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宇航火箭生產基地落地廣州南沙 計劃在2022年正式投產

2020-10-09 衛星與網絡

中國新聞網


總規劃佔地面積約600畝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已落戶廣州市南沙區。該基地首期將於2022年正式投產,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中科宇航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張素 郭朝暉)總規劃佔地面積約600畝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已落戶廣州市南沙區。記者9日從中科宇航方面獲悉,該基地首期將於2022年正式投產,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


中科宇航由中科院力學所、中科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的核心技術團隊於2018年發起成立,主營太空科技探索和系列化火箭的研發集成、技術成果轉化和宇航發射服務。


「中科宇航擬在南沙建設集研製、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於一體的固體及液體火箭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並將集聚一批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遊關聯產業進駐。」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毅強說,此舉旨在打造「產學研政金」一體化、國際一流的航天產業集群。


楊毅強還介紹說,中科宇航正在研製首型1.5噸級運載火箭,已籤署了合計近百發火箭的發射意向協議。


在此前舉行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動員大會上,原軍委科技委委員、蔣教平少將表示,世界航天技術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對空天的控制和運用出現新形勢,這對商業航天發展是新機遇。他說,中科宇航要秉承「兩彈一星」精神,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商業航天發展道路。


「中科宇航項目的落戶,將打通前沿基礎研究與科學應用的全創新鏈,快速實現火箭試飛和產業化,並牽引導入一批上下遊關聯產業,為南沙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廣州市南沙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謝明說。


據介紹,廣州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在2019年共同籤署協議,在南沙共建一個面積99平方千米的南沙科學城,引入了超過10家中科院研究單位,其中就包括了錢學森回國首先創建的以工程科學、航天基礎科學建所的中科院力學所,以及力學所下設的專門從事飛行器、運載器研究的空天飛行科技中心,及其產業化實體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稱,廣東已經擁有一大批衛星應用機構和企業,深圳市也開始已經進入了小衛星製造領域。火箭企業的入駐,意味著廣東在商業航天方面將形成產業閉環,從製造到應用服務,可以構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完)

