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民家豬圈隔三差五丟豬,無奈選擇報警,專家勘察後樂開了花

2020-12-05 文史公開課

豬可以說是如今最受人們喜愛的牲畜,可以說渾身都是寶,沒有哪裡不能吃,燉豬蹄軟糯可口,滷豬腸嚼勁十足,豬耳朵Q彈爽口,更別說豬肉還能做成各種美味菜餚,比如說紅燒肉、糖醋排骨、咕咾肉、回鍋肉……要不是因為這篇文章是歷史文章而不是美食文章,我能就豬肉寫出一百種吃法。

豬在中國人餐飲桌上的地位導致飼養豬的農戶特別多,河北省磁縣灣漳村有一戶叫王長貴的農民家中也搭了個棚子,養了幾頭豬,想著不論是賣了還是自家吃都很划算,萬萬沒想到幾頭豬也能整出么蛾子。

在1989年的時候,王長貴的豬圈中圈養的豬開始隔三差五不見了。養在自家的豬還能丟?王長貴屬實想不通,他跑到豬圈徹底檢查了一番後發現,在豬圈的一個角落中有個大洞,裡面還有不少積水,可能自家的豬就是不小心掉到了這個大洞中。

這事讓王長貴很奇怪,好好地怎麼突然多了個大洞呢?於是他立刻報告給了村委會。村委會來人檢查後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乾脆決定直接下這個大洞裡面去探查一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下到大洞後眾人發現,這個洞裡面似乎是一座古墓!

豬圈下面埋著古墓,這事可足夠離奇,村委會的人立刻坐不住了,一個電話報了警,希望派遣有關專家來進行查探。聽聞有新的古墓出現,文物部門立刻就派了專家前來核實。經過仔細勘察後,專家那叫一個笑開了花,這下面真是座古墓!

墓主人是誰?北齊開國皇帝文宣帝高洋。北齊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個國家,這事還得從三國說起。

東漢末年分三國,但並立的三大政權也並非都處於同一水平,至少東吳跟蜀漢在軍事實力上差了曹魏不止一星半點。當時始終還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不論是天府之國的川渝地區還是魚米之鄉的江南地區,在政治影響力以及人文發展上,至少就當時那個年代來看,是跟曹魏無法相提並論的。

那曹魏就笑到了最後嗎?並不是,曹魏的勝利果實被司馬家給摘取了。

司馬懿作為曹魏時期名聲赫赫的權臣,不僅帶兵打仗有一手,在謀略政治上也很出色。司馬家強就強在不僅司馬懿一人,他的子孫後代都很出色看,不像曹家,雖然奪得了天下,但後繼不足,曹叡之後開始走起了下坡路,縱使"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依舊拿司馬家無可奈何。

司馬昭雖然野心勃勃,但他沒有找到登基的契機,最終他的兒子司馬炎成為了西晉開國皇帝。說實話我覺得不論曹家還是司馬家都有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沒奪得天下的時候一個個文韜武略手段能力超強,結果當上皇帝後子孫們個個都不爭氣。

西晉持續的時間並不長,著名的"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野心勃勃就算了,偏偏還蠢,最終引發八王之亂,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最終被北魏統一北方;東晉也沒討好,劉裕以宋代晉,進入劉宋王朝時期,至此南北朝並立局面出現。

相比起南朝宋、齊、梁、陳政權更迭,北朝無疑混亂了許多,北魏一分為二分為了東魏跟西魏,後來北齊取代東魏,北周取代西魏,互相之間爭鬥不休。

北魏末期朝政由權臣高歡一手遙控,他在公元532年立元修為孝武帝。元修是個有想法的,雖然他依靠高歡才登上皇位,本身卻不願被高歡所控制,於是沒兩年就跑去投靠宇文泰。

元修萬萬沒想到此時北魏已經沒有忠臣了,他的出逃對宇文泰來說是來得正好,成為被宇文泰所掌控的傀儡皇帝,並且因"不聽話"第二年就被宇文泰毒死了,另立元寶炬為帝,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西魏政權。

對高歡來說跑了個傀儡皇帝也無所謂,另立了孝靜帝,也就是東魏。按理來說真正要篡位要不就是高歡(其實他已經算是篡位差不多了),要不就是他的長子高澄,但偏偏此二人一在跟西魏交戰中去世,一死於陰謀,最終勝利果實就被高洋撿了去。

