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廈門市檢察系統,提起「檢察詩人」,大家無不想到集美區檢察院的陳志榮。
陳志榮現任集美區檢察院研究室主任,位列全國首批「打黑除惡」專家的他,似乎很難與「詩人」聯繫在一起,但早在大學時代,熱愛國學的他便「瘋狂」迷戀上古詩詞,研讀了大量古籍,同時師從著名詩詞家楊鳳生,專心學習詩詞格律。
從事檢察工作後,陳志榮依然沒有放棄「詩人」夢,工作之餘陸續創作詩詞曲作品200餘首,發表於國內各類詩詞刊物,逐漸在福建省詩詞界積攢了不少人氣。2011年,他被選為福建省詩詞學會理事,同時兼任廈門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同年,他的首部詩詞集《詩囊小集》順利出版。
古人云:詩可以群。陳志榮在詩詞界的「朋友圈」可謂遍布全國各地。「江南煙雨,春染梅瓶。算時節,唯愛秋聲……」「東風不老,依舊危欄空碧草。莫上層樓,怕見滄波獨自愁……」這些優美的詞句令著名作家舒婷的父親、老詩人龔詩模拍手稱快,二人詩來詩往,書信酬答,成了忘年交。
同樣熱衷古詩詞的福建省檢察院檢察官齊震宇讀了《詩囊小集》後,迅速聯繫陳志榮,二人結為詩友。儘管相距甚遠,但簡訊成為兩位「檢察詩人」的交流平臺,一有靈感,便通過手機鍵盤相互推敲唱和,有時甚至為構思一句詩詞夙夜難寐。
2013年4月,福建省檢察文聯文學協會在將樂縣檢察院召開理事會,有一段酬唱雅事至今讓參會者津津樂道。會議期間,泉州市檢察院檢察官李朝宗即興作七律一首:「越王曾狩遠山陬,文協暖春雅運籌。漢水吳山今更俏,鐵肩妙手永恆留。玉華洞府愉心志,檢察風騷唱九州。號角沖天中國夢,追星趕月寫春秋。」
將樂縣檢察院檢察長謝復興當即唱和:「只為文緣聚一陬,可憐廟小不勝籌。我無妙筆丹青贈,君有華章雅韻留。玉洞堪須思造化,天階應可憶鏞州。相逢相識相酬唱,共此春光莫論秋。」
李、謝的酬唱激起陳志榮詩性,他認真步韻,隨即也唱和一首:「攬勝休辭在遠陬,殷勤全賴主人籌。清談淺酌餘滋味,碧水丹山共駐留。古聚仙家多幻境,天成玉洞譽神州。依稀石壁題詩處,霞客當年此忘秋。」三位「詩人」的輪番唱和在當時被傳為美談。
面對如今「吟詠詩詞後繼乏人」的現狀,陳志榮憂心忡忡,他三番五次登門向大學教授、老詩人求教吟誦調,到處查找、收集吟詠的視聽資料,籌劃組織「詩詞吟誦小組」,希望能推動古典詩詞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即使平時在家聽到女兒誦讀小學課本的古詩詞,他也會及時糾正女兒誦讀的語調,甚至帶著女兒一道誦讀起來……
有人贊他是「檢察詩人」,也有人說他是「古板守舊」。面對種種評價,陳志榮笑道:「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個人的精神家園,傳承它、發揚它,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報通訊員陳佳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