖情況及時上傳、詢醫問診,養殖戶肥豬要出欄,將視頻、照片發布出來,自有收豬匠聯繫採購。

為了做大養豬事業,趙發文把在外務工的兒子也叫回家一起幹。「年輕人,學東西快,應該比我更能幹。」趙發文翻出手機裡兒子拍的肥豬照片和視頻炫耀:他拍的照片和視頻比我拍得更漂亮更「上鏡」,收豬匠更喜歡來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走進北川:苦黃連如何種出「甜」日子
    當天下午,百縣千村行採訪組來到這裡,正巧碰到張中瓊。  今年58歲的張中瓊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原本靠種玉米餵豬勉強度日。2015年,張中瓊的丈夫因病去世後,更是讓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南華村地處龍門山脈深處,海拔在700米-2300米之間,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村落。在此之前,全村有22戶67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幾年奮鬥,目前已全部脫貧。
  • 連豬和豬圈都沒有,怎麼就領了養豬扶貧補貼——「借豬騙補」
    連豬圈都沒有  怎麼養豬?  連豬都沒有  怎麼就領了  養豬扶貧補貼?  近日,在井研縣紀委監委調查組的調查下,該縣石桅村村支書宋正與貧困戶合謀「借豬騙補」案浮出水面。  一、貧困戶養了5頭豬從小到大都拍了照片  2017年10月,井研縣群眾向當地紀委信訪室舉報:四合鄉石桅村七組精準貧困戶田祥家從沒養過豬,卻領了養豬扶貧補貼。  「扶貧資料顯示,田祥家養了5頭豬,獲利1900元,政府補助了2100元。」
  • 視頻丨百縣千村行:道孚縣墨石公園 歡迎到「異域星球」打卡
    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楊樹 董世梅天下石林多也,或喀斯特石林,或砂巖石林,或花崗巖石林……然而,在甘孜州道孚縣八美鎮,這裡有一個神秘的石林——像土,像煤,又像巖石。這裡是道孚縣墨石公園,國家4A級景區——在海拔3400米的八美鎮,這一條長達數公裡、總面積達4.7平方公裡的「墨石」,聳立在高原的藍天白雲下,橫亙在河谷間,隱藏在鮮花開滿、沙棘林密布的雪山草原中,聳立挺拔、直插藍天。科技感十足,遊客稱這裡為「異域星球」。
  • 豬價連漲3天,到底該不該賣豬呢?看養豬老農是如何做的!
    這幾天,豬價開始小幅度上漲走勢,有一些地區開始大面積上漲,只有幾個地區的豬價下跌!截至今天為止,已經連續上漲3天了,其中,生豬外三元13.49元/kg,較昨日的豬價上漲0.06元,內三元和土雜豬均有一定的漲幅!
  • 百縣千村行(366)丨平武縣關壩村的「變身象限」
    曾經:靠山吃山,一頭盤羊賣到上萬,但越打越少關壩村現有121戶村民,貧困戶曾經高達21戶,為啥窮?一組數據可以回答:全村面積98平方公裡,其中森林面積就佔了96.3%。幾百人圍著碟子大一塊平地,咋個發展?這一數字也濃縮著關壩村過往的尷尬:只有綠水青山,沒有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沒有,熊貓、猴子倒是多,個個都是國寶,碰都不能碰。「守著寶庫討飯吃。」
  • 豬的飼養:原來養豬有這麼多好處,你都知道嗎?
    首先呢,大家都知道,從2015年起,我們的村子裡邊就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補貼呢。國家過於百姓補貼的問題可以說是高度重視的呢。第二個就是養豬補貼。不得不說,現在養豬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呢。因為養豬真的是可以賺一大筆錢呢。現在有很多的城市人因為在城市中找不到機會。所以都把目標放在了農村的養殖業當中。而且呢。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
  • 百縣千村行|增收門道
    芳華桂城·新都區桂湖街道  春賞紫藤秋品桂花  育成商品桂花樹200多個品種約10萬株,是西南地區單體最大的桂花種植基地;文旅融合發展,每年春季,一條長約2.6公裡的紫藤花觀光長廊使這裡成為美景打卡地。
  • 農村俗語說「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那草魚最大能長到幾斤?
    豬跟魚都是生長比較快的動物,而且它們偏向吃素食,農村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說的是豬(家豬)長得再大再快,一般到300斤這樣就算是封頂了,很難再長;而魚自然的生長,會長得很大條,都沒有合適的秤砣能夠稱重了。
  • 百縣千村行(324)| 走進工業大縣 一顆無花果開出「致富花」
    唐廣攝四川在線記者 鄭志浩一縣一策12月18日,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鳳翔村,果農邱安權來到自家地裡,修剪無花果枝,為來年結果做準備。邱安權種無花果已達10年,今年種了4畝地,掙了2.6萬餘元。作為工業大縣,威遠在特色農業發展上一度「瘸腿」。
  • 百縣千村行(123)|五鳳村養牛脫貧過上「牛日子」,來看看村裡的土味...
