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稿人語 ·戴維
好酷的晚年
70歲的李志炎就像一個荷痴,9年種了8000多盆荷花,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還要給荷花過生日,這樣的晚年太酷了!這個老爺爺不但很可愛,還讓人尊敬,因為在可以頤養天年的時候,他還是遵從了內心的聲音,繼續研究荷花。
那是日夜相伴,朝夕相處,一個人的荷塘,一個人的月色。他的夢想是建成全省最大的荷花種子資源庫,還想培育出一朵藍色的荷花,前者是宏願,而後者多麼富有詩意。
李志炎說,荷花某種程度上是他精神上的「兒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花的品性,也應該是人的品格。
對了,李老爺子的荷花,可以一直從五月開到十月。前日,他專門作詩一句,插花(桂花和荷花)一束,詩曰:喜迎雙節荷為桂,禪花木犀蓮相依。我幫他補了後兩句:我為此花傾一生,花中自有高潔魂。
善哉!
荷花爺爺
口述 李志炎 整理 林特特
夏天,你去西湖邊轉一圈,各種「長槍短炮」圍著「荷花仙子」,場面很壯觀。但在以前,西湖里可沒這麼多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特別喜歡楊萬裡的這句詩,夏天讀起來特別有味道。對了,我的網名就叫「別樣紅」,今年70歲,所以別人也叫我「荷花爺爺」。
我是杭州人,小時候住在茅家埠,家裡種茶葉、水稻,就是沒機會接觸荷花。直到工作後,我才和荷花結下了很深的緣分。
我當兵退伍後讀了中專,學果樹園藝,畢業分配到園林局。先在錢江果園當技術員,給桃、梨、柑橘等果樹做栽培,一年後去了園林局西北區管理處。
1978年,杭州市要擴建「曲院風荷」,正巧被我趕上了。
南宋葉肖巖《西湖十景圖冊》之「麴院荷風」
夏天,你去西湖邊轉一圈,各種「長槍短炮」圍著「荷花仙子」,場面很壯觀。但在以前,西湖里可沒這麼多荷花,上世紀80年代就60多畝,零零散散的幾簇,如今發展到150多畝。
「曲院風荷」就更別提了。它本來叫「麯院荷風」,南宋時,洪春橋有一家官家釀酒作坊,周圍種荷花,每到夏天,微風陣陣,荷香夾著酒香,沁人心脾。後來,「麯院荷風」的景致被蒙古大軍毀了。直到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才把廢了幾百年的舊景移到蘇堤跨虹橋畔。康熙帝御筆一揮,題了「曲院風荷」四個大字,留下一座碑亭。
清代董邦達《西湖十景圖》之「曲院風荷」圖局部
民國時期曲院風荷御碑亭
此後,「曲院風荷」的名聲越來越響,但其實還是名不副實,論面積只有區區半畝地,看不到幾朵荷花。
所以1978年,杭州市決心把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重新建起來,而且要建得有規模、像模像樣,這在當年是一樁大事。
曲院風荷的荷花品種大部分也是從杭州花圃引進的,可以講,杭州花圃是中國荷花的母本園
擴建的「曲院風荷」景區,面積425畝,你看看擴大了多少倍!分成「曲院區」、「風荷區」、「竹素園區」、密林區、郭莊五個區塊。我是曲院區塊的技術員,協助100餘畝風荷景區的建園工作。
風荷區建設這5年,我主要做兩件事,一是規劃荷花種植區域,二是對荷花引種栽培。
荷花種植區的規劃,這裡面蠻講究,這麼大的湖面,荷花種在哪裡?種多少面積?橋旁邊要不要種?怎麼種?種多少?種什麼品種?都有門道,但總體目標就一個,以荷花為主體,進行大面積片植或小面積叢植的結合,渲染出「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觀賞效果,讓前來遊玩的人有一種宛若在荷花叢中行走的美感。
