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

2020-12-03 在這科技

從愛因斯坦到史蒂芬·霍金

從那一隻因引力掉落的蘋果到《時間簡史》

2018年3月14日,本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白色情人節

但這一天卻把這兩位偉人聯繫在一起

一是誕辰,一是離世

但他們終將回到那一片浩瀚去

從浩瀚來,到浩瀚去

霍金四大經典語錄:

一:「外星人」在看著你

霍金說:「在無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其它形式的生命。」他說:「或許外星生命會正盯著我們看呢。」 「不管最終地外智慧生命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現在該是有人正式投入進來。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弄個明白。」

二:千年內人類須移民外星否則「滅絕」

霍金在美國洛杉磯發表演講時稱,他認為,未來1000年內,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因此,他強調人類必須移居其它星球。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裡芬也表示,單獨一顆行星上的物種,是不可能永久生存下來的。

霍金表示:「人類滅絕是可能發生的,但卻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

三:智能機器是真正人類「終結者」

霍金多次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按照霍金的說法,人工智慧科技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確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但是,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

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科學界把這種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慧的轉折點命名為「奇點」。

四:「黑洞」不存在?只有「灰洞」?

在一篇《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論文中,霍金指出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再次震驚物理學界。

霍金1976年提出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即黑洞在形成中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但一旦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其中所有信息就隨之消失,與量子力學認定該類物質信息永不會完全消失的理論相矛盾。這就是所謂的「黑洞悖論」。

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一矛盾觀點。現在看來,他給了一個更具說服力的答案。霍金承認,自己最初有關黑洞邊界「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光線其實是可以穿越視界的。他稱,黑洞從來都不會完全關閉自身,物質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時間以後,又會被重新釋放到宇宙中。

「活著就有希望」

「一個人,如果身體有殘疾,就絕不能讓心靈也跟著殘疾」

「雖然我行動不便,說話需要機器的幫助,但我的思想是自由的」

…………

霍金之於我們,正如浩瀚之於塵埃,甚於這世界萬物所包含的定律

藏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R.I.P

相關焦點

  • 史蒂芬·霍金的故事,少年時只是一個成績平平的普通學生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恰好是在伽利略·伽利雷逝世300周年之際,他從小就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熱情。青年時期的史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1962年進入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博士學位。
  • 致敬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霍金可以說是當今最為知名的物理學家之一,在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後,媒體和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悼念他的文章。他 的成就從三個方面來回顧一下。史蒂芬·霍金首先,在科學研究方面,霍金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對引力與黑洞的研究。1970年,他與另外一名科學家彭羅斯合作,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框架中的奇點理論,證明了宇宙大爆炸奇點的存在。在此前,創立了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曾經認為,宇宙中不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如果廣義相對論完備有效的話,奇點就不會存在。而霍金他們同時也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不完備性。
  • 《史蒂芬·霍金傳》中文本推出 迎接霍金訪華
    《史蒂芬·霍金迎接霍金訪華 2002年8月9日09: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8月9日消息:今天,當世界著名科學家、《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抵達杭州浙江大學,著手準備他的專題演講時,他所看重並授權的《史蒂芬·霍金
  •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天空電視臺等多家媒體14日消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歲。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霍金以其揭開黑洞秘密的作品而聞名,正如他的科普博客「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中所闡述的那樣。在2017年11月,霍金曾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約兩周前,霍金參加節目被問道,「每個人都想知道,大爆炸前宇宙是什麼樣的?」
  • 史蒂芬·霍金最後寫的一篇論文《多元宇宙》
    不幸的是,2018年3月史蒂芬·霍金去世,在去世的前幾天,他完成了最後一篇研究論文,並於4月27日發表在《高能物理學雜誌》的網站上。這是一篇關於多元宇宙的複雜論文,是史蒂芬·霍金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託馬斯·赫託格合著,關於多元宇宙,首先要從宇宙的初期說起——大約138億年前。
  •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 享年76歲—新聞—科學網
    據英國天空電視臺14日快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史蒂芬·霍金最後的論述:多元宇宙
    史蒂芬·霍金和他的合著者託馬斯·赫託格的上一篇論文說,也許,只是也許多元宇宙畢竟沒有那麼複雜。他去世的前幾天,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完成了他的最後一篇研究論文。它最初是通過arxiv預印本服務提供的,通過了同行評審,並於4月27日在線發表在「高能物理雜誌」上。
  • 史蒂芬·霍金死前留下的最後一個預言,真的會實現嗎?
    這本著作在他去世時並不完整,據了解是由他的學術同事、家人和史蒂芬·霍金的遺產完成的。精裝本長達256頁,借鑑了他的許多論文、講座和主題演講。出版商將其描述為「從霍金的個人檔案中精選出的最深刻、最容易理解、最及時的反映。」
  • 新史記:史蒂芬·霍金列傳
  • 霍金結緣的地方,史蒂芬·霍金與牛津的故事!
  • 抱歉,史蒂芬·霍金,黑洞仍在增長,沒有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