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一聯,他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 聆聽歷史的回音

2021-01-13 華夏經緯網

  賀小平

  說到袁名曜,估計知道的人不多。但說到嶽麓書院大門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大凡讀過幾天書的,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副聯,堪稱中國歷史上流傳最廣、名頭最響的對聯之一,成為湖湘文化的象徵。這樣一副名聯,即出自嘉慶進士、嶽麓書院山長、「南楚第一人」袁名曜之手。深秋的一天,我懷著一顆赤誠的心,來到寧鄉縣花明樓鎮常山畢賜塘袁名曜故居,聆聽歷史的回音,感受先賢風採。

  走過一段乾淨整潔的鄉村公路,一口碧水漣漣的池塘即遙遙在望,這就是畢賜塘。塘邊,一排典型的農舍,和我們平時見到的江南民居沒什麼兩樣,袁名曜就出生在這一片青山綠水間。只是,經過歲月的風蝕,故居成了別人的宅子,痕跡渺無,僅餘一堵殘牆。牆角堆放著柴草和破磚爛瓦,幾叢離離荒草,於風中搖曳,無聲地訴說著歷史。

  袁名曜字道南,號峴岡,1764年生,1835去世,享年71歲。他文採風流,冰雪聰明,乾隆五十三年(1788)高中舉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及第,入仕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至翰林院侍讀,參與修《高宗實錄》,兼國史館纂修、日講官等職,官做得順風順水,成為皇上身邊的紅人。因母親去世,袁名曜回鄉下守墓。1812年,他被嶽麓書院聘為山長,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掌門人」。他工詩善文,見解獨到,湖南名生多出其門,桃李滿天下。其中翹楚有首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雲貴總督羅繞典等。袁名曜和門生合撰的對聯更是傳為佳話。一日,袁感於楚地人才濟濟,建樹甚豐,脫口吟出「惟楚有材」,門生張中階應聲對曰「於斯為盛」,大家齊稱妙極。師生合撰的這一聯,就這樣成了嶽麓書院的大門聯。言簡意深,神韻悠悠,風流至今不曾稍減。在嶽麓書院的五年,袁名曜還兼修《湖南通志》《寧鄉縣誌》,著有《吾吾廬草存》六卷,名聲日隆。他與兩江總督陶澍交善,被其推為「楚南第一人物」,「人氣縱橫,不可一世」,備極欣賞。

  袁名曜治學嚴謹,為文意格高渾,風格獨具。他主張「先器識而後文藝訓士」。認為「惟德性深醇,文章乃有靜氣」,要求學生先做人,再做文。每當日暮,出行講院前,諸生環繞,袁一一指論瑕瑜,極一時之盛。著名詩人、陝西布政使嚴如煜遣子嚴正基歷數千裡入其門下就讀,並諄諄教誨:「袁公楚南第一流人物,朝夕親近,求其經世之學,毋徒以制藝請益。」除認真教學外,袁名曜還建濂溪祠祀周敦頤,撰《濂溪祠記》;重修六君子堂,建自卑亭於孔道中,作《碑記》;勸捐田畝,捐資重修朱張渡,作《重修朱張渡碑記》;捐資修葺聖廟、御書樓、文昌閣,撰《重修嶽麓書院文昌閣記》,為湖湘文化傳播,嶽麓書院中興立下了不世之功。

  站在袁名曜故居那堵殘牆前,不禁心生嘆息。這樣一位學富五車的名士,生前何等尊榮,死後卻湮沒荒土,何其悽慘!然而,袁名曜又是有幸的,憑「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一聯,他就獲得了永恆的生命。不由使我們想到離此數公裡的炭子衝,走出的一代偉人劉少奇,以及稍遠些的毛澤東、彭德懷、齊白石等。他們,不正是湖湘文化的傑出代表,這一對聯的精彩注釋嗎?