在園林系統老前輩的帶領下,我在圖紙上規劃出了61個荷花品種池,同時給睡蓮科等其他水生植物留出種植餘地。荷花種植池在塘水抽乾後進行放樣,根據樣線進行砌石,基本就把要種荷花的區域確定了。
說到荷花的引種栽培,不能不提杭州園林系統的幾位老前輩——馮祥珍、顧文琪、陳皓、王繼仁。陳皓還健在,將近百歲高齡了,他是杭州園林界的「活字典」,見證了杭州花圃的發展史。「文革」動亂期間,很多東西被破壞了,唯獨杭州花圃保存下當時最全的種子資源。
保留下的荷花種子資源有20多個,和現在上千個品種比,是九牛一毛,但在百廢待興的當時,這20幾個品種相當珍貴了,全國也僅此一家。曲院風荷的荷花品種大部分也是從杭州花圃引進的,可以講,杭州花圃是中國荷花的母本園。目前,國內的荷花品種全部是在杭州花圃保存的荷花種質資源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
從凌晨1點開始,我每隔半小時就觀察下荷花開了沒有,開到什麼程度。漸漸的,我對荷花的習性了如指掌
在我眼裡,荷花渾身是寶,既有觀賞價值——能看,又有食用價值——能吃,還有藥用價值——能入藥,這主要針對不同品種的荷花說的。
荷花分三大類,一是觀賞類的花蓮,二是可食用的藕蓮——藕莖又粗又壯,味道很好,三是蓮子飽滿的子蓮——蓮蓬頭很大,每個孔裡都有飽滿的蓮子,不像花蓮,很多蓮蓬頭是空的,杭州話叫「癟殼」。
那有沒有荷花可以做到既觀賞、又長藕、還結子呢?現階段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做到兩用,但三用的荷花還沒培育出來。
「曲院風荷」擴建那次,我引種主要引花蓮和子蓮。
為了收集更多品種的荷花,我跑到福建、江蘇的蘇州、南京、浙江的武義、建德,凡是長荷花的地方,我都去過。適合家庭種植的缸蓮、碗蓮這些稀有品種,我都是去養殖個體戶那邊引過來。
引回來的叫「塊莖」,就是俗稱的「藕」。對方最多給一到兩支藕,帶回來後就放在缸裡。為了掌握荷花的開花規律,我從凌晨1點開始,每隔半小時就觀察下荷花開了沒有,開到什麼程度。漸漸的,我對荷花的習性了如指掌。藕莖的生長規律有點像筍,一節一節的長,養到第二年,就可以分缸了,一缸變兩缸,到第三年,就有八到十缸了。
生物學上,藕莖種植是無性繁殖,一般不會變異,比如「西湖紅蓮」的藕莖種下去,長出來依然是「西湖紅蓮」,不會跑偏。
蓮子種植是有性繁殖,可以和別的花粉雜交,繁殖出新的品種。但你不要以為蓮子種下去,馬上就有新品種蹦出來,沒那麼容易的,通常種一兩百盆荷花,也很難搞出一個新品種來。
每年來的大學生,我都安排他們先去種荷花。種荷花很辛苦,目的就是讓年輕人潛移默化學習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1983年上半年,我把自己培育的荷花從缸裡移栽到風荷區的品種栽植池中。我記得很清楚,「曲院風荷」的風荷區是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的,那時荷花的花期已過,到第二年夏天,人們才等到滿池的荷花。
這樣的安排符合荷花的生長特性,種下去第一年的效果通常不好,第二年開得最旺盛,到第三年又會有點退化。所以有一年,新聞裡說西湖的荷花「生病」了,就是出現退化了。
這時,要把下面的土挖一挖、松一松,因為藕莖縱橫交錯,淤泥裡的營養不夠荷花生長了。挖掉一點泥土,破壞掉一部分藕莖,給荷花騰出空間來,荷花才會長好。
