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楊濤
從去年至今,四川雅安的王健(化名)多了一份幸福的「煩惱」:他和朋友在河邊,撿到幾顆外形奇異的石頭,有人跟他說這是「玻璃隕石」,是天外之物,極其稀有。
王健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在網上搜索「玻璃隕石」相關信息,發現確實有幾分相似。之後,他又找到珠寶拍賣行諮詢鑑定,拍賣行估價上千萬元,還說幫他拍賣。
這一通操作下來,讓王健意外又茫然。2020年9月17日,他和朋友一行又來到四川省地礦局成都綜合巖礦測試中心鑑定,他想弄清楚,這幾個外形奇異的石頭,到底是普通石頭,還是「玻璃隕石」?如果是真的,自己又該如何妥善處理好它們?
偶得怪石:
有人說是「玻璃隕石」 拍賣行曾估價上千萬元
王健平時做砂石生意,但從未見過這種坑坑窪窪、奇形怪狀的石頭。
2019年8月份,他和朋友在雅安天全縣兩河口某地垂釣,期間,王健在河灘上發現幾顆外形奇怪的石頭,他覺得好奇,就撿回了家。
之後,朋友李先生來到他家裡,王健聊起了這幾顆怪石,李先生讓他拿出來看,王健假裝很神秘一般,向其展示。
李先生對礦石和稀有寶石等略有耳聞,他一看王健手中的怪石,就覺得與眾不同,「這幾顆石頭顏色不同,大小不一也不規整。」
兩人又在網上搜索了相關信息,發現有一種名為「玻璃隕石」的石頭,和怪石外形極其相似,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王健暫時將鑑定過程擱置了一段時間。
直到今年八月份,他從網上檢索「玻璃隕石」相關資料以及媒體報導後,更加堅定了他對怪石的猜測。有了想法,他又去進行了落實。
王健找到四川一家拍賣行,並將怪石原品拿到拍賣行進行鑑定。不查不要緊,這一鑑定,拍賣行的鑑定專家直接告訴王健這就是「玻璃隕石」,並且給他估價,僅僅是這幾顆總計三斤多重量的「玻璃隕石」,價值高達上千萬元。
現場展示:
怪石凹凸不平 表面似有玻璃碎石分布
這一通操作下來,王健又驚又疑。他想找到一家權威的鑑定機構,給怪石一個準確的身份,也順便打消自己的疑慮。
2020年9月17日,通過打聽,他和朋友一行又來到四川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成都綜合巖礦測試中心,申請對怪石進行鑑定。
在現場,記者也見到了王健所帶來的怪石。只見怪石呈灰褐色和黑色,凹凸不平,有小坑分布。據王健描述,整個石體重量粗略估計有3—4斤,形狀不規整,內部為實心狀態。
記者注意到,這幾顆石頭大小形狀均不同,表面紋路不一,仿佛有玻璃碎石一般,附著在石頭表面,讓怪石和普通的鵝卵石、煤炭相比,區別分明。
僅憑這些特徵,能判斷怪石就是「玻璃隕石」嗎?王健說,他本意也不是非要證明怪石就是「玻璃隕石」,只是想弄清楚,怪石到底是什麼石頭,「總要有個底吧,哪怕它就是普通的石頭,我心裡也過意得去。」
半信半疑:
男子再找鑑定機構鑑定 望給怪石一個「身份」
當天下午,記者陪同王健一起,帶著怪石來到該中心專門的科室進行鑑定。在諮詢了科室專業人員後,工作人員並沒有告知王健怪石到底是什麼,讓他進行去樣品專業鑑定,「肉眼無法判斷它到底是什麼,很多東西得需要科學的檢測,才有依據。」
完成鑑定前期手續後,王健拿到了一份鑑定委託書,被告知需等大約一周的時間,才能拿到鑑定報告。
王健說,多的時間自己都等了,不在乎這一周的時間,「反正我相信權威機構的檢測,不管怎樣,有權威報告才可信。」
新聞多一度:
「玻璃隕石」長啥樣
記者了解到,玻璃隕石也稱玻隕石,是地外物體劇烈撞擊地球時,地表靶物質熔融後快速凝結的天然玻璃。地表發現的玻璃隕石多呈塊狀,棕黑色到淺綠色,一般為釐米級大小,表面多具空氣動力學熔蝕刻痕。長期的研究證明,玻璃隕石在化學和結構特徵上與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顯的區別,不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據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官網資料顯示,我國的玻璃隕石最早發現於海南和雷州半島,其特點以及年齡與澳大利亞—東南亞玻璃隕石相似,每每在雷雨交加之後,山溝裡便出現一些色墨狀異的小石頭,碎之則如玻璃,人稱「雷公墨」。
雷公墨就是隕石家族中的一員——玻璃隕石的一種,重幾克到一二十克,最重的有百餘克,形狀多樣,表面特徵有凹坑和線紋。凹坑多為兩端圓滑的長溝型,長十餘毫米,寬和深為幾毫米或不及一毫米。紋線為凸紋,粗僅0.03-0.15毫米,有時平行玻璃體的長軸方向,有時呈漩渦狀,有時沿紐扣形玻璃體的中心頂端向四周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