  若地下有知,袁公必當含笑九泉。

相關焦點

  • 第七集:於斯為盛 - 視頻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千年嶽麓書院人才濟濟、群星璀璨的自信見證,也是湖湘文化日新月盛的象徵。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家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記者 吳方:「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書院的這副楹聯,不只是千年學府歷史上人才輩出的寫照,更應該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 奉獻便是生命的永恆,奉獻便是生命的價值
    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讓這「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滲入我們的心靈,著心、心平氣和的去體驗、去察覺這一種靈魂深處的安詳,側耳聆聽這僅屬於我們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動人的節奏。但,這種聆聽,它絕不是僅限於、執著於「我」,而是觀察一種生命狀態能夠擴展和超脫到什麼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深處又會是如何?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 索尼家庭影院旗艦級HT-ST5000回音壁設計原理解讀
    有鑑於市場上可以選擇的天空聲道Soundbar產品選擇不多,經營Soundbar累積十多年經驗的索尼,推出了Dolby Atmos Soundbar產品旗下第一款支援天空聲道的家庭影院HT-ST5000回音壁,將索尼獨到的聲學、數字處理技術整合在輕薄纖細的機體內,讓你在透過一支喇叭獲得具有上方聲道、三度空間音場效果的同時,
  • 奮鬥,生命永恆的樂章
    奮鬥,生命永恆的樂章在所有的詞彙中絕沒有第二個詞能夠在人的心中引起一種如此特別、如此複雜的感受,這個詞便是奮鬥。任何一種語言對它都有註解;任何一本詞典都無法囊括它全部的內容。然而,歷史記下的永遠只是少數人,人類的進步是由你、我、他,由所有人的共同奮鬥推動的。推開清晨的窗,走在布滿朝陽的街道上,到處是行色匆匆的人們。他們年齡不同、衣飾各異,來自不同階層,又走向四面八方,但他們都在自己的天地裡奮鬥著。
  • 《永恆和一日》,解讀安哲羅普洛斯對永恆的理解以及生命的價值
    《永恆和一日》是他1998年對現實與歷史、時間與生命、人性與救贖思考的結晶,榮獲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安哲羅普洛斯將其豐富的人生經歷融入到希臘獨有的地理位置和人物角色心理之中,不斷用詩歌的形式探尋生命的內涵和外延,啟發觀眾反思生命的意義。
  • 時間與空間,生命之永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充分的體現了時間的重要性,要不歷史上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帝王追求長生不老!秦始皇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海外尋仙求不死仙藥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想通過藥物來達到生命永恆,時間對自己無任何意義,因為實現了長生,時間將無窮無盡,人將長生不老。
  • 永恆的生命,人民的英雄
    「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個奮鬥的目標,然後為實現它而努力。而保爾的目標就是為革命事業而努力。綜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都抱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淌得人憔悴「的信念,才達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吃苦,鍛鍊意志,實現了自身素質的提高,人生的價值才能不斷的升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
  • 「未定事件簿」小陸總夢中的底比斯到底在哪裡?
    這要從這張卡片給我們的線索「底比斯」三個字說起。通過「底比斯」三個字,我們可以獲得兩條線索:古希臘的底比斯和古埃及的底比斯。無論是哪個底比斯,都在當時的古希臘或是古埃及歷史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小陸總的底比斯之夢到底屬於古希臘還是古埃及呢?
  • 戰鬥民族好聽的俄羅斯民歌,響徹人的心扉,唱出生命的永恆美好
    第一次接觸俄羅斯民歌,便給了我很深的教益,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次又一次地聚精會神地聆聽《共青團之歌》、《當我在郵局當馬車夫的時候》,心中溢泛出一種難以鳴狀的情感,我被俄羅斯人創作的俄羅斯民歌深深地打動了。高爾基說:「俄羅斯民歌是一部俄羅斯的歷史。」是呵,在衛國戰爭中,俄羅斯民歌成了戰鬥的歌,給了人們戰勝法西斯以力量。
  • 家庭影院的高性價之選 體驗漫步者B8回音壁套裝
    前不久,我剛剛測試過幾款高端回音壁套裝,或者說是價格較為昂貴的產品,售價從六七千到萬元以上不等,綜合體驗來看價格並非與回音壁的好壞成正比,那麼到底該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聲效優異的回音壁家庭影院呢?今天我們就以漫步者B8這款回音壁為例,和大家具體聊聊。
  • 永恆之城,羅馬,體會生命的永恆
    並且羅馬是世界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沉澱了數千年歷史遺蹟,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建在臺泊河之間的7座山岡上,幾經毀滅又幾度復興。古羅馬遺蹟規模宏大,令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羅馬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此羅馬人驕傲地稱它為「永恆之城」。
  • 讓生命永恆
    原標題:讓生命永恆今年9月14日,超強颱風「莫蘭蒂」襲擊我省。在這場與大自然抗擊的殊死搏鬥中,古田縣卓洋鄉莊裡村黨支部書記周炳耀同志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幸落水,壯烈犧牲。莊裡村處於山巒交界處,四面環山成漏鬥型,村落就在漏鬥收口的位置,一條莊裡溪流經村莊,家家戶戶就沿溪搭起房子。
  • 健康是生命永恆的主題
    以史為鏡方知興替發展中國健康事業是硬道理建國以前的醫療衛生狀況,我雖然沒有親身經歷,歷史的筆墨為我們勾勒的景象「民眾中傳染病、寄生蟲疾病、營養不良疾病肆虐,人均壽命不足43歲」卻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小病有了醫,但重大疾病卻依然無救。麻風病、天花等傳染病讓人談虎色變,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脊髓灰質炎給很多人留下小兒麻痺症殘疾,如今預防接種從出生後就系統開展,很多傳染病已銷聲匿跡。而腫瘤、心臟病、腦出血等疾病的診斷證明對老百姓來說就是死亡判決書,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病人只能任由病情發展,晚期的腫瘤病人往往只能忍受病痛折磨,在痛苦中等待生命結束。
  • 在問題和挑戰面前,不要忘記去聆聽生命的召喚
    約瑟夫·坎貝爾發現,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的神話故事和案例,都有著共通性,他把這些故事和案例共通的深層結構稱之為「英雄之旅」,而英雄之旅的第一步就是:聆聽召喚。在太平洋島國多哥,那裡的人們相信,每一個生命的到來,是靈性選擇讓嬰兒降生在這個時刻、這個家庭和這個文化中,因為他/她有一份禮物要帶給這個世界。
  • 意外會發生,生命會終止,永恆的是什麼?
    沒有多少的遺產要分配,可是,有好多的愛,好多的話,還沒說出口。若不說出來,那被愛著的人,不知道,多遺憾。愛是生而為人的意義,是在這塵世間最永恆的追求,是靈魂安放的地方。所以,我有好多的愛要說。生命的後半場,愛成了唯一陪伴的東西,令人堅強與勇敢,令人奮鬥與追求,也令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生活有多悲涼,愛就能滋生多少力量。生命有個孩子患病,他說:「好悲催喲,如果一個正常人能活六十歲,我只能活三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