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頂級人才為什麼會稀少?

2020-09-09 腦殘兒童785

這從生物分化說起,古人言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也一樣。

也就是說以中國的人口基數無理由不存在這些人,但又是什麼掩埋了他們的過往與經歷。

所以為什麼中國頂尖人才會變得稀少?

我看過很多資料,也有很多雞湯,結果發現一個奇葩的現象,科學家的生存率很低。

在接下來的資料中還發現了很多科學家哪怕不缺錢卻依然喜歡挑戰和冒險。

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繼續追尋答案,於是轉向了國內,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

我在很多西方故事當中發現了西方國家鼓勵人們去冒險去挑戰,可能大家覺得沒什麼,忽悠人去作死嘛!有啥稀奇的。但如果忽悠的是上中下三層呢?

縱觀西方歷史,各種階層作死故事層出不窮,哪怕是國家高層人員以至於國王都依舊如此。

以至於被很多媒體用來當做笑料!

但這為西方國家養了一大批另類的自我犧牲者。

沒錯,在中國極其罕見的覺悟很高的自我犧牲者就被西方國家這麼批量生產了。

以至於催生了大量的各種階層的大佬與人才。

事實就是這麼奇葩。

結果就導致中國近代跟西方一直處於不對等的尷尬情況,因為你無比糾結的犧牲精神在對方眼裡已經成了批發市場一類的玩意。尤其是中高層的自我犧牲者,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當然自從共產黨宣揚自我犧牲精神過後也產生了大量的人才,但頂級人才依舊難以為繼。

畢竟在中國,正常情況下走到那個高度的,誰會喜歡冒險模式。再加上家庭模式的緊密連結,更不會有人喜歡做「傻子」,不僅不會做,很多人對這種行為基本都是一種鄙夷加慶幸的態度。

在這種情況下人口基數反而成了虛數。反而不如同比例西方更少的人口。

不過好在雖然缺少頂級人才,不過優秀人才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可能是繼承了科舉的歷史,百姓沒有太多反感態度)

