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冉浩
科普作家
隨著夏天的到來,公園裡一種大家都十分熟悉的花兒正不畏炎熱,頂著烈日盛開——
沒錯,說的就是亭亭玉立的「花之君子者也」——荷花。
不過,嚴格按照文字來說,「花中君子」在《愛蓮說》原文中指的是「蓮花」才對。而在常人的認識中,蓮花往往長這樣:
那麼,《愛蓮說》實際上說的是睡蓮?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就說明和大多數人一樣,也還沒有分清楚過「荷花」與「蓮花」。不如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擦亮眼睛,重新認識這對美麗的盛夏姐妹花吧。
「荷」or「蓮」?
從科學的角度定義一下,所謂蓮花,又名荷花、水芙蓉,是蓮科蓮屬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我們常見的是亞洲蓮(Nelumbo nucifera),蓮屬還有一種是美洲黃蓮(Nelumbo lutea)。
聰明的你可能意識到了,其實漢語中「蓮花」和「荷花」嚴格來說是同一種植物,只不過叫法不同,後文裡,我們統一把這種植物稱為「荷花」。
在上古時期,荷是一類植物的總稱。按《爾雅》裡面的解釋來說呢,荷這種植物,葉叫葭、花叫萏、根叫藕,而蓮則是指荷的果實,就是大家經常看見的蓮蓬。《詩經·鄭風》中也寫道:「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華」同「花」)。」
在古人的畫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所描繪的「蓮」的確是荷花的模樣,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睡蓮:不只是「睡在水面上」的蓮花
而我們通常說的「蓮花」,正式名叫做睡蓮(睡蓮屬 Nymphaea),是睡蓮科的多年生浮葉型水生草本植物。
雖然名稱和外表都很相似,但睡蓮和荷花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首先,荷花的花和葉都高離水面,有的能高出水面一米以上,叫做挺水植物。睡蓮的花和葉多半浮在水面上,或者稍微高過水麵一點點而貼近水面,叫做浮水植物(也叫做浮葉植物)。我們偶爾見到有些睡蓮挺出水面,通常是種類或品種的原因,或者僅僅是因為——水面太擠了。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荷花屬於山龍眼目,蓮科;而睡蓮屬於睡蓮目,睡蓮科,兩者在生物學上的關係也不是特別近,只是外形相對比較像罷了。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區分荷花和睡蓮:比如觀察葉子,荷葉是圓形的且沒有裂縫,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面灰綠色,葉子邊緣呈波狀。而睡蓮的葉子,大多有V字缺口,兩面無毛,正反兩面顏色不同,正面一般為深綠色,背面或為紅褐色,或為淡紫色。
二者的花朵也有很大不同。睡蓮的花瓣通常較為細長,而荷花的花瓣更為圓潤。荷花的花託是倒圓錐形,裡面有十幾個果實,成熟後就是我們所說的蓮蓬。睡蓮的花心處通常是密集的花蕊,是沒有蓮蓬的。
除此之外,荷花和睡蓮的根莖也十分不同。荷花的根是塊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蓮藕,是可以食用的;而睡蓮的根則形態各異,有直立型(菠蘿型)、馬利列克型根莖等。
睡蓮屬的植物在全世界有40-50種,睡蓮的形態和顏色各異,花朵除了常見的白、粉、黃色還有紫色、橙色等特殊顏色。由於更廣泛地分布在埃及、印度、墨西哥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睡蓮多出現在外國的藝術作品中,比起中國文人偏愛的荷花,多了一絲別樣的「異域風情」。
神似的「蓮花」大家族
除去上面所說的荷花和睡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許見到過更多長相相似的「荷花」、「蓮花」。比如,許多人喜愛在家裡種植的小巧「碗蓮」:
碗蓮其實是荷花的園藝種,只不過體型偏小。它可以在水缸、花盆中種植,作為一種盆栽,碗蓮滿足了許多人將荷花搬進家裡觀賞的願望。經過人工培育,碗蓮的外形和顏色比荷花要更加豐富,更具觀賞性。
近年來興起的還有一種網紅植物名叫「一葉蓮」,體形更加小巧,只需要養在盤中,一片葉子就能開出花來。
不過,一葉蓮雖然名字中帶「蓮」字,但卻和蓮花沒有任何關係。「一葉蓮」只是商品名,它的學名叫做白花荇菜(Nymphodies lungtanensis),又稱印度荇菜、金銀蓮花,是龍膽科荇菜屬的浮葉根生草本植物。所謂「浮葉根生」,就是葉片漂浮在水面,而根扎在水底的泥沙之中。而荇菜,就是《詩經》中「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那個「荇菜」。
從照片可以看出,一葉蓮的花朵與荷花和睡蓮十分不同,是五瓣的小白花,花瓣上分布著毛茸茸絲狀物,花蕊嫩黃色,十分可愛。一片翠綠的葉子養在託盤的淺水中,開出幾朵純白的小花,再配上些茶具,頗有禪意,小編猜想這也是它被花友稱為「一葉蓮」的原因之一。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分清「荷」與「蓮」的區別了呢?下次去公園,記得別再叫錯她們的「芳名」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