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產業化基地將助力廣東省建立商業航天聚集高地

2020-11-29 網易新聞

2020-11-28 18:48:34 來源: 衛星與網絡

舉報

  

  北京呼風喚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據悉,混合所有制商業火箭企業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宇航」)即將在廣州市南沙區開工建設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總規劃佔地面積約600畝,主要用於開展系列化固體、液體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產、試驗、總裝及測試工作,並以此為基礎牽引上下遊相關的宇航企業落地,形成廣東省商業航天的聚集高地。中科宇航公司將發揮自己在精益化、數位化、智慧化方面的核心優勢,著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宇航產業化基地。

  01

  產業化基地將採用先進的生產組織模式

  

  圖1 獵鷹9和宇宙神5的脈動式生產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將採用先進的生產組織模式,例如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量產工作將採用脈動式生產模式,相對於固定式的並行批產,可以顯著降低生產資源的投入;生產過程中按照固定節拍移動產品、重複工作,運行與管理簡單、清晰;易於實現標準化作業,降低對技能人員的技術全面性要求;相似工序的集中作業,便於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的設施設備。

  02

  提升廠房的有效使用面積佔比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將通過採用先進的生產模式、集成化的地面設備、精益化的物料管理手段,提升生產廠房的有效使用面積佔比(產品設備佔地面積/廠房面積)。例如,產業基地內總裝測試區域的有效使用面積佔比已提升至30%以上,根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位於阿拉巴馬州廠房內的總裝測試區域面積約12000m2,該區域目前最大可容許2發Delta-4H和3發Atlas 5兩型運載火箭同時進行總裝測試工作,則有效使用面積佔比約為25%。

  

  圖2 聯合發射聯盟總部廠房的總裝測試區域

  03

  面向業務流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將採用面向業務流程的扁平化組織架構模式。針對各項生產試驗業務採用項目經理負責制,由項目經理負責組織、協調、落實各業務工作的技術、質量、人員、計劃和資源管理工作,向下直接對接工程師與工人、向上直接向業務主管總裁負責,生產業務管理層級不超過4層,縮短決策過程的傳遞鏈條,讓技術和管理的決策儘快傳達一線、讓一線的過程信息真實反饋,快速實現管理閉環;另一方面,產業基地的組織架構與崗位設置圍繞生產、試驗、總裝、測試這一核心流程建立,使用戶的需求可以準確、快速的傳遞至核心流程上的每一個崗位。

  04

  基於數據驅動的生產製造過程管理體系

  產業化基地基於數據支撐層的數據採集、邏輯控制層的算法控制以及系統應用層的功能應用,建立基於數據驅動的生產製造過程管理體系,實現技術文件全生命周期的線上閉環管理、生產過程質量的在線控制、生產排程與智慧調度以及基於數據的產品設計迭代等多用途、深層次的應用。

  該產業化基地建成後,將實現中科宇航集研發、試驗、研製、量產全創新鏈的能力閉環,為提升其在國內外宇航發射市場的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對於廣州市來說,產業基地的建成運營將意味著當地在商業航天方面初步構建起了較完整的產業生態,為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進而為廣州市、廣東省的產業升級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基地規劃設計圖

  

  本文轉載自「中科宇航」,原標題《動態資訊 |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規劃設計》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支持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如文中圖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好文推薦

  電子雜誌,掃碼閱讀

  期期精彩,不容錯過

  · 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編輯:豔玲、哈玫

  主筆記者:李剛、張雪松、樂瑜、朝天椒、黑法絲、刀子

  策劃部:孫國鋒、楊豔

  視覺總監:董寧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煒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記軍、王錦熙、瑾怡

  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風喚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 呼風喚雨總部負責人:農燕

