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於渾元形意太極宗師馬保國30秒鐘被人打倒的事情刷屏了。很多人都認為,馬保國是一個大騙子,在網絡上到處找他過去的黑材料,還有很多傳武界的人士急於和他劃清界限。本來本人不想寫武林界的文章,畢竟寫了之後會影響各個平臺的垂直度,但是隨著網絡的發酵,這個事情已經和社會的心理以及教育,慢慢地聯繫了起來。那麼我們就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來討論一下諸如馬保國之類的現象產生的原因。
01誰給馬保國70高齡打拳的勇氣?
很多人認為,馬保國騙了大家,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馬保國無法代表傳統武術。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一個問題是誰給了馬保國這麼大的勇氣讓他在70高齡與他人去搏擊?稍微有一點點健康常識的人都不會組織這樣一場活動。關鍵是馬保國,他是怎麼認為自己能夠打倒小他20歲的人拳手?這種認知偏差,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自古以來拳怕少壯,事實再一次驗證了這樣一個道理,短短的30秒鐘被打倒三次,最後一次倒地更是讓人揪心。
02弱者心理讓「以弱勝強」的虛幻認知有它產生的土壤
那麼馬保國的勇氣來自於哪裡呢?無外乎,他真的認為自己可以「以弱勝強」。不僅僅是他這麼認為,「以弱勝強」更是很多人的追求。前一段時間有很多人吐槽自己是弱勢群體,包括一些強權部門的公務員,可以說在等級森嚴的社會當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弱勢群體,每一個人都是弱者。弱者心理應該是非常普及的,甚至幾乎沒有人體驗過什麼是強者心理,往往會把強硬當作強大,把謙讓當作軟弱。所以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用一種弱者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幾乎所有的勝利都是以弱勝強。這個時候作為傳統武術以弱勝強的代表太極強大的生存土壤。
03不是馬保國想騙人,是很多人想被騙
弱者心理讓很多人都在尋求以弱勝強一招制敵的技巧,他們不願意把自己變成強者,也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強者,即便是鍛鍊身體當中,也沒有想過把自己身體變得更加的強壯,而是期望用孱弱的身軀打倒一個強大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弱者更需要被騙與其說傳統武術中有很多騙子,倒不如說是傳統武術中很多人被這些人想以弱勝強的人拉下水當騙子。畢竟拒絕收割智商稅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
04 馬保國被想被騙的人騙了
名師出高徒,要想以弱勝強必須投奔名師。馬保國就逐漸的,被那些追求以弱勝強的人捧了大師,時間一長,他也覺得自己是大師了。對自己的認知產生了嚴重的偏差,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了,至少以弱勝強是沒有問題的。竟然冒著生命危險,以70高齡與小20歲的拳手進行搏擊。
說一個大家比較常見的名詞就是捧殺,很多人認識不到讚美和歌頌的危害性。馬保國可以說是給社會上了一堂生動的捧殺課。
05社會認知偏差,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馬保國被他身邊的一群人長期營造的環境造成了認知偏差帶來了嚴重的後果。其實想真正認識社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幾乎每一個人認識社會都會有偏差,但幸虧有批評的存在,讓我們時刻警惕著認知偏差帶來的風險。可能有很多人認為社會認知偏差,距離自己很遙遠,但是我們身邊有很多患了心理疾病的人,他們的起因都是因為社會認知偏差,造成的最著名的社會認知偏差恐怕就屬於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更是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06如果上網主要是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那麼你可能已經產生社會認知偏差了
認知偏差,一開始是來自於信息偏差,後來逐漸就變成了思維的偏差。由於信息不全會造成認知偏差產生誤判,但這種情況通過不同信息源進行比對很容易解決。但是當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和觀念的時候,就會主動尋求支撐自己觀念的信息源。比如說,形成了弱勢心理的人就會主動尋求以弱勝強的方式,而不是追求把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再比如現在很多人在網上看信息,並不是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源,而是為了找到更多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如果你也是這樣的那麼久已經有了一點社會認知偏差的風險,就需要看一些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信息了。
作者:虹野
編輯:虹野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