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豬和豬圈都沒有,怎麼就領了養豬扶貧補貼——「借豬騙補」

2020-12-08 搜豬網

  連豬圈都沒有

  怎麼養豬?

  連豬都沒有

  怎麼就領了

  養豬扶貧補貼?

  近日,在井研縣紀委監委調查組的調查下,該縣石桅村村支書宋正與貧困戶合謀「借豬騙補」案浮出水面。

  宋正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井研縣脫貧辦工作人員林列和四合鄉扶貧專幹張國強因工作履職不力,分別被井研縣紀委誡勉談話。

  一、貧困戶養了5頭豬從小到大都拍了照片

  2017年10月,井研縣群眾向當地紀委信訪室舉報:四合鄉石桅村七組精準貧困戶田祥家從沒養過豬,卻領了養豬扶貧補貼。

  「扶貧資料顯示,田祥家養了5頭豬,獲利1900元,政府補助了2100元。」井研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還看到了5頭豬在小豬、中豬、大豬各成長階段的照片,並且,該扶貧項目已經通過井研縣鄉村三級驗收。

  「有圖為證,有驗收人員籤字,驗收手續齊全。」田祥的扶貧檔案無懈可擊。

  「田祥和兒子都在外面打工,家裡就田祥的老婆伍曉瓊一個人。」走訪過程中,田祥的鄰居向工作人員表達了疑惑,「養啥子豬哦,她家裡豬圈都沒有,哪裡去養豬?」

  既然沒有豬圈,那照片裡從小長到大的豬從哪兒來?井研縣紀委監委的工作人員找到了田祥的直接幫扶責任人、井研縣石桅村村支書宋正。

  「伍曉瓊長期生病,所以委託姨夫李開雲代養,養豬計劃是我上報的,照片我去拍攝的,驗收時我去了現場。」宋正解釋,照片裡的豬是代養,舉報人反映情況有誤。

  二、家裡沒有豬圈村支書協助貧困戶造假

  為了先把代養的事弄清楚,井研縣紀委監委調查組組長樊友全找到了伍曉瓊。

  「我家沒有豬圈,我身體也不好,就委託姨夫代養,一共賣了5頭,給了我1900元。」伍曉瓊回答。

  豬在別人家,補助卻被田祥領走了,事情水落石出:田祥想養豬,但家中沒有豬圈,便借了姨夫李開雲家的豬,騙取了政府補助。

  記者了解到,這筆錢源於2016年5月井研縣對發展產業脫貧的貧困戶實施的產業扶貧項目建設補助。

  「村支書宋正明知道田祥『借豬騙補』,不但向上級隱瞞,而且到李開雲家拍照,協助田祥通過驗收。」井研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認為,這才是問題所在。

