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威稱,當楊立新飾演的周樸園說「不要以為你同四鳳同母你就忘了人倫天性」時,爆笑聲讓楊立新感覺都有點演不下去了。
新京報訊 (記者陳然)7月22日下午,演員楊立新照例來到首都劇場準備晚上《雷雨》的演出。《雷雨》是北京人藝的「看家戲」,也是劇作家曹禺的代表作,講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兩個家庭的悲劇。22日當晚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慣例的學生公益場,學生持證可以10至40元的價格購買原價80至880元的演出票。
楊立新稱「這戲沒法演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一部被公認的經典,在演出中招致了學生觀眾的鬨笑。在劇中飾演「周樸園」的楊立新,情緒也明顯受到影響,謝幕後他在後臺對該劇導演顧威表示「這戲沒法演了」。24日下午,楊立新連發五條微博講述了當天《雷雨》演出的現場狀況,字裡行間充滿著憤怒與失望。楊立新的微博連日來引發了熱議,網友眾說紛紜。許多人指責年輕觀眾缺乏文化修養,褻瀆了經典,是時代與社會的悲哀;也有不少人認為,創作者也應從自身尋找問題。
導演顧威表示其他演員反應沒楊立新強烈
7月22日的演出讓該劇導演顧威也感到異常。「那天引起我注意的爆笑是在戲快結束的時候,周樸園對周萍說『不要以為你同四鳳同母你就忘了人倫天性』,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楊立新說到這句詞的時候,爆笑聲讓他感覺都有點演不下去了,觀眾的笑給了他當頭一悶棍」。謝幕時,顧威站在側幕就發現楊立新的狀態不大對勁,「有某種情緒,跟以前每天的謝幕不太一樣。我還問他是不是腰又不舒服了,他就說這戲沒法演了」。但顧威也表示,當晚現場觀眾的掌聲也是很熱烈的,其他演員也不像楊立新反應那麼強烈,此事並未在後臺引起多大的動靜。「《雷雨》劇組這點定力還是有的,我們什麼場合都見過,哪國的觀眾也都見過」。
主創回應
楊立新 「八場只有一場是那樣」
顧 威 「沒有定力搞不了經典」
昨日,記者與楊立新取得聯繫,他表示當天發了微博後沒有持續關注網友的評論,「我就說一句,演八場只有一場是那樣,別的都很好」。當晚,顧威也在現場,「確實有笑場,但我沒有像楊立新感覺得那麼強烈,他在舞臺上可能感受得更直接」。
顧威告訴記者,《雷雨》演出中有笑聲是每場演出都會有的,他舉例說比如周衝的臺詞「你,你願意—跟我拉拉手嗎」等。「《雷雨》這個戲本來也是有笑點的」。
顧威表示:「我們的原則是按照目前為止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演。我根本沒跟演員說不要引起爆笑,提都沒提。如果場場都這樣,我就應該嚴肅檢討了,但實際上8場只有1場出現這情況。經典本來要求就比較高,沒有定力搞不了經典。經典劇目要求演員臺詞不能亂說,調度不能亂走,不能演走樣,演員本身就需要一個定力。出現了某個場次的爆笑問題,我們也要正確地看待」。
觀眾親歷
「我看到是什麼樣,我的反應就是什麼樣」
當晚北京的大學生徐同學觀看了演出。她曾看過鄭榕、朱琳主演的《雷雨》,以及濮存昕、潘虹、蔡國慶主演的《雷雨》視頻,但現場看演出時她卻有些失望。「比如周衝出場穿了一套運動服,蔡國慶演的周衝就不覺得那麼誇張、那麼可樂。這一版的周衝確實有點假」。
談及笑場的原因,徐同學認為由於是公益場,的確有不少同學是因為票價便宜才來看戲的。但她也表示,「僅靠笑聲去給90後的學生觀眾下定論,這不太公平」。「學生還沒有進入社會,他們的反應也更為直接。你展現的是什麼樣,我看到是什麼樣,我的反應就是什麼樣。不同年齡的創作者和觀眾之間也需要溝通,如果再按照幾十年前的辦法來詮釋,可能現在的觀眾會有些不適應,創作者不如也去了解一下現在觀眾的想法」。
業內觀察
每個戲可能都有不同笑點,有的也是戲劇內容使然。《雷雨》以前出去演出,各種現場效果也都有。我不在現場很難講,還需要繼續觀察。
口述:崔寧(人藝副院長)
學生公益場的觀眾可能沒有太多觀劇的經驗,話劇畢竟不是純粹的娛樂,還有精神內涵在其中。觀眾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過程,才能慢慢地從吸引到喜歡,再到熱愛。如果演十場有九場笑場,可說明問題;如果演十場一場笑場,也可說明問題。
口述:萬方(曹禺之女、劇作家)
人藝的風格不會特別離譜,不會是搞笑的方向。對他們來說,演保留劇目是職責,但怎麼演,怎麼面對新的觀眾,也會給他們提出新的課題。經典一方面有著時代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有它超越時代的東西。這個事件也給嚴肅戲劇,給創作者提了個醒,要看到經典的時代性和超越時代的東西。去嘲笑90後觀眾腦殘是沒意義的,人家願意來看經典已經不腦殘了。90後生活在一個多媒體的時代,他們面對嚴肅的東西確實有困難的地方,但不能簡單地放棄這些觀眾。
口述:陶慶梅(戲劇學者、劇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