高洋是高澄一母同胞的弟弟,在公元550年獲得孝靜帝禪讓,最終登上了皇位。

北齊高氏的荒唐不用我多說,對歷史有所了解的應當都聽說過,說白了北齊的皇室就沒幾個正常人,政權持續了27年,皇帝卻換了7個,不想著怎麼抵禦外敵,怎麼跟西魏作戰,反而先"窩裡鬥",難得的能夠帶兵打仗的高長恭就因為聲望太大被自家兄弟高緯給毒死了。

如果說北齊皇帝中還有正常人,估計只剩高洋。高洋登基後銳意改革、注重教育、重視律例、教化民眾、發展農業、禮賢下士、減少冗官,對外手段有很強硬,將柔然、突厥、契丹等一一驅逐。

但當上皇帝沒多久,高洋也開始飄了,好飲酒,喝了酒就開始施暴,最終因飲酒暴亡。但這已經是北齊皇室中難得的正常皇帝了。

作為南北朝時期的帝王陵墓,這高洋的墓一出,自然也是引發了無數的關注,但可惜的是高洋墓早就被盜竊一空,珍貴的陪葬品等全都不翼而飛;但墓道中精緻的壁畫卻保留了下來,為我們研究南北朝時期的藝術特點提供了方向。

別小看這些壁畫,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融合最為快速的一段時期,尤其是在當時的北朝,胡漢混居使得漢族文化融合了遊牧民族文化的特點,遊牧民族則趨同於漢族文化,可以說這些不同於傳統漢民族文化的壁畫,從一定程度上補齊了對於胡人文化的空白。

同時雖然大部分珍貴的陪葬品都早被盜墓賊偷走,但北齊皇室的墓葬規格,以及一些零碎的葬喪用品同樣算是不菲的收穫,至少在給如今的考古學家們考證南北朝時期喪葬等級上提供很多思路。

我們通過看高洋墓的挖掘圖片也可以看出,古代的墓葬的確很大,哪怕高洋只是南北朝時期,北朝並立政權之一的皇帝,但他的棺槨也很大了,並且還有一地的陶俑作為陪葬,大概是因為覺得陶俑不值錢,所以好歹盜墓賊還給考古學家們剩了點。

民族融合這件事,最著名的歷史時期就是魏晉南北朝。從八王之亂開始,晉朝逐漸四分五裂;之後南北朝各自政權更迭,北方的少數民族建立了大量政權,同時這一時期的漢胡混住使得原本涇渭分明的民族逐漸靠攏,最後又在隋文帝楊堅的統率下實現全國統一。

這一段時期北朝其實出現了不少驚豔絕倫的帝王,為推動我國多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少貢獻,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有興趣,那就一定不要錯過《中國文明的歷史4:魏晉南北朝》,原價169現價僅需89,讀史料還是讀點正史比較有意義。

