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將至,農村人常說「豬長三秋,魚長三伏」是什麼意思呢?

2020-12-04 羊王

借用杜甫《夏夜嘆》描寫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馬上到三伏天了,不過現在的天氣就已經形如火爐,早上五六點鐘有的地方太陽就開始升起,晚上甚至要到七八點鐘才會落山,這也象徵著日長夜短。「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夏天最熱的時候才剛開始,這三伏天在農村可能有很講究的,頭伏要吃餃子,因為夏天人們胃口比較差,喜歡吃涼食,但是又容易傷胃,所以為了解饞和開胃,人們會吃餃子,這餃子可是我們傳統習俗裡解饞的食物,當然現在生活好了沒人會以為吃點餃子就是什麼好食物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比較高的時候,並且潮溼悶熱尤其在快要下雨的時候,身體會明顯的感覺不舒服總想洗澡,民間老百姓常說「苦夏」來形容三伏天,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增加影響,食物要清淡,少一些油膩,另外這人脾氣容易易怒一定要注意調節好心態。

在「苦夏」來臨之際,而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2日,7月12日至7月21日為「初伏」,7月22日至8月10日為「中伏」,8月11日至8月20日為「末伏」。農村人也常說「豬長三秋,魚長三伏」,說這句話之前首先說下這句話是一些老輩人總結出來人生經驗,以前很多人生中事情,怎麼做人怎麼做事都是很多通過這些老話或者說常言來教導後人。

首先我們來說下「豬長三秋」,對於土生土長的農民來說,他們的土地自然是他們命根子,尤其在夏天小麥收割完之後,雖然天氣比較炎熱,但是很多農民還要忙著地裡的農活,這玉米剛播種完,三伏天也來了,烈日炎炎之下,農民依然在地裡忙活,鋤地、澆地、上肥料,好在秋季有個好收成。而與此同時,農民家裡都會飼養一些豬來貼補家用,但是都忙著幹農活,這家裡的豬可能不能好好照料,這就會導致豬掉膘,尤其家裡出現下崽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增加農民負擔,所以很多人會開始賣掉。

現在養豬人應該知道,這豬夏季其實食慾也比較差,而老輩人為了提醒後人不要忘記家裡牲畜,來用「豬長三秋」提醒後人,這豬長膘最快的是秋天,但是在三伏天避免豬掉膘需要減產飼養,雖然新糧下來了,但是農民是不捨得用新糧養殖牲畜的更不捨得賣,所以只能儘快處理一些能賣的豬,等到秋天的時候在好好喂,這樣豬到了春節就能殺年豬了,

