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曾說明5G最大用處是ToB不是ToC,但我認為雖然5G時代是TOB的,但TOC也有極大市場潛力的。
在5G甚至6G雲計算的時代,以後可能沒有電腦和手機的區別了,應該可以統稱為「雲機」。
設計原理:終端永遠只接受圖片數據
雲機設計一定要簡單,交互界面只是讓用戶知道當前自己所處的操作狀態而已,一切計算實際上是在雲端進行,所以下發到客戶端的數據,只需要圖形數據就夠了,不需要現在流行的JS,不需要客戶端解析,客戶端能夠播放圖片,就行了,因此客戶端的設計將十分簡單。
「雲機」終端只負責收集用戶輸入和輸出,所有運算均由雲計算來完成。那麼終端將極度變瘦,成本也會大量下降,最關鍵還不容易過時,因為他的運算能力取決於雲主機而非終端。簡單地說,終端就是一鍵盤+圖形輸出設備,將雲數據的計算結果輸出到顯示設備上即可,伺服器向終端傳輸的永遠只有圖片數據,不要搞複雜了。
數據傳輸問題:只在客戶端有輸入時,按鍵或觸屏動作會上傳到伺服器,服務按該應用的邏輯,將按輸入指令解析為數據存儲雲端運算,並及時生成新的圖形界面,反饋到客戶端顯示界面。
雲服務端:
服務端軟體已經趨於成熟:華為雲電腦、極雲普惠雲電腦、達龍雲電腦。本人下載極雲普惠雲電腦,的確是可以運行本機配置無法運行的大型遊戲。就系統方面,我偏向於華為來做,因為華為有整個上下遊的生態環境,鴻蒙系統若能完成此任務,何樂而不為?
客戶端:
客戶端個人認為原理上,只需要如下設備即可
1、WIFI+5G模組:用於連接到雲電腦。
2、緩存:用SD即可,那當然可以用SSD更好。
3、圖形輸出:要求不高,只需要將接收到的伺服器的數據,穩定地輸出到各種顯示設備上即可,比如電視、顯示器、投影。
4、輸入設備:接受滑鼠或鍵盤和觸控螢幕的輸入控制上傳雲端,由雲端程序處理。
理論上有了以上4部分,就可以做出一臺雲終端了,而且價格應該不高,未來的雲終端應該是主要是送的,買雲電腦送雲終端,每個月收取一定服務費即可。
用途:
辦公為:公司可以到相關服務公司免費領取「雲機」即可,每臺每月根據需求收取幾十上百元不等的服務費,為了企業平均每月費用不高於一百元最利於推廣。,最關鍵「雲機」可以做一切事,其性能可調,做辦公的將其服務端配置調低些,要處理動畫的,將服務端配置調高一些。
娛樂用:無論是看視頻,玩遊戲,均不受客戶端的配置影響,只受伺服器給予的權限和配置影響。表面看起來十分靈動,其實就是輸入數據的上傳和一張張圖片的下發。就像我們看視頻一樣,再生動的畫面其實也是一張張圖片快速播放組成的。玩遊戲也是一個原理,只要下發的圖片連續播放出來,遊戲者也感覺在本地的流暢運行。
通訊用:現在的手機動不動就幾千元,若按以上設計,最大再加一塊不錯的手機屏,即可完成雲手機的開發。而且由於硬體配置的大量減少,屏幕完成可以設計為透明屏。
關於隱私、
我想說的是隨著雲計算的推廣,現在不少公司將自己的重要數據信息存放於雲端,也沒出現什麼重大洩密,如果的確有隱私需求,完成可以不買「雲機」,而是去選擇目前這種架構的計算機或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