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11日電(記者魏蒙)在於11日舉行的紀念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暨2020年度中國博士後創新發展(橫琴)峰會上,揭曉了2020年度博新計劃十大創新成果。
在在珠海市橫琴新區舉行的本次活動,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
有5年歷史,已成功推動一批批高精尖人才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博新計劃」,此次共收到82個單位共340多項成果,遴選出100名優秀成果技能後,最終評定出「2020年度博新人員十大優秀成果」。其涵蓋了控制科學與工程、物理學、生物學、農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機械工程、化學、地理學等專精深領域。其中,有《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入侵人體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單壁碳納米管可控生長與修飾》《在高溫條件下長時間穩定服役的SiC納米帶基高效紫外光電探測器》《半導體納米晶的可控合成研究》等成果。
「2020年度博新計劃十大創新成果,再一次從另一側面證明了博士後制度已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制度。」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主任夏文峰說。
同日,還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計算」全國博士後學術論壇優秀論文證書頒發儀式。獲獎的15篇論文,涉及領域有大規模決策變量優化算法的改進與優化研究、基於幾何模型的熔體性質高性能計算研究、FANTs中延遲感知的跨層優化方法等,從不同層面論述未來高性能計算的發展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