  · 聯盟負責人(惠新東橋分部): 肖均

  · 大會負責人: 周雷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 劉語霏

  ·本平臺籤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 楊豔

  微信公眾號太多不好找到我們?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

  置頂,或星標公眾號「衛星與網絡」

  遇見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著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未來宇航牛旼:國內商業航天投資仍以早期為主
    11月5日,2020年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航天基地召開,未來宇航研究院創始人牛旼現場發布了《2019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未來宇航研究院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年底,國內已註冊的商業航天領域企業已達到194家,較2018年增加37.6%。其中,衛星製造企業50家,衛星發射企業33家,衛星運營企業46家,衛星應用企業65家。
  • 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舉辦
    、中國宇航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主辦,中共西安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西安市投資合作局、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的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召開。
  • 中科宇航固體火箭生產基地落地南沙
    大洋網訊 9月29日,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動員大會在廣州市南沙區大崗先進位造業基地舉行。項目方中科宇航擬在南沙建設集研製、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於一體的固體火箭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並將集聚一批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遊關聯產業進駐,進一步打造航天航空產業園。2022年基地首期將正式投產。
  • 南沙,真的要「飛起」,中科宇航打造固體火箭生產基地
    項目方中科宇航擬在南沙建設集研製、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於一體的固體火箭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並將集聚一批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遊關聯產業進駐,進一步打造航天航空產業園。
  • 起航星辰大海,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即將開幕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為進一步探索商業航天的應用需求,聚焦融合國內外商業航天先進技術理念和優質資源,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繁榮發展: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將於2020年11月5日-6日在西安航天基地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 中科宇航火箭生產基地落地廣州南沙 計劃在2022年正式投產
    該基地首期將於2022年正式投產,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中科宇航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張素 郭朝暉)總規劃佔地面積約600畝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已落戶廣州市南沙區。記者9日從中科宇航方面獲悉,該基地首期將於2022年正式投產,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
  • 2020未來宇航論壇暨商業航天供應鏈展
    活動快訊:未來宇航論壇暨商業航天供應鏈展將於2021年1月中旬在北京市海澱區舉辦。
  • 國星宇航蟬聯「2020中國商業航天TOP30」榜單
    11月5日,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宇航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主辦的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陝西西安召開。大會重磅發布了「中國商業航天30強」榜單,國星宇航作為西南區域唯一入選的商業航天企業,再次榮登榜單。
  • 西安、北京、武漢,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據市場預測,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空間寬帶網際網路等也將達到8000億元。目前,西安、北京、武漢、成都等航天產業基礎突出的城市已競相布局商業航天產業鏈。放眼未來,誰將是「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 商業固體運載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昨日籤約!煙臺將用五年時間崛起...
    12月2日,東方航天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內,一場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的籤約,拉開了煙臺製造火箭的帷幕。基地布局星箭一體的智能化總裝測試廠以及整箭貯存、火工品裝配檢測廠房等設施,將形成年產20發固體火箭生產能力。這也意味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已成為火箭生產製造及發射「雙料基地」。
  • 不止火箭發射,海南航天產業或將在這些方面迎來大發展
    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吳燕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胡世祥、牛紅光,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楊保華,相關兄弟單位領導出席論壇開幕式。
  • 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永不止步
    近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推廣航天文化,零壹空間永不止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建築面積1500㎡,展廳面積1000㎡,包含航天發展歷程區、火箭展示區、衛星展示及應用區等,科普教育內容板塊設有太空飛行器、固體發動機、制導一體化、通用地面站等七大主題。
  • 商業航天提速「升空」
    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預計2029年時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約5.7萬顆低軌衛星,屆時低軌道軌位可用空間將所剩無幾。因此,為了滿足通信衛星的正常運行,各國均加快了衛星相關產業的發展步伐,一場關於太空資源的產業追逐戰也悄然展開。
  • 四川首個衛星網際網路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花落國星宇航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8月14日,記者從四川民營商業AI衛星網際網路公司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星宇航」)獲悉,其下屬的成都星時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名單。
  • 馭星速訊 | 航天馭星連續三年上榜「中國商業航天30強」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5日,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在西安航天基地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大會發布了「中國商業航天30強」榜單,航天馭星連續三年上榜。2020絲路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大會由中國航天基金會、中國宇航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為指導單位,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主辦,中共西安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西安市投資合作局、西安市大數據資源管理局、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秉航天之夢,問未來之旅。航天馭星將持續發揮馭星力量,探索航天測控的無限可能,助力中國商業航天快速發展。
  • 雲端盛開 雲下綻放·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
    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是國內首個商業航天領域的專業化論壇,創立於2015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伴隨著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論壇已經形成了系列化、產業化、權威化的品牌效應,打造了聚合政府、企業、學術、資本等多領域的高端研討與交流平臺,有效匯聚了國內外商業航天產業的優勢企業與協同資源,對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及生態構建提供了重要支撐。
  • 星時代宇航獲批設立四川省首個衛星網際網路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8月4日,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關於批准設立2020年度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通知》,其中,星時代宇航是入選的25個基地中唯一一家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設立,對進一步拓寬公司高層次人才培養途徑,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 從衛星研發到應用,「國星宇航」如何探索民營商業航天「軌道」?
    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60號文件為商業航天的發展提供了明晰的機遇導向。文件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航天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服務,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運營商業遙感衛星等。在政策的扶持下,2018年,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領軍人才創辦了國星宇航。成立伊始的國星宇航,很快就在商業航天領域裡展現出了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優勢。
  • 一箭攜九星海上升太空 為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東方航天港」順勢而興
    為保障火箭發射,建立海上發射常態化機制,海陽市規劃建設了「東方航天港」,力爭用5至10年時間,謀劃打造全國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代表的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
  • 山東這家企業將衛星發射基地搬到海上 將助煙臺形成千億級航天產業集群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被譽為中國第五大衛星發射基地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是由一家山東企業設計的。在11月25日舉行的2020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由山東宇航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發的「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系統」獲得了2020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