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向朝倫 燕巧 張紅霞
華小峰 攝
「你莫進圈,我給你看視頻。」11月15日,收豬匠上門,劉金榮一身工作服擋在圈門外。3年多前,在外務工的劉金榮返鄉廣元市朝天區明月村養豬,去年出欄近200頭,收入上百萬元。
「現在養豬能掙錢,是因為跟以前規矩不一樣。」劉金榮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撣工作服上的灰,譬如這手機和工作服罩衣,就離不得。
豬圈規矩:外人不能進
劉金榮家因兒子殘疾致貧。「那時也沒想掙多少錢,因為要回家照顧兒子,就撿起了養豬的老本行。」劉金榮說。
在農村,過去家家養豬,感覺養豬並不難,技術要求不高,但現在劉金榮明白了一個道理:養豬不難,養商品豬難。
不容易在哪裡?主要在防疫。2016年剛回家養豬時,兩口子每天起早貪黑,拌豬食……心想只要把豬餵飽就坐等賺錢。結果第一欄就被豬病難住了。
駐村農技員趙海燕上門問診,給豬打針吃藥,還數落兩口子:你不能把它當成「豬」,只管撐飽,要當成「豬寶貝」,衛生、防疫、管理全跟上。還特別叮囑:進圈要穿專門的養豬工作服,不能把外面的細菌帶進圈。
劉金榮夫婦為此給自家豬圈定了規矩:風可進雨可進,外人不能進。
正穿著工作服在圈舍內忙碌的妻子王玲笑著說:過去有人家不講衛生被罵跟個豬圈一樣,現在的豬圈,通風、採光、衛生條件,也不比家裡差。今年豬價不錯,只要防疫搞好不生病,包掙錢。
賣豬規矩:看視頻網上選
朝天區羊木鎮新山村村民趙發文也是養豬大戶,今年已賣了250頭。
「我賣豬,收豬匠基本上都沒上門就賣了。」趙發文說。
怎麼賣?手機上賣,把肥豬編上號,將圖片、視頻發到微信群,收豬匠看上哪頭賣哪頭,然後直接開車來過秤拉走。
趙發文說,以前收豬匠要進到豬圈裡東瞅西看,提著棍子指著要哪頭買哪頭,現看現賣。但風險也在這裡,外人進圈可能一腳就把病菌帶進去了。
不但外面的病菌不準帶進去,豬圈裡面也要每天按時清掃,保持乾燥。現在他還在準備擴建300平方米圈舍,學習外地大戶的養殖經驗,也請教了鎮上的農技員,他要採用新技術,將地板改為溫暖有彈性的「網床」,豬糞排到「網床」下,再用來製作有機肥,「豬圈乾淨豬不生病,豬糞還賣錢。」
今年5月,朝天區專門出臺促進生豬穩產保供十六條措施,其中特別強調豬瘟防控,明確提出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很多鄉鎮為此建立了生豬微信群,除了發布生豬保險補貼、豬瘟防控等,養豬戶還可以就自家養殖情況及時上傳、詢醫問診,養殖戶肥豬要出欄,將視頻、照片發布出來,自有收豬匠聯繫採購。
為了做大養豬事業,趙發文把在外務工的兒子也叫回家一起幹。「年輕人,學東西快,應該比我更能幹。」趙發文翻出手機裡兒子拍的肥豬照片和視頻炫耀:他拍的照片和視頻比我拍得更漂亮更「上鏡」,收豬匠更喜歡來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