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人類就是一堆原子?

2021-02-25 中國噶舉中心

點擊藍字關注 【中國噶舉中心】公眾號

 

你相信有第六感官嗎?

有沒有可能,兩個人會以未知的方式進行交流?

人類就是一堆原子?

所有人類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

 

跟著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 2016年1月17日,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在「未來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的演講。

 

1

我們就是一堆原子?

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命來自於一個受精卵,那麼,我們人類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超微觀世界決定微觀世界,微觀世界決定宏觀世界。我們人是什麼?人就是宏觀世界裡的一個個體,所以我們的本質是由微觀世界決定,再由超微觀世界決定。由此也可以說,人就是一個薛丁格方程、一個生命形式、一個能量形式,但我們不知道怎麼解這個方程,不知道思維是怎麼產生的,僅此而已。我們每個人不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構成的。

 

既然我們是一堆由粒子構成的原子,那我們有多少原子呢?大約有6×10^27個原子,形成大約60種不同的元素,但真正比較多的元素,不過區區11種。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體,然後形成小的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最後形成一個整體。但是不管怎麼做研究,都無法解釋人的意識,這超越了我們能說出和能感知的層面。要解釋意識,一定要到量子力學層面去考察。

 

2

我們的意識是量子糾纏的?

 

量子糾纏的意思是說,兩個糾纏的量子不管相距多遠,它們都不是獨立事件。當你對一個量子進行測量的時候,另外一個相距很遠的量子也可以被關聯地測量。但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既然存在於客觀世界,我相信它會無處不在,包括存在於我們的人體裡。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著名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Matthew Fisher就篤信,人的意識、記憶和思維是量子糾纏的,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科學家發現神經細胞裡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遠遠小於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時間。

 

比如當磷酸鈣以波斯納分子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形式存在的時候,它的量子糾纏時間可以長達105秒!能把這樣一個極其脆弱的,對聲、光、電、熱都極其敏感的量子糾纏現象的持續時間提高15個數量級,那麼如果再提高5個數量級,就可以達到年的水平,以年為單位來保存量子糾纏現象。

 

以此類推,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量子糾纏也是一個可以進化的現象,它可以保存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也就是說,量子糾纏,它在遠古的時候就存在了,在進化過程中被保存了下來。

  

3

我們人類究竟是什麼?

你們相信有第六感官嗎?

 

有沒有可能,兩個人會以未知的方式進行交流?

 

量子糾纏是否存在於人類的認知世界裡面?存在於大腦裡?

 

量子糾纏是不是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呢?

其實,這四個問題是完全一樣的,我們已經證明,量子糾纏適用於地球上的物質,倒推回去就說明一定有第六感官,只是我們無法感受,所以叫「第六感官」。

 

 

我們人究竟是什麼?

我們只不過是由一個細胞走過來的,就是受精卵,所有受精卵在35億年以前,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同一團物質,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就這麼簡單。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們自己認為它是客觀的世界。其實我們已知的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只佔4%,其餘96%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我們叫它暗物質和暗能量。

 

那麼盲人摸象般地認識世界是科學嗎?一定是科學。每個人摸的都是真實存在,而且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只是我們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後背,還是尾巴,還是耳朵。我認為人類的認知極限就在於,我們是一堆原子,我們處在宏觀世界,但我們希望隔著兩個世界去看超微觀世界。那是一個最美好的、極其美妙的世界。

 

4

這是我們認識的世界?