  2018年3月,宋正受到黨內警告處分。井研縣脫貧辦工作人員林列和四合鄉扶貧專幹張國強因工作履職不力,分別被井研縣紀委誡勉談話。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285)|這裡,養豬賣豬都有「新規矩」
    11月15日,收豬匠上門,劉金榮一身工作服擋在圈門外。3年多前,在外務工的劉金榮返鄉廣元市朝天區明月村養豬,去年出欄近200頭,收入上百萬元。「現在養豬能掙錢,是因為跟以前規矩不一樣。」劉金榮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撣工作服上的灰,譬如這手機和工作服罩衣,就離不得。豬圈規矩:外人不能進劉金榮家因兒子殘疾致貧。
  • 豬的飼養:原來養豬有這麼多好處,你都知道嗎?
    先讓作者為大家介紹一下國家對我們農村支持保護補貼吧。首先呢,大家都知道,從2015年起,我們的村子裡邊就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補貼呢。國家過於百姓補貼的問題可以說是高度重視的呢。第二個就是養豬補貼。不得不說,現在養豬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呢。因為養豬真的是可以賺一大筆錢呢。現在有很多的城市人因為在城市中找不到機會。所以都把目標放在了農村的養殖業當中。而且呢。
  • 寓言故事:野豬和家豬
    從前有座山,山底下有一個小村莊,那裡的人都很勤勞,家家戶戶都很富足。村子裡有一個習俗,他們將所有的豬都養在一個統一的大豬圈裡。每到需要肉時,村裡都會殺掉一隻最肥的豬。有一天年秋天,兩頭野豬不知什麼原因跑到了山下,他們到處禍害莊家。
  • 看見星星的豬
    午後豬們都躺在豬圈裡打起盹來,而有一隻小豬一定也不安穩,它悄悄的鑽出了猩猩沒有去補的缺口。猩猩認為那一小個洞大豬是無法鑽出的,但它忘記了豬圈裡還有小豬特別是有一隻很活潑的小豬。小豬掛上了天真爛漫的笑容,哼著輕快的小曲漫步在牧場中。「下午好,綿羊姐姐」。小豬高興的向草地上的綿羊打招呼。
  • 洋豬入侵:從九千年養豬大國,到中華豬瀕臨滅絕,僅用三十年時間
    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夠發現,即使資源如此豐富的中國,也會有物種極其稀缺的時候,並且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現,只是沒有有心人能夠重視。中華本土豬目前已經開始逐漸走向消失。上世紀八十年代,本土豬一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本土豬基本上是市場中的佼佼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十年後,隨著一場非洲豬瘟的侵襲,中華本土豬基本上消失了,它們甚至比熊貓還要稀少。
  • 豬價連漲3天,到底該不該賣豬呢?看養豬老農是如何做的!
    這幾天,豬價開始小幅度上漲走勢,有一些地區開始大面積上漲,只有幾個地區的豬價下跌!截至今天為止,已經連續上漲3天了,其中,生豬外三元13.49元/kg,較昨日的豬價上漲0.06元,內三元和土雜豬均有一定的漲幅!
  • 在農村養豬養魚巧安排,豬、魚才能雙豐收
    無獨有偶,養豬業也遇豬周期的問題,養殖利潤空間漂浮不定。而細心的農民卻把養豬和養魚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養豬不汙染環境而且養殖的魚也肥大。經濟效益十分突出,魚豬互補。他們的做法是:用豬糞來養魚。但凡養過魚的朋友都知道水肥魚才肥。養殖者經驗,每一頭豬的排洩糞便可轉化成五十公斤以上的魚。
  • 豬年為豬平反 豬是非常喜歡乾淨的而且豬比狗更聰明
    1、豬其實非常喜歡乾淨去過養豬場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遠遠未到已聞到一陣陣惡臭。進到裡面一看,豬圈裡面到處是屎尿,豬也不介意在遍布糞便的地上倒頭就睡,給人一種噁心的感覺。2、豬在家畜裡面是最聰明的有時候孩子寫不出作業,媽媽責罵孩子:怎麼蠢得像豬那樣,其實這樣是不恰當的。在家畜之中,豬其實最為聰明。科學家做過實驗,豬能比狗更快走出人為設計的迷宮。豬可以很快明白鏡子裡的那隻豬是自己的反射,有很強的自我意識,狗則會對著鏡子吠叫。
  • 支持農戶養豬了,非瘟感染過的豬圈能繼續養豬嗎?過多久才能養?
    因為這種病毒迄今為止還沒有有效的防控藥物,一旦感染了幾乎是死亡率100%,所以為了控制疫情,當豬舍一旦有豬感染了,就得及時把其他的生豬儘量隔離和撲殺。也是因為這個疫情太厲害了,在過去的一年中一大批的養豬人損失慘重,有很多的還被迫退出了養豬行業。一時間市場上生豬存欄量下降,可繁母豬數量減少,再加上養豬戶復養的情緒不高,所以造成了目前市場上供需受到影響了。
  • 看看中國古代是怎麼養豬的 也許你就不會抱怨吃到泔水豬
    最早的豬應該是放養模式,隨著種植業的發展,狩獵採集已經不是日常生產的主要工作,種植成為主要的生活來源,於是對肥料的需求迅速增加,養豬慢慢發展為圈養,主要目的是為了積肥,這種模式從漢代開始出現,直到三四十年前集體經濟解體以後,才慢慢轉化成以提供肉食為主。在搞生產隊的時候,各生產隊都有大豬圈,有專門的飼養員,那時候的豬餵的糧食很少,主要是豬草,冬天用農作物藤葉煮豬食。