當然我這裡指的是自我犧牲,可不是團隊犧牲,更算不上為了團隊犧牲。

這在西方人不斷篩選下已經成了本能。沒有什麼高大上,有的只是不斷的前進的腳步。讓人恐懼。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稱天才為瘋子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看看中國五大頂級富豪的學歷 你還相信「高分低能」的論調嗎
    社會上,一定又有一波「高分低能論」或「讀書無用論」蹦出來。小編一直搞不懂,這些明顯站不住腳的無腦論調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相信。那些生活中高學歷比低學歷更有成就的例子就不說了,小編今天就來談談中國五位頂級富豪的學歷吧。馬雲可能是最差的一位,高考落榜了兩次,家裡都反對他高考了,但人家堅持考了第三次,考上了杭州師範大學。
  • 殷紅博:七歲前是培養頂級人才的關鍵期
    而在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更加需要大師級的人物,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中堅力量。那麼,大師們是如何成長起來的?什麼樣的人才具備大師的素質?大師從什麼年齡開始培養最重要?有培養大師的關鍵期嗎?這是人們都關心的問題。記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國際傑出人才關鍵期培養理論創始人、中國精英人才關鍵期教育奠基人,著名人才學與天才兒童教育專家殷紅博教授。
  • 頂級數學家,從娃娃抓起: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中國數學的總體是大而不強,而為了改變現狀、培養頂級數學家,國內高校做了各種嘗試。近日,清華大學發布「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作為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的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非常地重視基礎學科的建設,長期關注國內數學的發展。此次計劃的發布,意在為中國培養頂尖的數學家。
  • 重提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上世紀90年代,改開進入深水區,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出現崇洋媚外思潮。那是「以市場換技術」,依靠引進來來實現技術進步的「黃金時代」。更是興起一幫打著外資旗號的買辦群體,拼命鼓吹「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神州上下、人心浮躁、一切向「錢」看。
  • 野生的大熊貓只在中國有嗎,為什麼數量這麼稀少?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於我們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又因為大熊貓數量稀少,所以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大熊貓是不是只有我國獨有的呢? 答案是:「沒錯的!!!」
  • 西方人為什麼會被中國落後論洗腦?
    這一說法被西方媒體廣泛傳播,一時之間,"中國落後論"又一次在海外的社交媒體上流傳。事實上,"吃不起榨菜"這一觀點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但偏偏為何西方人都深信不疑,認為中國很落後呢?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國很落後"仿佛已經成為了他們一直以來的觀念,也因此,他們更加深刻地認同"中國落後論"的一系列觀點。如果想要"策反"他們,最直接有效的原因就是讓他們到中國來看看。
  • 中國科技投入僅次於美國,人才卻總被美國「挖牆腳」,為什麼呢?
    如此,為何我們的科學研究優秀人才依然會被美國頻繁的挖牆腳?在一回採訪中,提及美國一直在世界各地收割優秀人才,尤其是頂級優秀人才,美國矽谷有超出兩萬餘名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美國收割優秀人才關鍵採用兩種辦法:一個是可觀的工資待遇。美國一直以來採用高薪的辦法,收割世界各地的頂級優秀人才。二是比較寬鬆的工作方式,美國一直以來提倡自由,辦公環境也相應比較寬鬆,這對科研工作者而言,可能是最愛的工作環境。
  • 阿里「全球化人才引力場」再發威,頂級科學家任小楓加盟
    阿里巴巴再次顯示「全球化人才引力場」的威力,計算機視覺頂級科學家任小楓正式加盟阿里巴巴,擔任人工智慧核心團隊iDST的副院長和首席科學家。如果AI領域是一處江湖的話,那麼任小楓就是正值盛年的頂級高手,不但功力深不可測,而且在江湖中極具號召力。
  • 白化動物普遍都很稀少,在中國卻發現了20多種,這是為什麼?
    白化動物大家應該不太熟悉,可能有些人會說白色的動物不是很常見嗎?比如銀狐、白狼、北極熊等等都是白色的動物。不過其實白化動物並不是指身體白色的動物,而是指那種本來應該是其他顏色,但是基因變異了之後身體變白的動物,其實可以理解為人類的白化病。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男籃在小前鋒這位置一直無頂級強者?
    2019年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遭遇滑鐵盧,在分組優勢相對佔優的前提下,中國男籃未能實現小組出線,之後也失去了直通東京奧運會的資格。儘管中國男籃還可以參加奧運會比賽,但他們的出線難度很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必須指出的是,這場失利對中國男籃打擊很大,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 各國頂級科學家人數:美國680人,日本310人,中國有多少?
    到了這個時候,最核心的科學技術已經悄然成為國家之間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科技往往只會被少數的頂尖科學家所掌握。這樣,頂尖科學家,便成了各國爭相爭奪的人才。正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如此稀少的國家,依靠自身強大的科技實力,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凝聚著無數科學家的成果。也許許多人出於歷史原因對日本抱有許多偏見,但是我們仍然必須承認日本現在是個優秀的國家。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
  • 川普「助力」頂級華裔科學家歸國,或將引爆頂級人才歸國潮
    朱松純教授的歸來,勢必會給國內科研事業帶來新力量。至今為止,他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300多篇,3次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高獎項「馬爾獎」,是華人AI領域的頂級學者。英國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採訪了一些科學家表示:「逮捕行動是美國政府打擊中國學者的又一個例子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人才,都集中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出現
    在研究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太平盛世的時候,出現的人才一般都比較少;而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卻會出現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感覺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這些人才都潛藏起來了,而是集中在改朝換代的時候出現。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71歲棄美國籍,回中國特殊方法培養人才
    但作為世界頂級華裔,姚期智在71歲那年選擇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美國給予的一切優待,毅然決然地返回中國,為中國培養科研人才。71歲的姚期智於2017年賣掉了他在美國的財產,拋棄了美國的一切,毅然決然地返回中國,成為中國公民,深深地記得在他離開美國之前,他對美國學校說:「我是中國人,中國是我的祖國,我對中國的感情很深,現在我要永遠地回來了,永遠地回來。」
  • 為什麼俄羅斯土地面積那麼大,人卻如此稀少?
    因此,俄羅斯的人口密度非常之低,每平方公裡只有8.8個人,對比於美國的人口密度為35.6人/平方公裡,歐洲人口密度為70人/平方公裡,中國的人口密度是148.35人/平方公裡,印度的人口密度450.4人/平方公裡。根據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數據,常住人口有2523.33萬人,人口密度也達到了15.2人平方公裡。
  • 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
    本期我將帶大家探討人們為什麼會相信進化論,進化論真的可信嗎?便對前四期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加拉帕戈斯地雀系統樹但在人類馴養的動物中,並沒有新物種形成的案例(其實可以視為已有案例,下期內容將會介紹,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這也是進化論遭到質疑的薄弱環節之一。
  • 70歲世界頂級科學家放棄美籍,只為回國培養優秀的中國人才
    並不是,為人民服務是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將自己的所知所想教授給大家,中國資源豐富,土地遼闊,在中國的這片大地上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優秀人才,比方說上個世紀的錢學森,鄧稼先等優秀人才,他們為中國的發展鞠躬盡瘁,他們放棄了美國優渥的生活和科學條件,毅然決然的回到中國發展科技事業。近些年同樣也有這樣一位老先生,也回到了祖國,為中國發展的教育事業培養了人才。
  • 數學天才許晨陽坦言,中國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有一點比不上美國
    那麼為什麼中國留不住這一類科技人才?有的網友說,無非就是因為錢。因為美國開出的薪資條件可要比中國高很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反正都是工作肯定會去選擇一個高薪的地方。誠然,小編覺得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否全然是呢?看看許晨陽曾經出國前說的3句話,或許你們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 生物進化論是不是錯誤的?為什麼科學界找不到人類的始祖?
    古希臘時期至19世紀期間,曾出現一些零星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但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為主軸,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