之後,我先後做了西區管理處、靈隱管理處的主任,不僅管荷花,還要管其他植物。雖然不在種植一線了,但對荷花的感情始終沒斷過。每年來的大學生,我都安排他們先去種荷花。種荷花很辛苦,又是最熱的天,很考驗人的意志力,目的就是讓年輕人潛移默化學習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
1988年,我在「曲院風荷」開了荷花陳列室,把荷花的故事、歷史都挖出來講給大家聽。據說地球上還沒人類時,就已經有荷花了,所以荷花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
當年的荷花陳列室
1987年起,全國每年舉辦荷花展評,我每年都拿著我們這裡的優質品種去參賽,拿回來很多獎項。1993年,全國第7屆荷花展在杭州舉行,那是「曲院風荷」的榮耀時刻,當時我們荷花品種已達到200多種,是全國最好的賞荷景區了。
1996年底,我調到植物園當園長。植物園水系少,不適合荷花,我就琢磨,推一個怎麼樣的「拳頭產品」呢?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專家研究培育石蒜,石蒜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很適合杭州,我就想把植物園做成全國最大的石蒜保育中心。
文藝青年常說的「花不見葉、葉不見花」,象徵著生死不復相見的「彼岸花」就是石蒜的一種,那個叫紅石蒜,又稱「曼珠沙華」。後來,石蒜的種植慢慢鋪開了,現在杭州的公園、綠化帶,隨處都能看到各種顏色的石蒜,很漂亮。
9年下來,我種了8000多盆荷花和睡蓮,600多個品種荷花和200多個品種的睡蓮,日夜與它們相伴
2011年,我退休了,可以一門心思種自己喜歡的荷花了。這些年,在浙江省花協、園文局、名勝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組建成立了浙江省花卉協會荷花水溼生植物分會,我曾任秘書長,現在是會長,為全省和杭州西湖荷花事業的發展做一些應盡的工作。
為了找到一處合適的種植場所,我尋覓了好一段時間,最後發現周浦不錯,離西湖也不遠。我從7戶農民手裡租了35畝稻田和甲魚塘,翻新後開始種植荷花、睡蓮。
我在池塘邊造了個房子,吃住都在裡面。忙的時候,城裡的家我也不回去了。9年下來,我種了8000多盆荷花和睡蓮,600多個品種荷花和200多個品種的睡蓮,日夜與它們相伴。
租地要錢,造房子要錢,買荷花種植的缸、土等等材料都要錢,我把我和老伴的退休工資都搭進去了。付不起工人的工資,只能凡事自己來,拌合淤泥、上盆栽種、補水施肥、翻缸播種……比年輕時做技術員還辛苦。常常一天下來,我的微信步數已經3萬多步,勇奪朋友圈第一名。
種荷花的塘裡水深,我穿上雨褲,跳進水裡,一泡就是大半天。最初,老伴不理解,反對我這麼做。但我堅持,她也沒辦法,只好陪著我。許多年過來了,看著荷花越開越旺,她也慢慢理解我了。
兒子在紐西蘭成家立業,好幾次叫我過去享受天倫之樂。我說我不去,你那邊沒有荷花給我種,我不要去。有陣子,老伴去紐西蘭帶孫子,我也跟過去看了看,紐西蘭那邊有蓮花,但荷花基本看不到。我住了一段時間,還是想念自己的荷花,就回國了。
對我來說,荷花是我精神上的「兒孫」,每天看到它們,我心裡才踏實舒服。
前陣子,我還給荷花過生日——很多花都有自己的生日,荷花的誕日是農曆6月24日。那天,我搞了幾朵荷花切花,插在案頭的瓶子裡,欣賞它們的婀娜,為它們祝壽。
植物研究就是這樣,有偶然性的成功,但要把這個偶然性變成必然性,就需要上百、上千次的嘗試
