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經濟信息聯播》)農業農村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六、七月份,全國生豬供應趨緊,價格持續上漲,僅6月份,豬肉批發市場均價每公斤21.59元,環比漲4.7%,同比上漲了29.8%。導致這一趨勢的根本原因就是生豬存欄量銳減,其中能繁母豬存欄量更是連續15個月下滑。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存欄量銳減,記者來到我國生豬主產區河南進行探訪。
河南豬圈變雞舍 生豬產業鏈現低迷
這批雛雞昨天剛剛被運到新家,然而在三個月前,這裡住的還是400頭生豬。說起豬圈變雞舍的原因,做了9年生豬養殖生意的董軍芳顯得有些無奈。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謝旗營鎮蒯村生豬養殖戶董軍芳告訴記者,養豬害怕有疫情,暫時先不敢養了。
從今年1月份開始,董軍芳以低於市場價的方式,將所有的生豬進行了清欄,這讓他賠了8萬多元。為了儘快止損,從四月份開始,他開始養肉雞,儘管肉雞的利潤遠低於生豬,但兩個多月以來,董軍芳還是賺了兩萬多元。而河南新鄉市的段振文也是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將自家的2500多頭生豬陸續清欄了,這讓他前前後後賠了300多萬元。
河南省新鄉市青青牧業有限公司經理 段振文:生豬每斤最低賣到四塊八,和成本投入相差多了,當時你不賣,一旦染上豬瘟,一分錢也不值了。
與此同時,上遊的種豬企業也加入了清欄的隊伍,記者在河南省一家規模較大的種豬培育中心看到,大門緊閉,由於生化消毒等限制,外來車輛和人員禁止入內。
河南省大北農育種中心生產主管黃奇:清欄也是沒有辦法,也是迫在眉睫。
由於生豬養殖的規模在縮小,下遊的飼料企業也受到了影響。一家飼料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主要供應河南、山東、河北,以往月銷量至少一萬噸以上,但這半年來,銷量還不到平時的一半。
河南省新鄉市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總監韓建奎:以前倉庫都是滿的,現在我們的銷量有所下降,把原料存滿的話,就會積壓。
去年10月,農業農村部監測的400個縣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降幅就達到5.9%,這超過了5%的預警線,到了今年6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降幅已經達到了26.7%。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近期開始集中顯現。
豬周期遇上非洲豬瘟
採訪中記者發現,儘管非洲豬瘟疫情是導致這波生豬產能下降的關鍵因素,但還有一個因素是不容忽視,那就是三到五年一輪的豬周期效應。
記者在距離河南輝縣市區數十公裡的養殖場見到裴泉臣的時候,他正在把弄新種的蔬菜,這是他近幾個月來的主要活動,曾經能容納2500頭生豬的養殖場,如今已經被清空,8個工人也放假了。說起去產能的原因,裴泉臣表示,這還要從一年多前的豬周期說起。
河南省輝縣市大清葉養殖有限公司經理裴泉臣告訴記者,2018年上半年的時候,豬的價格都已經到低谷了,當時養殖場裡邊虧損了幾十萬。
據介紹,上一輪豬周期的價格高點出現在2016年,當時生豬的出場價每斤達到了10塊錢以上,2016年下半年開始步入下行通道,直到2018年上半年,生豬的出場價已經跌到了每斤5塊錢左右,比起保本價,每斤至少低了兩塊錢。面對當時的行情,許多養殖戶,開始縮減產能,裴泉臣在2018年上半年就縮減了三分之二的產能,周邊的三家養殖場也跟著他進行了縮減。而2018年下半年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更是加劇了清欄情緒。裴泉臣說,感覺自己掌控不了,害怕,就是怕非洲豬瘟到場裡面。
恐慌性清欄是這波生豬產能大減的源頭,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所有清欄養殖戶中,沒有一家是真正遇到過非洲豬瘟的,他們只是聽說,如果周邊一旦出現疫情,三公裡內的生豬都要被撲殺掩埋,為了避免不可控的事情發生,及早清欄就成為大家的共同選擇。
農信互聯河南大區總經理馮仰照分析,這一輪產能去化實際上是由兩個因素疊加起來的,第一個因素是豬周期的到來價格下降導致的,第二個是我們不可預料的,非洲豬瘟突然到來,加速了產能的去化。
生豬養殖戶復養意願增強
儘管在採訪中,生豬產能的下降令人擔憂,但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開始,養殖戶的復養意願增強,在他們看來,這不僅是一次行業洗牌,也是一次養殖安全鏈的重塑。
畫面上這家養殖場,是我們本輪採訪的五家養殖場中唯一一個還在飼養生豬的,不過要想進來拍攝,可是要穿上防護服,經過多重消毒才能進入,而且時間也被嚴格控制在五分鐘以內。雖然今年3月份,養殖場負責人張玉江也和其他人一樣縮減了產能,但他還是留下了30頭母豬,並且在上個月又新進了30頭母豬,這60頭母豬的待遇和以前大不同,飼料是添加專門營養素來增強體能的,一天數十次的水霧噴淋是消毒降溫用的,定時量體溫更是必不可少。
河南省輝縣市五裡溝聚江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江:我當然要把它當成金豬來養了,這個種豬少,進貨價升高了有三倍。
張玉江覺得只要自己嚴格按照疫情防控措施來消毒,未來產能恢復就在掌控之中,與此同時,很多養殖戶也在為復養做準備,段振文已經將自己的豬舍進行了全方位改造,重點也放在消毒流程上,預計九月份復產。
河南省新鄉市青青牧業有限公司經理段振文就選擇先定上50頭母豬。
相比之下,裴泉臣的計劃更宏大,他不僅將設備提檔升級,還準備修一個隔離帶,目前地基正在打造中,預計9月份投產200頭母豬。
河南省輝縣市大清葉養殖有限公司經理裴泉臣:我的豬場已經全面升級,比以前要升級很多,我把豬場外圍擴展到幾十米不叫外人接近我的豬場。
而種豬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我們,之所以把種豬清場,就是為了全方位對育種中心進行升級修繕,達到生化處理標準,預計9月份投入量產。不過也有些養殖戶觀望情緒較濃。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謝旗營鎮蒯村生豬養殖戶董軍芳表示,有疫苗才繼續養。
業內人士表示,生豬產能恢復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按照生豬的生產規律,從母豬懷孕、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至少需要10個月以上的時間。
國家生豬市場首席分析師夏晨豐認為,2019年整個生豬供應的縮減的幅度會加劇,如果今年下半年生豬養殖者補欄的意願仍然非常低,預計到2020年全年,我國的生豬供應都還是一個比較緊缺的狀況。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