相關焦點

  • 家豬與野豬雜交所生 "混血豬"讓專家驚奇
    你見過家豬與野豬交配所生的「混血豬」嗎?昨日(3.10)下午1時許,記者在崇州市懷遠鎮楓鄉村1組羅曉武家見到了這樣的豬。忽發奇想我要養「混血豬」帶著記者,羅曉武打開了自家豬圈的門。「進來,就在這!」記者吃驚地看到,豬圈裡擠著10隻小豬,豎耳朵,三角臉,身上長著比家豬更密更長的毛。
  • 電線老化豬圈起火 紅開消防緊急救援
    1月6日晚,四平市紅嘴經濟開發區一村民豬圈因為電線老化起火引發火災,接到報警後,四平市紅開消防救援大隊紅嘴路救援站立即前去救援。紅開消防救援大隊紅嘴路救援站接到任務後迅速出警,到達現場後,只見村民家主屋旁邊的豬圈上方濃煙滾滾並帶有一米多高火焰,現場周圍瀰漫著嗆人的氣味,豬圈內6頭餵養了兩年的生豬 「哼哼」直叫,並來回亂躥。
  • 寓言故事:野豬和家豬
    村子裡有一個習俗,他們將所有的豬都養在一個統一的大豬圈裡。每到需要肉時,村裡都會殺掉一隻最肥的豬。有一天年秋天,兩頭野豬不知什麼原因跑到了山下,他們到處禍害莊家。村裡人為了抓住野豬,組織起了保衛隊,隊伍裡的人不幹別的,專門去抓這兩頭野豬。野豬見了人就跑,保衛隊的人瞧著了野豬就追。
  • 連豬和豬圈都沒有,怎麼就領了養豬扶貧補貼——「借豬騙補」
    連豬圈都沒有  怎麼養豬?  連豬都沒有  怎麼就領了  養豬扶貧補貼?  近日,在井研縣紀委監委調查組的調查下,該縣石桅村村支書宋正與貧困戶合謀「借豬騙補」案浮出水面。  一、貧困戶養了5頭豬從小到大都拍了照片  2017年10月,井研縣群眾向當地紀委信訪室舉報:四合鄉石桅村七組精準貧困戶田祥家從沒養過豬,卻領了養豬扶貧補貼。  「扶貧資料顯示,田祥家養了5頭豬,獲利1900元,政府補助了2100元。」
  • 我們在豬圈開了回班務會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雖說「崗位無貴賤」,可整天跟幾十頭豬打交道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就說這些豬還是豬崽的時候,胖嘟嘟的很可愛,但是也很嬌氣。作為飼養員,我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它們,怕它們餓著凍著,恨不得24小時在旁邊守著,一顆心始終為它們懸著。 等豬娃們大了,天一熱,味道就出來了。前一天晚上將豬圈打掃得乾乾淨淨,第二天早上起來,豬圈又是一片狼藉。豬糞味混雜著尿騷味,嗆得我直眨眼。
  • 曾在豬圈中與豬生活多年 鞍山「豬孩」喜誕麟兒
    本報訊: 記者王世海 陳琦巖報導:昨日從鞍山市臺安縣傳來一個喜訊: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豬孩」王顯鳳結婚3年後生子。  家住臺安縣的王顯鳳今年29歲,從小開始在豬圈中與豬生活多年,直到長大成人。因為長期與豬在一起吃住生活,行為習慣幾乎與豬無異。後來她被人發現,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 租車行丟車自己「偷」回來:報警太麻煩
    @華西都市報:去年3月底的一個下午,成都火車北站附近一個小區裡,一個身影徘徊幾個來回後,閃進了一輛黑色轎車,發動馬達踩下油門,手腳麻利地把車開出小區。「鬼祟」的身影並非小偷,而是崇州一家租車公司的老闆趙勇(化名)。半個月前,他的這輛車被租車人開到成都城區,到期後既不還車也不續費。無奈之下,趙勇只得親自動手「偷」回來。
  • 150公斤華南虎下山叼豬 麗水村民將其活捉
    報導刊發後,景寧鸕鷀鄉南坑下村的季先生給處州晚報熱線來電,牽出了另一個捕獵華南虎的故事。故事發生在58年前,地點在雲和縣崇頭鎮後垟村。老虎下山叼豬甚至咬傷村民後垟村是一個位於龍泉、景寧、雲和三縣交界處的小村莊,四周都是高峻的險山以及茂密的叢林。村裡人講,村子附近常有野豬出沒。
  • 遼寧驚現食人豬 一老漢中毒暈倒被自家的豬啃食
    遼寧驚現食人豬 一老漢中毒暈倒被自家的豬啃食>   新華網瀋陽6月5日電(邱連友 王強)日前,一名老漢竟被自家養的一群豬吃掉
  • 114天守護換來11隻克隆豬寶寶
    比如,「代孕」母豬選擇標準非常嚴格,要求必須是生育過2至4胎的健康育齡豬,而且用於克隆豬試驗的母豬結束試驗後不能再送回養殖場,按現在每頭豬仔2000元左右的價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15萬元以上。但考慮到其衍生的社會價值,新東方農莊負責人蔡敏芳義無反顧地表示支持。隨後她在100多隻母豬中挑選了10隻狀態最佳的母豬,最後由專家團隊挑選了4隻用於試驗。
  • 為什麼農村說「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的破壞力真的那麼強大嗎?