培育荷花新品種,就跟「養兒孫」一樣,讓人充滿著期待。荷花是雌雄同株,人工授粉前,我先選擇一個品種作為母本,另一品種作父本。當母本含苞待放時,我要及時把它的雄蕊去掉,然後套袋,隔斷與其他花粉接觸的機會。
等到父本的花剛剛開放,我把它的雄蕊全部取下來,放進玻璃罐,用一支毛筆蘸上花粉,塗抹到母本的雌蕊上去。
等到母本的蓮蓬長老了,把深褐色的蓮子都取下來,明年的播種季就是謎底揭曉的時刻。
收下來的蓮子,準備明年播種用
植物研究就是這樣,有偶然性的成功,但你要把這個偶然性變成必然性,就需要上百、上千次的嘗試。只有養過荷花的人才知道,每次出現一個荷花新品種,後續要花三年左右,才能將它的特性穩定下來。
這些年,我也算小有成就,成功選育了「唇蜜」、「鳳蝶」等新品種。郭莊、虎跑等全省各地辦荷花展,我也會送上展品。
並蒂蓮是攝影圈的大明星。最近三年,我的基地裡都長出了並蒂蓮。可惜前陣子我在荷塘裡搬花時,一腳踏進溝裡,摔了一跤,幸好手中的荷花沒摔壞,但手機掉水裡,儲存的照片全沒了,心疼死我了。
我培育的並蒂蓮
三個花朵的品字蓮
我的基地裡,不僅長出了「雙胞胎」並蒂蓮,還有三個花朵呈品字形排列的「三胞胎」品字蓮、有四個花心的「四胞胎」四面蓮,以及有五個或更多花心的五子蓮、繡球蓮。
而我培育的「得意門生」要屬碗蓮新品種「韻澤」。行家都知道,荷花越小越不好養,越小越不容易開花。而「韻澤」的花苞只有指甲蓋大小,葉片則如同硬幣,整株體態纖細如玉,完全可以握在手掌中觀賞,非常適合家庭種植。
適合家庭種植的碗蓮
西湖里的荷花到了8月底、9月基本就謝了,但我這裡的荷花可以從5月一直開到10月。我還想培育出一朵藍色的荷花
一天中,荷花開得最好的時間是清晨6點到8點,等太陽高照,花朵就會緩緩合上休眠。所以我每天5點就穿上雨褲雨靴,在池塘中觀察、拍照、記錄開花情況。在厚厚的《荷花品種記錄》本上,我記錄著每個品種的花型、花瓣、花色、開花數、開花日期等。只要它們長得好,我就開心。
一年中,荷花開得最好的時節是七月、八月。西湖里的荷花到了8月底、9月基本就謝了,但我這裡的荷花可以從5月一直開到10月。我一直在嘗試延長花期的技術手段,比如種子低溫保存、延後栽培、多次翻種。
所以,別人說金秋十月看桂花,我要說,金秋十月來我這裡看荷花。
每年的3到4月是我最忙的時候,要忙著翻缸栽種。翻缸是體力活,先把枯萎的荷花杆子剪掉,整隻缸反撲過來。因為藕莖沉在缸的底部,缸翻過來後,藕莖就暴露在最上面了。把藕莖取出,把周圍的老泥、糾纏的走莖清理乾淨,再把新土和水加進缸裡。隔一天後,攪拌成泥糊,再隔一天,把之前取出來的藕莖埋進去。
兒子從國外回來,看我一把年紀還在翻缸,他也會幫我一起翻。
這些年,我把退休工資、賣花等收入共200多萬元統統投到荷花基地,說實話是入不敷出的。外人不理解,說我這麼傻,基地裡已經有這麼多荷花了,完全可以放開手腳搞經營。但在我看來,基地的很多條件還不成熟,而且我搞這個基地的目的不是賣花。
我做過植物園園長,知道種子資源保存的重要性,所以我想把這裡做成全省最大的荷花種子資源庫。現在已經建成「浙江省荷花種質資源圃」和「杭州西湖荷花栽培基地」,我很高興。
我喜歡荷花,這點苦和累都不算什麼,只要我幹得動,就會一直種下去。前十年打個基礎,下一個十年,我爭取把收集、保育的荷花種質資源做到1000種以上。
對了,我還想培育出一朵藍色的荷花。因為藍色的荷花很稀少,有藍色的睡蓮,卻沒有藍色的荷花。要完成這些事,光靠我一人不行。我希望能組建一支團隊,把荷花事業做大做強,讓精品微型荷花走進千家萬戶,讓荷花成為杭州西湖的閃亮招牌。
(本文圖片由採訪者提供)
編輯 戴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