    川報觀察記者 鄧翔灃 王吉南 羅之颺「養好牛蓋新樓」「養最壯的牛,致最富的路」……一走進宜賓市筠連縣筠連鎮五鳳村,目光所及之處,都有「牛」這個元素。花式養牛宣傳標語、樓房牆壁上活靈活現的牛圖案,這個村和牛究竟有什麼關係?養牛,讓五鳳村實現脫貧過上「牛」日子。
  • 養豬年薪37萬,還能移民紐西蘭?
    德卡米宅海外小時候大人經常說:不好好讀書就去養豬。而現在養豬的都能成為一個省的首富。對很多人來說,「養豬」就像一個笑話。多年前,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賣豬肉還被大家拿來調侃。如今,很多與農業毫不相干的企業都開始養豬後,讓不少人開始感嘆「人不如豬」。養豬,真的是門賺錢的生意嗎?
  • 兩月前8塊1斤愁賣,如今22.5塊1斤,肥肉45元1公斤,豬農:太苦了
    而且,兩個月前這樣的鄉鎮賣肉的人,有七八家之多,賣肉人每天都愁賣不掉,很多人因為肉不動都趴著睡著了。十月的第一天,筆者所在的鄉鎮,賣肉攤只有2家,肉價上漲,而且農村鄉鎮早晨8點不到肉已經賣所剩無幾。其實,豬肉的價位上漲,生豬價也在上漲,對於兩月前把豬賣了的人家,此時心裡是十分難過及後悔的,筆者都不敢豬肉價漲得讓人咂舌的事實,告訴母親,因為兩月前,她因為家裡的糧食不夠,把豬賣了,一個月不到,老家的生豬價上漲了,她就十分難過,如果她再聽到現在的豬肉價,不知還會有多難過呢?說實在的,我們養豬人家真是太苦了!
  • 「飛豬」降落或下滑一年
    在消費市場歡呼「10元豬肉」回來、生豬存欄大量增長的情況,生豬行情進入新一輪循環周期。那麼,新一輪「豬周期」與以前相比,會有什麼變化?消費者期待的「10元豬肉」對養豬企業意味著什麼?   仝伯玉從1999年開始養豬。那時,全村300多戶幾乎家家養豬,平均下來一戶能養二三十頭。隨著規模化養殖的推進,到2010年前後,全村只剩下10多戶養豬。生豬行情的跌宕起伏,不斷衝擊著養豬人的心臟和承受能力,現在,村裡只剩了他和另外一戶養豬,並且那戶也不再自繁自養,而是根據行情決定是否進行短期育肥,存欄量300多頭。   「以前全村的豬,現在都讓你養了。」
  • 在農村養豬養魚巧安排,豬、魚才能雙豐收
    無獨有偶,養豬業也遇豬周期的問題,養殖利潤空間漂浮不定。而細心的農民卻把養豬和養魚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養豬不汙染環境而且養殖的魚也肥大。經濟效益十分突出,魚豬互補。他們的做法是:用豬糞來養魚。但凡養過魚的朋友都知道水肥魚才肥。養殖者經驗,每一頭豬的排洩糞便可轉化成五十公斤以上的魚。
  • 豬和牛一個場區兩個圈舍飼養可以嗎?
    讓豬和牛在一個場區裡的兩個圈舍分開飼養,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把豬和牛在一個廠區飼養的話,可能最後的結果就是豬也養不好,牛也沒養好,還不如專養一種家畜比較好。記得以前在農村家家戶戶養豬的時候,我碰見過有的人家裡養著幾頭豬,還餵著兩頭牛這種情況。
  • 見過與豬上下鋪嗎?我,211應屆計算機學生,我選擇了養豬!
    近兩年豬價上漲,網際網路一片唱衰,什麼下崗回家養豬之類的話隨口就來,對於養豬,很多網際網路很是羨慕。筆者今天就綜合這位正邦員工的,也給大家還原一下養豬場的工作狀況,不是為了潑冷水,只是給大家看看養豬最真實的一面,千萬別人云亦云,接受不了這個工作狀態的,千萬別去跟風,免得後悔。
  • 俗語「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啥意思?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
    資金準備好後的,養什麼又成問題了,雞,鴨,牛,羊,豬,到底養什麼賺錢呢?不少人都這樣勸他,搞養殖和種植差不多,產量一定要高,因此說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說到這裡,他也想到了兒時,和長輩們在一起時,常聽到長輩說的那句話「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這句老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豬叫識別」,讓你足不出戶在家輕鬆養豬
    但當養豬用上AI,這似乎足夠接地氣了。Oops,21世紀養豬都開始用AI了昨天,畢業後許久不發動態的直系師兄突然轉發了一條題為《京東數科籤下中國智能養殖第一大單 助力元寶楓養殖千萬頭AI豬》的推送連結。
  • 玉環這道「百縣千碗」名菜徵服老饕無數
    還被選入「詩畫浙江·百縣千碗」?這一次,周小柚帶你尋味台州玉環,探秘百縣千碗美食——跳魚撈麵。01「鮮」在玉環 浙江海岸線六千四百多公裡,沿線的海鮮聖地臥虎藏龍,玉環就是其中之一。也正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玉環有20道以「海味」為主的佳餚,上了「詩畫浙江·百縣千碗」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