    姬豬Porcula salvanius在鄉村有過生活經驗的朋友肯定對豬有印象,它們生活在豬圈裡,每天吃吃睡睡哼哼唧唧,長得又圓又胖,渾身還都是贅肉,走起路來地面恨不得都顫三顫我們最常見到的家豬確實是看上去又胖又笨,行動緩慢,還沒什麼戰鬥力,那麼它在野外是怎樣生活的?又如何能在殘酷的自然界存活至今還沒滅絕?相信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 河北二十歲農民睡夢中瞬移三次,醒後都在千裡之外,專家無解
    來源:小奔互聯河北二十歲農民睡夢中瞬移3次,醒後都在千裡之外,專家無解引言所以這世界上仍然存在一些目前的科學無法解釋的問題:河北一個叫黃延秋的老農在睡夢中瞬移3次,每一次醒來之後都在離家千裡之外的地方,專家至今對這個奇怪的現象也無法解釋。
  • 遼寧恐怖"食人豬"續:深山尋訪真相
    聽到有外人來這裡尋找那頭「食人豬」,這裡的村民們熱情地說:「我們領你去,再往裡走一會兒就到了。」在大家的帶領下,記者終於走進了一個山腳下的農家小院,小院的門敞開著,卻不見主人的蹤影。村民們說:「這就是那位(被吃)老頭莊志忠的家。那頭豬現在還在房西頭的豬圈裡。」到了豬圈跟前,他們說:「你說的『食人豬』,就是這個傢伙!」
  • 豬年到了,了解一下豬的歷史,讓我們看看各個朝代豬的形象
    商、周時代,國人的養豬技術有了較大發展,其中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閹過之後的豬體格更大,肉也更多,圖中的照片是商代的豕形銅尊,這個銅尊是野公豬形狀,膘肥體壯,殷商時期的養豬業相當發達,「陳豕於室,合家而祀」,豬是祭祀中的重要祭品,養豬業已經遍及各個家庭。這是一個西周玉豬,收藏於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可以看出,西周時期的家豬,跟現代豬已經相差不大。
  • 這種很像蒲公英的植物,農民用來醃鹹菜吃,被稱為「喜樂之花」
    這種很像蒲公英的植物,農民用來醃鹹菜吃,被人稱為「喜樂之花」現在已經是11月份下旬了,冬天的氣氛也越來越明顯,很多植物都到了枯萎的季節,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這個季節都是一片燦爛的金黃色,對於城市的環衛工人來說,樹葉可是很難清掃乾淨的。
  • 豬年為豬平反 豬是非常喜歡乾淨的而且豬比狗更聰明
    1、豬其實非常喜歡乾淨去過養豬場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遠遠未到已聞到一陣陣惡臭。進到裡面一看,豬圈裡面到處是屎尿,豬也不介意在遍布糞便的地上倒頭就睡,給人一種噁心的感覺。其實豬在這麼骯髒的環境生活不是豬自己的選擇,而是圈養人為了節省成本導致的。在野外,豬都不會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附近便溺,豬本身是喜歡乾淨的。有時我們看到豬在泥坑裡打滾,弄得滿身泥濘,讓人覺得邋遢,其實這是豬用來清除蚤蝨的方法,這也是豬注重身體清潔的表現。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
    在農村,農民的口中以後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俗語有些仔細一分析,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刻的。今天我們說一句農村的俗語,叫做「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這句話一些大人經常會說。對於這句話,你有沒有什麼理解?
  • 養豬半年虧了幾十萬,豬圈裡養起了肉雞!未來生豬還能養嗎?
    河南豬圈變雞舍 生豬產業鏈現低迷 這批雛雞昨天剛剛被運到新家,然而在三個月前,這裡住的還是400頭生豬。說起豬圈變雞舍的原因,做了9年生豬養殖生意的董軍芳顯得有些無奈。
  • 與豬為伍11載的遼寧鞍山女「豬孩」如今喜為人母
    小顯鳳吃飽喝足後,和小豬崽兒一起,偎在母豬的懷抱中睡著了。晚上,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在豬身邊發現了小顯鳳。他扒拉開豬崽兒,將小顯鳳抱回了炕上。誰知,第二天小顯鳳又回到了母豬身邊……    就這樣,王顯鳳正式開始了她與豬為伴的生活。她終日與豬為伍,看到的是豬的形象,聽到的是豬的聲音,自然模仿的也是豬的行為。
  • 光豬圈健身聯合螞蟻花唄,健身行業首推「月月付」
    每筆訂單僅佔用實際金額10%的花唄額度。 「因為花唄月月付是分月付款,所以如果出現商家停止經營或關閉的情況,用戶可以申請終止付款,及時止損,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螞蟻集團花唄生態運營部總經理亦醒表示。不過,她也提醒消費者使用月月付付款後,正常情況下是不能單方面終止的,如需申請退費,需要和商家協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