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內地有多達55家航空公司。除去大家都知道的「國有三大」和「地方六雄」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小眾」航空公司。國慶長假期間,不少人要坐飛機旅行。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免得在機場遇到卻不認得,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機隊規模沒超過20架」作為「小眾航空公司」標準的話,我國目前有15家客運航空公司可以入選。它們分別是:
圖:瑞麗航空
瑞麗航空的是雲南一家地產老闆投資的民營航空,基地在昆明。現有7架737-700和13架737-800. 瑞麗航空的塗裝很漂亮,但它資金出現了問題,有可能會被國有公司收購。
「九元航空」機隊規模目前與瑞麗航空相當,也是20架。但它是吉祥航空旗下的廉價子公司,資金方面不必過於操心。九元航空的塗裝很有特色,每架顏色不同,但都是彩色的小圓點。
當然,這掩蓋不了它的內心:它的內心是189座的擁擠布局,20架都這樣!
福州航空是海航集團中塗裝相似度比較低的一個,它是海航集團中比較悲情的「馬甲」。
福州航空現在只有16架飛機,但其中有2架是737 MAX(而且還有2架未交付),所以受停飛的影響很大。這家公司的資金不寬裕,飛機幾乎都是租來的。它家的公關部不喜歡媒體談論關於它們機隊的任何問題,不知道為什麼。
海航集團另一個「長的不很像」的馬甲是烏魯木齊航空,它發展很緩慢,現在只有15架737-800,以及一架從來不飛的ERJ-190.
長安航空也是海航馬甲,但相比福州和烏魯木齊,明顯的比較像是「一家人」了。
長安航空一度像大新華、新華與山西航空那樣與海南航空合併運營,直到最近幾年才又「另起爐灶」。它的發展也不快,現在只有11架737-800。
此外海航集團裡桂林航空的機隊規模也是11架。塗裝與長安差不多,採取的都是「風格類似」的紅黃配色。因為篇幅關係就不再貼圖,大家遇到時可以仔細「看字」。
海航有馬甲,國航也有「馬甲」。國航旗下現在有內蒙古航空、大連航空和北京航空,都是獨立核算,但塗裝都是「很不負責任地改巴改巴」。
大連航空現在機隊規模13架,國航內蒙古現在機隊規模8架,北京航空只有4架,都是清一水的波音737。如果不算「他媽」的話,這三個也是「小眾航空」。
只有4架飛機的北京航空不是中國「最小」的客運公司,因為海航旗下的「大新華航空」只有3架,「山西航空」現在則只有1架,他們穿的都是海航集團的衣服,只有「字」不一樣,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另外還有機身上寫著「中國新華航空」的,好象還剩5架
大新華航空有自己的三字碼,算是獨立公司;但中國新華航空和山西航空沒有,統計航空公司數量的時候,已經不能算數了。
「馬甲」很多公司都有,現在連廈門航空也有兩個馬甲了。江西航空在倫理上可以算是廈門航空在南昌的馬甲,目前擁有10架737-800和2架ARJ21-700.
因為很「小眾」,相信坐過的人不多。但它確實擁有北京航線,而且時刻還很不錯。
多彩貴州是貴州省政府搞出來的航空公司,以前走「支線道路」,現在玩「幹支並舉」。這是它家的A320neo飛機,現在已經有兩架了。
它家的機隊規模現在是2架A320neo和9架開山的ERJ-190,也屬於「小眾航空公司」。
紅土航空是一家基地在昆明的民營航空,現在撐不住了,被湖南省買走,將要改名「湖南航空」了。
在數次賣身之後,它家的機隊規模達到了12架,都是空客的窄體機——能活下來,似乎挺不容易的。
比起「紅土」,龍江航空的命運更是讓人唏噓。這家「中國最堅強」的民營航空近日將被拍賣,不知道拍賣之後還能不能維持運作——有好心人的話,救一救它吧。
龍江航空長期只有2.5架飛機,在藉助疫情租賃了兩架之後,現在應該是4.5架。
最後還有一個國營的「天驕航空」,是中國首家運營純國產噴氣客機機隊運營商,已接收五架ARJ21飛機。其首批開通了「呼和浩特—烏蘭浩特」「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的往返航線,同時內蒙古計劃通過增加航班密度,實現「盟市—首府」的航空公交化。
免責聲明:圖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發布只限於服務飛行愛好者,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文章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