 

 

當代科技最前沿的發現完全顛覆了人類的世界觀。

暗物質

怎麼發現有暗物質?丨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他轉,星球們忙亂而有序。

 

但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發現,星球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只有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一盤散沙。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為暗物質。

 

暗物質有多少?丨科學家通過計算,要保持現在宇宙的運行秩序,暗物質的質量,必須5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

 

有沒有觀測到暗物質?丨現在沒有真正地測到暗物質。只是能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

 

黑洞是不是暗物質?丨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來,它發出其他射線,它仍然是常規物質。

 

 

暗能量

怎麼發現有暗能量?丨科學家觀測發現,我們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如果勻速膨脹,還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這能量是啥?科學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暗能量有多少?丨科學家通過計算,通過質能轉換方程E=mc²計算,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有沒有找到暗能量?丨目前為止,還沒有。

 

量子糾纏

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平治癒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量子糾纏。

 

什麼是量子糾纏?丨科學實驗發現,兩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兩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丨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5


這才是世界的本質?

 

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兩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地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沒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於是,神也可以存在。

 

我們現在所有的物理學理論,都以光速不可超越為基礎。而據測定,量子糾纏的傳導速度,至少4倍於光速。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多到難以想像。

 

世界如此未知,人類如此狹隘,我們還有什麼事物難以釋懷?

走出狹隘的世界觀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您可能已經關注中國噶舉中心公眾號(chinakagyu)一段時間了,也可能剛剛關注我們,當您感受到了這裡日日不斷的感動!當您把我們的公眾號推薦給身邊的人,這份感動也就得到了傳遞,如此您也積累了無量的法布施的功德福報,很多人也許就因為您而受益,因為您而改變!讓我們共轉法輪、同生淨土!

淨霖有約  投稿郵箱 : gamajinglin@gmail.com    噶瑪淨霖微信:gamajiayuan

每點擊一次下方廣告,便能供養中心2毛錢,讓我們共同融入上師三寶弘法利生事業!點滴布施,從心開始!