  • 「豬叫識別」,讓你足不出戶在家輕鬆養豬
    人工智慧不知怎麼的好像變成了少數人的知識特權,對大多數人來說卻像是陽春白雪般遙不可及,不能雅俗共賞。但當養豬用上AI,這似乎足夠接地氣了。Oops,21世紀養豬都開始用AI了昨天,畢業後許久不發動態的直系師兄突然轉發了一條題為《京東數科籤下中國智能養殖第一大單 助力元寶楓養殖千萬頭AI豬》的推送連結。
  • 記者探訪五峯縣漁洋關鎮南河村 豬叫聲喚醒夢想 翠冠梨掛滿希望
    沿途都能想像到這裡山民的窮困,而到了卞周華的家門口,一座氣派的三間樓房,讓到訪者感到有些意外。山村的火爐邊,茶水已備,正適合談論豐收的話題。有一種幸福是每天被豬叫聲吵醒15日一大早,卞周華就被61頭豬的叫聲吵醒,他要起來為它們準備早餐了。豬圈就在正屋的旁邊,眼下都還是幾十斤的仔豬,要等到明年才能出欄。
  • 2020太魔幻了,過年我們一起踩豬吧,闢邪驅魔的|衝繩,島生活
    島民信奉除了豬的叫聲其他部分都可以吃,連現在也有賣豬臉豬下水豬蹄的,因為別的地方是帶皮的五花肉都很難找到的。《國際通菜市場》而且他們覺得豬的叫聲也是有用的,可以闢邪。關注到踩豬話題到後面亮瞎狗眼的起因是在寫古民家的稿子的時候,看到有個詞的英文版被翻譯成fool,是一個房子平面圖的一部分,就覺得這是什麼部分怎麼這麼翻譯
  • 豬年到了,了解一下豬的歷史,讓我們看看各個朝代豬的形象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而我們中國人,則是最早將野豬馴化了的,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這張照片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 豬形陶鬹(guī),現在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裡。雖然在商周時期,家豬已經開始有豬舍,但是大部分家豬還是被放養的,戰國時期的養豬技術繼承了商周的特點,而豬作為一個家庭財富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照片中是一款戰國時期的便攜酒具盒,盒身為雙首連體豬形。
  • 河北農民家豬圈隔三差五丟豬,無奈選擇報警,專家勘察後樂開了花
    豬可以說是如今最受人們喜愛的牲畜,可以說渾身都是寶,沒有哪裡不能吃,燉豬蹄軟糯可口,滷豬腸嚼勁十足,豬耳朵Q彈爽口,更別說豬肉還能做成各種美味菜餚,比如說紅燒肉、糖醋排骨、咕咾肉、回鍋肉……要不是因為這篇文章是歷史文章而不是美食文章,我能就豬肉寫出一百種吃法。
  • 老兵放棄服裝生意不做,騙妻子1000萬與豬「作伴」,一年賺800萬
    肖輝瞬間精神了起來,他想到在農村能幹的自然是養殖業,自己家鄉村子的土地特別適合搞養殖,要養就養豬,人人都愛吃,並且要養野山豬,肉質更加鮮美,在市場更有競爭力。可是開設養豬場前期需要大量的投資,自己雖然有錢,可是都在妻子那裡。妻子是一個本分的生意人,像他這樣冒進的做法妻子一定不會同意。他只好騙妻子說是為了讓工商部門驗資,驗資結束後就如數歸還公司帳上,妻子絲毫沒有懷疑就給了他。
  • 遼寧恐怖"食人豬"續:深山尋訪真相
    只見一片片濃綠的老林子裡,一個有著2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夾在其間,小村的下面是一條流動的小溪,清澈見底,小溪兩邊則是懸崖和怪石。聽到有外人來這裡尋找那頭「食人豬」,這裡的村民們熱情地說:「我們領你去,再往裡走一會兒就到了。」在大家的帶領下,記者終於走進了一個山腳下的農家小院,小院的門敞開著,卻不見主人的蹤影。村民們說:「這就是那位(被吃)老頭莊志忠的家。那頭豬現在還在房西頭的豬圈裡。」
  • 養豬小竅門兒!用尺子量出豬體重的方法
    大家好,我是創業哥,今天給大家講個小竅門,小知識,就是咱們在養殖過程中啊,養豬過程中大家都有個好奇心,我這個豬已養了,現在有一個多月了啊,我這豬現在有多重了,肯定心裡都有這個想法。想知道這個豬的體重這是三個多月了四個多月了,我這豬該出欄了。
  • 每個農村人小時候的趣事,最喜歡的就是抓鳥,逗豬
    把手伸進鳥窩兒,大夥緊張的把心都提到喉嚨,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因為每年大人都說某某村的某某操被蛇咬了還有人說被毒蛇咬死,所以孩子把手伸進那一剎那都會覺得會被毒蛇咬到。那個時候都不太願意帶女孩兒去做了。因為他們即使不告狀,也就只能幫倒忙。給他一隻鳥兒,它都會被嚇得,手忙腳亂地把鳥扔掉。瞬間讓我們抓的鳥得而復失。以前的農村家裡都會養豬。
  • 曾在豬圈中與豬生活多年 鞍山「豬孩」喜誕麟兒
    本報訊: 記者王世海 陳琦巖報導:昨日從鞍山市臺安縣傳來一個喜訊: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豬孩」王顯鳳結婚3年後生子。  家住臺安縣的王顯鳳今年29歲,從小開始在豬圈中與豬生活多年,直到長大成人。因為長期與豬在一起吃住生活,行為習慣幾乎與豬無異。後來她被人發現,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