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周華餵豬
翠冠梨
省財政廳駐村工作人員來卞周華家拉家常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俊華 通訊員 王登府 王歡
從五峯縣城出發,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就到了漁洋關鎮南河村村委會。這是一個兩山竦峙之間的河谷,全村有500多戶人家。
貧困戶卞周華住在一組,離村委會還要走20多分鐘更蜿蜒的山路。沿途都能想像到這裡山民的窮困,而到了卞周華的家門口,一座氣派的三間樓房,讓到訪者感到有些意外。
山村的火爐邊,茶水已備,正適合談論豐收的話題。
有一種幸福
是每天被豬叫聲吵醒
15日一大早,卞周華就被61頭豬的叫聲吵醒,他要起來為它們準備早餐了。
豬圈就在正屋的旁邊,眼下都還是幾十斤的仔豬,要等到明年才能出欄。餵豬的飼料主要是苞谷粉,所以長成的豬很好賣。
卞周華的妻子寧志桃也起床了,她要張羅一家人的早飯。
年近八旬的老母親精神還很健旺,坐在門口看兒子餵豬。本來她也要負責給200隻雞餵食,但中秋節前這些雞都賣掉了,老太太有了難得的安閒。
從這個普通的清晨來看,這是一個充滿著生機與希望的農家。誰能想到,就在5年前,他們還掙扎在漫無邊際的絕境中。
1989年,22歲的卞周華結婚。那時,他們家有10多畝山地,種著苞谷、紅薯、土豆,過著勉強餬口的日子,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
後來,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兩個孩子體弱多病,這個農家的日子就更加艱難了。
卞周華四處打工,從事著比山裡更繁重的體力勞動。妻子在家裡照顧兩個孩子上學讀書,還有老人需要贍養,入不敷出的日子幾乎看不到盡頭。
到了2015年,因為長期勞累,卞周華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醫生說他再也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了。老母親也患有多年的骨質增生,治病成了這個家庭更沉重的負擔。他們的房子,也因年久失修搖搖欲墜。
當年,卞周華一家作為典型的因病因學致貧,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最直接的利好是,孩子上學享受「兩免一補」的照顧,免學費、學雜費,補貼生活費;家庭成員看病有了「985」保障,住院報銷90%,門診報銷80%,全年治病支出5000元封頂。也是在當年,政府補錢,對他們家的老房子進行了危房改造。
生存的基本保障有了,怎麼改善生活條件呢?卞周華醞釀再三,決定學哥哥那樣養豬。2016年,靠著政府提供的5萬元無息貸款,卞周華當年就養了80頭豬。
曾以為漫長的苦日子難有盡頭
照料好豬的早餐,卞周華一家才開始吃早飯。
山裡的火爐桌上,一個臘肉火鍋,裡面燉著土豆。一盤青椒炒雞蛋,兩個青菜,還有一碗「懶豆腐」。
老太太的胃口很好,一邊吃飯一邊感嘆,一輩子的苦日子終於到頭了。問她過去怎麼苦,她說「前幾十年沒少吃草」。
現在,老太太骨質增生的毛病也得到了控制。不僅買藥花不了太多錢,衛生院的醫生還會來家裡為她看病。
放下碗筷,卞周華又匆匆趕到地裡,招呼幾個村民給翠冠梨鋤草。因為家庭養殖業搞得有聲有色,前年底村民推選他當了小組長。他和村民組建了一個合作社,種植168畝翠冠梨。
這是省財政廳的對口幫扶項目,不僅負責為村民選種、提供技術支持,每畝還有5000元的獎補經費。
翠冠梨的長勢很好,今年開始掛果了,明年肯定是一個豐產年。
說起財政廳的幫扶,村民們都讚不絕口。以前從村裡到鎮上,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是財政廳修好了一條13.6公裡的水泥路,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還建了40多座儲水窖,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
村前屋後,財政廳的駐村工作人員帶領村民美化環境、推行垃圾分類、改造農村廁所、建設美麗鄉村,整個村的人居環境都有了很大提升。
安排好地裡的活,身為小組長的卞周華還要配合上級部門落實入戶普查工作。
走在通達全村的水泥路上,卞周華說,想起從前路難行的日子,他背著發燒的孩子出門看病,背到衛生所花了半天,打完針背回來又是半天。一天折騰下來,他自己都要散架了。那時就在想,這樣的苦日子會有盡頭嗎?
好在扶貧政策好,小兒子也很爭氣,去年考上了南昌大學,財政廳又幫扶了學費。艱難的日子,真的到頭了。
脫貧農家心中醞釀致富夢想
夜幕即將降臨,省財政廳駐村工作人員吳厚洪、戴德斌、譚江洪來卞周華家拉家常。這個工作組駐村已有兩年,大家早就成了老熟人。
卞周華的家所在的山坡海拔800多米,加上連日陰雨,傍晚已是寒意襲人。女主人寧志桃招呼大家,趕緊到火爐邊來喝茶。
卞周華告訴工作組,他嘗了今年打頭掛果的翠冠梨,特別甜。他說,明年正式掛果,肯定能賣好價錢。工作組同志說,掛果前省農科院的專家還要來一回,指導村民田間護理。
吳厚洪問卞周華:「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脫貧攻堅戰必須在今年取得勝利,你們家有信心嗎?」
卞周華堅定地說:「完全有把握,不信問我老婆。」
寧志桃給大家算了一筆帳,去年養豬的利潤有6萬多元,加上鄉村建設工程,老公在家門口打零工掙了一萬多。一年下來,近8萬元的收入,把過去欠下的一些舊債基本還清了。
火爐上的開水正在翻騰,老太太將水裝進開水瓶內,山裡人習慣將火爐的效能發揮到最大。
工作組的人又問:「預計明年的收入如何?」靦腆的卞周華不好意思直接說,算了一筆帳:「60多頭豬按現在的行情可賣十好幾萬,翠冠梨應該也能分個幾萬元。」
「那你明年收入不是有望達到20萬?」
「那還要看行情。」剛剛脫貧的卞周華口氣仍帶著保守。
吳厚洪故意開玩笑:「你們脫貧了,我們的任務也要結束了。」
卞周華急了:「那怎麼行?翠冠梨的技術還需要你們的幫忙。再說,你們應該看著我們致富啊!」
工作組的同志笑著說:「放心吧。上級要求,就算扶貧任務完成了,我們還要留下來進一步鞏固戰果。」
夜色已更濃,賓主雙方的談興卻未減,這樣的幫扶之情又怎捨得輕易分別。
山裡人習慣早起勞作,所以山村的夜話也不好貪戀,卞周華送別工作組一行。門前群山在煙雨籠罩中更加模糊了,它們曾無情阻礙過山民通往多彩世界的腳步,如今也正在孕育山民追尋幸福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