相關焦點

  • 河南老鄉施一公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曾解讀為什麼河南人名聲這麼差
    教育部任命尤政、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  根據《教育部關於尤政等職務任免的通知》(教任〔2015〕57號),教育部經研究決定,任命尤政、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不再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  施一公教授稱,「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我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而此前施一公以通訊作者身份在《科學》、《自然》和《細胞》上發表的文章接近50篇。  這項成果的核心內容就是「剪接體」,施一公教授用通俗的語言進行了解釋:比如人民大會堂是大理石建的,但是山裡石頭形狀各異,需要去切,才能建成。切石頭的,就是剪接體。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清華大學校內網正在公示的擬任命副校長,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發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為攻克老年痴呆症這一頑疾找到了「鑰匙」。近日,豫籍科學家施一公在學術與行政兩大領域均收穫頗豐,受到社會關注。
  •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表示 世界上可能真的有神和鬼魂
    2017-12-03 07:10:04 來源: 亙古星空錄 舉報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任職西湖大學 施一公照片簡歷
    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顏寧教授和施一公教授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拔尖人才,顏寧是施一公門下學子,師徒2人都曾就讀於清華大學,這2位科學家也曾入選院士的候選名單,但是都在首次入選卻落實院士的評比。但是在教育君看來,顏寧教授落選院士與她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這2件事沒有存在必然的聯繫,顏寧教授自己選擇離開清華大學,是因為自己已經在清華任教10年了,她知道了在清華大學當教授是什麼樣的感覺,曾自己還年輕,她也想去感受在普林斯頓大學當教授是何種感覺。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 擔任西湖大學院長(附簡歷)
    攝影|張沫  獨家|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  全職執掌西湖大學  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腳踏兩隻船」不符我風格
    攝影|張沫獨家|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  全職執掌西湖大學  本刊記者/錢煒  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
  •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一語驚醒夢中人,其教育觀念振聾發聵
    一、牛人施一公在一次演講中,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發表了振聾發聵的演講,談了他創辦西湖大學的初衷。對於施一公到底是何人物,到底有多牛,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施一公先生這些年來總共發表了167篇重量級論文,而其中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和《Nature子刊》等全球最頂尖期刊上的頂尖論文就高達76篇,其中發表在全球公認的四大頂尖學術期刊《Nature》、《Science》、《Cell》和《PNAS》正刊上的就有63篇,至於這些論文有多牛,這些期刊有多牛,誇張點的說法就是,
  • 施一公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
    德布勒森及羅蘭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郝清新一行來訪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施一公在工字廳會見了德布勒森一行。施一公與德布勒森會談。據了解,這是施一公首次在媒體上以清華大學校長助理身份出現。會談中,施一公首先代表清華大學歡迎德布勒森首次來訪,並感謝羅蘭大學在今年9月底熱情接待了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一行的訪問。
  • 曾是清華大學副校長,如今辭職創立大學,立志建立中國「哈佛」
    但是我國有一位世界級的生物學家,對這個現象卻很不認同,他不惜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建立一所真正的學術大學而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一職,這個人就是施一公。施一公這個名字,相信我們大家都聽說過。他19歲的時候就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清華生物系就讀,1989年提前從清華大學畢業,是一名典型的"超級學霸"。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易人,王宏偉接替施一公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王宏偉已經接替施一公出任該院院長。在獲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後,明星教授施一公近日卸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據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院行政領導」欄目更新顯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王宏偉已經接替施一公出任該院院長。公開報導顯示,施一公現年49歲,1967年5月出生於河南。施一公屬於清華大學自己培養的人才,並在海外留學工作後回國發展。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說到施一公院士,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如今,施一公院士已經是西湖大學的校長,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方面的新希望。但是在背後卻有著太多的艱辛。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在高中時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第一名,這也讓他獲得了保送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在清華大學,他依舊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甚至提前一年從清華畢業了,畢業後去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物理博士學位,在國外的求學經歷和工作經驗,讓他的專業能力很強。
  • 清華大學副校長嘆息,我們收的頂尖學生留學海外,為何國內留不住
    培養的人才大多都去建設別美國了,據說有兩萬清華大學畢業生在美國矽谷。毋庸置疑,清華大學培養了許許多多的高級人才,包括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和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才得以輝煌和壯大發展,成為中國的最高學府之一。大家可能不知道清華大學的校長是誰,校黨委書記是誰,但一定知道施一公,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一身三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同時,還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 清華副校長施一公的妻子有多牛?86年高考狀元、上市公司大股東
    提起來清華副校長施一公,想必大家不會陌生,施一公當年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全職回到清華工作,僅這一點就贏得了無數人的欽佩,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他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幾年時間就從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升到了清華大學副校長,所以他的學術能力、管理能力由此可見並不一般。
  • 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院士,如今兩個校長,一個副校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9年前2011年年初的時候,饒毅、施一公、舒紅兵曾一起候選過院士,不過到年底的時候只有舒紅兵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都紛紛落選了。落選之後的饒毅表示以後不再候選院士。饒毅、施一公、舒紅兵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說起舒紅兵和施一公這兩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在我國科研界都是在響噹噹的存在,更都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可是,為什麼舒紅兵的妻子王延軼在大火之後卻一直惹人非議呢?施一公的妻子為何又特別低調呢?
  • 清華副校長施一公辭職創辦西湖大學,號稱五年超清北,如今怎樣?
    在兩年前西湖大學橫空出世,創辦之後它的目標就是超越清北成為國內最頂尖的大學,這所大學的首任校長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01施一公出生於書香四溢的高文化家庭,父母都是名校的畢業生,在這種氛圍裡他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在高中時就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在大學念書的期間他刻苦奮鬥,不僅是提前一年畢業還獲得了雙學士學位,之後施一公到美國留學讀到博士後,畢業後在普林斯頓任職。
  • 施一公獲頒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因「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院士獲頒「生命科學獎」。閃光燈中,身穿禮服的施一公登上舞臺,發表獲獎感言。2017年對於施一公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他正好50歲,人過半百知天命;親愛的父親去世30周年;結婚25周年;回到清華工作10周年。似乎,有一根線,把他人生中的大事都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