相關焦點

  • 中科宇航固體火箭生產基地落地南沙
    大洋網訊 9月29日,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動員大會在廣州市南沙區大崗先進位造業基地舉行。項目方中科宇航擬在南沙建設集研製、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於一體的固體火箭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並將集聚一批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遊關聯產業進駐,進一步打造航天航空產業園。2022年基地首期將正式投產。
  • 南沙,真的要「飛起」,中科宇航打造固體火箭生產基地
    項目方中科宇航擬在南沙建設集研製、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於一體的固體火箭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產30發火箭產品,並將集聚一批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遊關聯產業進駐,進一步打造航天航空產業園。
  • 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中科宇航固體運載火箭型譜中國日報12月1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日前從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近日公布了兩型固體運載火箭計劃,首型火箭中科一號甲(ZK-1A)計劃2021年9月首飛,2022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第二型火箭中科二號(ZK-2)計劃2022年12月首飛,2023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
  • 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運載火箭計劃,首型火箭中科一號甲(ZK-1A)計劃2021年9月首飛,2022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第二型火箭中科二號(ZK-2)計劃2022年12月首飛,2023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首飛於2012年2月的歐空局織女星(Vega)火箭就是一個典型代表,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了1.5噸,歐空局還在研製推力更大的織女星-C火箭,運力將提升到2.2噸(700千米SSO軌道)。
  • 混合所有制火箭企業中科宇航,發布固液混合火箭型譜計劃
    《衛星與網絡》記者:郭朝暉 近日,混合所有制商業火箭企業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展示了其火箭型譜計劃。展示的火箭型譜具有產品化、系列化、組合化特點,兼顧高、中、低軌發射任務,固液並存。具體包括固體火箭系列、固液混合火箭、液體火箭系列以及近太空探測與科學實驗平臺。首型固體火箭ZK-1A的LEO運載能力達2噸,未來將發展垂直回收可重複使用火箭。
  • 中科院也入局,中國火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2020年9月29日,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在廣州南沙啟動建設。該項目是中科院進行火箭研發生產製造的基地,按計劃將研發生產1.5噸級固體運載火箭。,號稱是中國現在載荷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其實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固定運載火箭的是航天科工的快舟系列,今年首飛失敗的快舟11號便已經達到近地1.5噸的水平,而中科院這款火箭計劃要2021年首飛。
  • 宇航產業化基地將助力廣東省建立商業航天聚集高地
    (簡稱「中科宇航」)即將在廣州市南沙區開工建設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總規劃佔地面積約600畝,主要用於開展系列化固體、液體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產、試驗、總裝及測試工作,並以此為基礎牽引上下遊相關的宇航企業落地,形成廣東省商業航天的聚集高地。
  • 獨山中科晶元新型半導體材料生產項目點火投產
    原標題:獨山中科晶元新型半導體材料生產項目點火投產   2月4日,獨山中科晶元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新型半導體材料生產項目正式點火投產,標誌著獨山新型材料產業發展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 廣州工控五羊鋼材欽州基地正式投產 年產值達22億元
    據欽州發布,12月1日,廣州工控重大項目集中啟動暨五羊鋼材欽州基地投產儀式在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舉行。該基地正式投產,標誌著欽州在承接「灣企入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灣灣聯動」上取得新成效。今年5月,欽州市政府與廣州工控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港科大(廣州)校園建設有新進展,計劃明年9月投入使用!
    月31日,廣州市南沙區迎來多個關鍵工作節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揭牌;港科大(廣州)校園建設全面完工倒計時正式啟動;大崗先進位造業基地園區管理服務中心揭牌。2020年12月3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正式揭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進入全面完工倒計時455天,將於2022年3月31日實現全面完工。
  • 新疆庫爾勒聚苯硫醚生產線正式投產
    在遙遠的新疆南疆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產業園內,有一家企業能生產被稱為「塑料黃金」的聚苯硫醚(PPS)和聚芳硫醚碸(PASS),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近日,在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產業園揭牌儀式上,新疆聚芳高科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對外宣布:投資3億元的「2000噸/年聚苯硫醚(PPS)及1000噸/年聚芳硫醚碸(PASS)」生產線正式運行投產。
  • LED燈杆屏助力廣州南沙實現5G+智慧燈杆從技術、終端到產業鏈的新應用
    近日,由中科智城主導落地的廣州南沙明珠灣智慧燈杆(5G綜合杆)試點規範項目正式投入使用,並且成功掛載移動5G基站,打破技術壁壘,不僅將照明、5G基站、監控和其他智慧功能集成,整個項目還配套了LED燈杆屏,進一步凸顯5G智慧城市建設信息化價值,著力推進廣州南沙區信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信息化網絡應用的一體化發展與升級。
  • 港科大(廣州)預計2022年開學
    記者從會上獲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今年7月新校園已完成平整,即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建設團隊已入駐集中辦公,新校園的校長也正在全球公開招聘,未來5年內還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
  • 九大項目集中啟動 擘畫工控實力篇章 「廣州工控新時代畫像」 之...
    廣州工控五羊鋼材欽州基地投產五羊鋼材欽州基地投產、華南智能裝備產業園、萬寶壓縮機從化工廠奠基奠基三大核心項目集中啟動;併購南方宇航、併購佛山通寶、戰略投資南方電網電力科技公司項目三大重磅項目集中亮相;廣州工控混改動能基金、廣州戰略產業投資基金兩大優勢基金集中揭牌……2020年12月1日,對於即將迎來1周歲的廣州工控來說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
  •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首六年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首六年先行招收碩士及博士研究生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02-29 港科大(廣州)首六年將在重點交叉學科領域
  • 全國首個魚類南繁基地在廣州南沙開工
    全國首個魚類南繁基地在廣州南沙開工 2021-01-08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最大特種玻纖研發生產基地在重慶投產
    3月20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長壽經開區獲悉,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長壽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日前在長壽經開區點火投產,成為國內最大的特種玻纖生產研發基地。據了解,國際複合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共規劃建設7條特種玻璃纖維生產線,涵蓋市場上主要的高端特種玻纖產品,其中先期投產的是新一代超高模量玻璃纖維生產線和高強細紗生產線,其餘生產線將於2022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四億元。
  • 特別報導:廣州產業升級譜系圖
    加上南沙汽車城,廣州汽車製造業將形成花都、黃埔與南沙鼎立之勢。原廣州市副市長、現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曾表示,雖然廣州本田在開發區的基地和風神在花都的基地是廣州目前汽車及零配件的重要生產基地,但未來5至10年廣州汽車工業的落足點將首選南沙。據南沙開發區負責人透露,南沙由於起步較晚,再去發展傳統汽車製造業既沒有競爭優勢也沒有必要。
  • 廣州開建全國最大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
    據了解,中船集團將全力打造佔地面積達125萬平方米的廣州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設計總綱領為年產1000萬馬力船用低速柴油機,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約65億元,生產綱領為年產低速柴油機500萬馬力,預計2011年下半年正式投產,綱領產品機型為50-90機,設計最大機型MAN B&W 12K90MC-C柴油機,單機最大功率達5萬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