我們再說下「魚長三伏」,這一點養魚的應該比較清楚,這夏天植物比較旺盛,一年農民養魚可沒有像現在這樣投餵這麼多飼料,以前魚生長周期也比較長,只能依靠水裡的微生物和植物生存。而夏天的時候水裡的氧氣比較豐富,非常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尤其最熱的時候這水的溫度也比較高,水腫藻類植物生長比較快,另外有些南方地區的人們喜歡把魚養在稻田裡,而為了水稻的生長也不會投餵飼料,這個時候就需要水裡的一些自然微生物來提供魚的營養,所以這個時候魚生長的也是最快,在三伏天的時候魚採食量也會大增,尤其在早上和夜晚開口比較好,所以老輩人說「魚長三伏」也是人生經驗。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對於農村三伏天的時候也不在懼怕了,家裡空調有電扇可以帶來很多涼意,而家裡飼養的禽畜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注意,三伏天所給它們帶來的一些影響。尤其養豬的朋友要注意,現在天氣比較熱很多流行的傳染病比較多,細菌滋生比較多,要注意防範。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豬長三秋,魚長三伏」,有什麼道理?
    生活在農村的老農,生活經驗當然是相當豐富的,他們在長期生產過程中,總結了很多自己的經驗,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和方法。他們認為只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就有一份滿意的收穫。可是光靠經驗總結出來的方法真的有用嗎?
  • 農村的俗語,「豬長三秋,魚長三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意思就是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正是三伏天。而在農村地區,這三伏天可非常講究,在頭伏的時候要煮餃子吃,因為夏天非常炎熱,人們的胃口也比較差,比較喜歡吃涼食,但是涼食又比較寒,容易傷胃,為了解饞和開胃,人們就會選擇吃餃子。
  • 「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農村常說的「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今天小編就來說幾個關於最近大家說的很多的「三伏」俗語吧。俗話說「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三伏天一般就是最熱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正處的時間。「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常說: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現在養殖戶:五百斤豬很常見
    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 這句老話其實在農村很常聽到,很多老輩人都經常掛在嘴邊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豬再怎麼大,也不過三百多斤,但魚的話其實能長得很大,大到沒有秤可稱得了。 以前農村養的豬品種是比較普通的本地豬,長勢很一般,最高的也就三百多斤,個頭不算很大,哪怕養得再好,也很難長超出350斤的樣子。
  • 農村諺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什麼意思?草魚能長多大?
    農村俗語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對當時社會條件下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是什麼意思?我會詳細解釋的。一、三百斤豬。食品集團過去賣豬肉,還記得小時候,我父母小心翼翼地給了我一張購買豬肉的罰單,並讓我去公社的食品組買肉,因為他們很好玩,他們不買肉是因為他們愛玩,他們打了父母很長時間。
  • 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隨著臘月的臨近,今年的庚子年已經進入了尾聲,農村老話叫做進入臘月就是年。一到臘月過年的氣氛就開始濃鬱了起來,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逐漸地開始踏上返鄉的歸途。
  • 農村人常說的:「天上的斑鳩,地上的泥鰍」,總算明白什麼意思了
    因此農村的孩子從小就是吃著城市裡沒有的零食長大的,渴了的時候去吃野果補充水分,餓了的時候就去水裡抓兩條魚上來烤著吃,生病的時候去田地裡找各種野草來入藥。而熊孩子沒事的時候就會拿著彈弓和弓箭去打野味,一般天上飛的鳥兒都逃不過熊孩子的手掌心。對於農村人來說,一般有兩種野味十分的鮮美,現在就算是花錢都不見得能買得到。
  • 老人常說「吃魚要吃剪落酸,娶妻要娶大嘎吹」到底是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常說「吃魚要吃剪落酸,娶妻要娶大嘎吹」到底是什麼意思?每個農村都有屬於自己當地的一些農村俗語,因為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一些差異,所以,有些農村俗語只有當地的一些老人才能聽懂,而外地想要了解它正真的意思,還是很難的。中國的城市特別大,有一些城市靠近鹽海地區,他們幾乎天天都可以吃到魚,吃到海鮮,這些人都是吃海裡的東西長大的,所以他們對於一些奇怪的魚並不陌生。
  •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曾經吃不飽飯的時代,很多人都夢想著能每天過上大魚大肉的日子,在哪個時代,能天天有肉吃是一種很幸福的生活。可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對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故事的結局在農村流傳的版本中有多種說法,有的說白狗被家裡人打死了,有的說白狗化作一縷黑煙溜走了。這個故事對後來農村的影響非常深遠,在農村,人們認為餵養的家禽家畜不能太久,太久了會成「精」。2、「狗不過八,雞不過六」的意思小時,我們村裡有一位在舊時私塾教書的老教書先生,常給我們講故事,講完事故事後,他總喜歡給我們申明故事的來源。
  • 農村人常說,親不過五服!這個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那麼,農村家族裡常說的沒出五服,這個五服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五服」在現在的農村主要是指五代或五輩內的宗族血脈關係1、按照父系家族的親屬關係來分,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本人這五輩人組成的宗族關係就叫五服,你在這五代內就叫沒出五服,到了本人的下一代這個就叫出了五服。
  •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最大能長到多少斤?
    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啥意思?草魚一直養能長多少斤?文/農夫也瘋狂近些年在農村裡搞養殖創業的不少,許多的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掙到錢了就想著回鄉自己幹一番事業。而在小時候就聽大人說起過「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這句老俗語,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草魚一直養著,會長到多少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1)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其意思是說家裡所養的豬,最重也就是300斤到頭了,而養魚則不一定了,有些幾百甚至上千斤的也有。
  • 農村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是真的嗎?有什麼道理呢?
    以前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就經常看到蛇跑到農戶家裡偷吃東西,但基本上也沒見到過豬捕蛇吃啊。講道理,豬也是分很多種的,大致分為家豬和野豬,那老人口中說的豬是哪一種呢?我來分析一下。 豬能吃蛇但稱不上是剋星 農村老人說:豬是蛇的剋星,我並不認為這樣說是有道理的。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在民間很多有意思的俗話是很值得玩味的,仔細琢磨的話道理很深刻,意義深遠。就像這句「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說的就很刻骨三分。
  • 俗語「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啥意思?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
    隨著農村的發展的越來越好,不少外出打工的人也開始陸陸續續的返回家鄉創業,回到農村發展,自然離不開種植和養殖這兩個傳統的行業,畢竟這些行業農民天天接觸,對其比較了解,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資金準備好後的,養什麼又成問題了,雞,鴨,牛,羊,豬,到底養什麼賺錢呢?不少人都這樣勸他,搞養殖和種植差不多,產量一定要高,因此說養殖的動物越大越好,這樣才能多掙錢。說到這裡,他也想到了兒時,和長輩們在一起時,常聽到長輩說的那句話「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這句老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牛和豬最大能長多少斤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農村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流傳很廣,迄今為止農民還常說起,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俗語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例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來源於元朝《增廣閒文》,原話是: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悽。其實結合起來看,就很清楚的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了。
  • 農村老人常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禮節,這些禮節十分講究,如婚喪嫁娶這些講究禮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看重,如在農村人辦喜事時需提前好長時間做準備,日子確定後,商量請客的事,估計多少人,準備多少桌酒席,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家庭成員具體分工。
  • 農村老話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自然少不了飼養一些家畜,屬於日常食物和生活來源的一部分。並且在飼養過程中並且從中衍生了「六畜」的說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長時間的飼養對於這些家畜的習性無比的了解,因此也有了許多關於飼養的俗語老話。
  • 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什麼意思?啥是槽頭肉?
    摘要: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什麼意思?啥是槽頭肉?文/農夫也瘋狂最近豬肉的價格瘋漲,很多人都在說豬肉吃不起了。在我們村裡,有好些老人說都有一個多月沒有吃肉了。不光是因為現在的豬肉價格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擔心豬瘟而不敢吃。
  • 農村俗語說「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那草魚最大能長到幾斤?
    豬跟魚都是生長比較快的動物,而且它們偏向吃素食,農村俗語「豬大三百斤,魚大無秤稱」說的是豬(家豬)長得再大再快,一般到300斤這樣就算是封頂了,很難再長;而魚自然的生長,會長得很大條,都沒有合適的秤砣能夠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