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2020年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展示了第一臺雲電腦「無影」。無影」是一臺長在雲上的「超級電腦」,在本地沒有主機,也看不見電腦CPU和硬碟的影子,因為這些硬體設備都集中在雲端的數據中心。
根據發布現場的展示,在一張名片夾大小的C-Key上,通過指紋開機登錄後即可接入雲電腦服務。只需連接一塊屏幕,就可以進入專屬雲電腦桌面,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進行設計建模、動畫渲染等操作。
無獨有偶。就在前一段,華為雲手機也曾經被媒體爆炒過。9月1日,華為首創全球首個 ARM 晶片的「雲手機」,上線公測,在一個月公測期,原來價值 5950 元,0 元可使用。
據介紹,華為雲手機就是把手機的功能集中在「雲」上,原來手機的功能完全由雲端的大型伺服器來完成,然後用軟體系統在雲端虛擬出一個個手機用戶的系統。如此一來,晶片、存儲等原本由手機硬體來完成的事,將全部由雲端的超級伺服器來完成。
我們簡單進行比較,雖然阿里巴巴的雲電腦與華為的雲手機在呈現方式、智能硬體入口等方面有差異,但本質上卻差不多。擁有了這樣的雲終端,用戶不需要在本地進行大量的存儲、計算,資源負載大大降低,大量的應用都在雲中調取。
按照張建鋒的說法,現在無論在公司、組織或者家庭,PC電腦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雲上擁有一臺超級電腦,想用就用,不用就暫時歸還到雲裡。如果雲電腦被廣泛使用,可以減少50%以上的算力浪費。
從趨勢來分析,算力從線下遷移到雲端是大勢所趨,這一點不僅在數據中心上發生,在終端上也會發生。也就是說,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華為,都認為雲計算在滿足了企業用戶集團需要之後,開始想個人用戶延伸。
透過雲電腦、雲手機,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現在,不管是阿里的雲電腦還是華為的雲手機,都指向政企客戶群體,這說明了5G時代的2B業務正在興起,另外,這些業務雖然是提供給政企客戶,但最終用戶都是將一個一個的C端工作人員,只是因為B端同樣的需求而可能率先使用。
另外,我們也看到,最近包括阿里巴巴、迅雷等很多公司又重新殺入到個人云盤市場,估計也是同樣的理由。
之所以呈現雲電腦或者雲手機的行業熱潮,主要原因還是提速降費的紅利釋放,當然也更是因為5G網絡、千兆光纖的開始普及。
網絡覆蓋好,網速快,現在已經網絡能力足夠,支撐遠程雲業務可以做到,而且,上網價格便宜,用戶使用起來沒有什麼費用壓力,加上政企客戶大量上雲,無論是雲作業系統還是雲中的各種軟體資源都到了可利用的程度。
阿里巴巴張建鋒介紹,「無影」支持按需配置性能,同等性能下價格是傳統PC的一半,同時支持無限升級,不超過3~5年就要淘汰更換一次。無影所有數據存儲在雲端,不怕電腦丟失更不怕病毒,與阿里雲數據中心享有同級別的安全防護能力。
按照華為的介紹,華為鯤鵬雲手機採用自研鯤鵬晶片,端雲同構,相比傳統模擬器解決方案,虛擬手機運行性能提升80%;海量彈性公有雲伺服器資源,雲手機與公有雲服務無縫對接;專業級GPU硬體加速,無壓力運行大型遊戲;可調整雲手機規格。
在5G時代,移動互聯的範圍大大增加,人與機器可以在分離的情況下完成移動互聯使用,而更加便攜也意味著人們擁有更簡便的上網體驗,越來越多的雲服務正在變成現實。我們人手一部手機一臺電腦抱著走的時代,也許正在成為歷史。
我們可以想像,當企業端的雲電腦或者雲手機業務發展起來之後,很多人在個人娛樂生活用自己的手機、工作辦公用的是雲電腦或雲手機,那麼,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活與辦公的有限隔離,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未來這種使用網絡的方式被認為高效、省事、合理,那麼,會不會有大量的個人消費者也放棄又大又厚的個人電腦或者手機而轉為雲終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