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 8 毫克,這是比蜜蜂還小的機器人 RoboBee|新奇酷

2021-02-28 雷科技


不久的將來,昆蟲機器人不僅能幫助拯救在災難中受害的人們,幫助搜尋在深山中失聯的登山者,還能幫助情報機構執行一些監控任務。但是,工程師們要能實際開發出這樣的機器人,他們要突破的第一難點就是解決這些機器人的續航問題。

一般而言,許多小型飛行器每次僅能飛行幾分鐘,因為持續飛行需要消耗大量電量。為了讓這些無人機能更好地保存「體力」,研究人員從大自然中昆蟲的活動中得到靈感,準備在這些機器人身上增加能讓它們中途休息一下的「棲息」能力。在大自然中,棲息能力對於像鳥,蝙蝠,蝴蝶這類飛行動物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樣的靈感成真了。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發明:蜜蜂機器人 RoboBee 幾乎可以做到棲息在所有表面上,並能隨時從這些表面離開重新飛行。 

 

重量僅有 86 毫克,RoboBee 甚至比一隻真的蜜蜂還要輕,並且比普通定義中的小型飛行器還要小。它的大小導致它起飛姿勢有點奇怪,但也使得它能夠通過靜電附著到任何表面上。

靜電附著的原理有點類似氣球上的靜電,對於較大的飛行器而言難以起作用。

 

此外,小巧的造型也讓 RoboBee 棲息需要消耗的能量比飛行消耗的能量小 1000 倍,意味著小型無人機在任務間隙中保存更多能量。

RoboBee 研發時間長達 10 多年。。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首席調查員 Robert J. Wood 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就是我過去 12 年工作的心血成果。能夠成功在於我們實驗室在製造,材料,設計方面不斷嘗試並最終取到突破。」

 

值得高興的是,這並是近期機器人領域唯一令人驚喜的突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仿生Millisystems實驗室開發出了一款3D列印的爬行式足部行走機器人VelociRoACH。VelociRoACH 最近還學會了協同工作。

VelociRoACH形似蟑螂,但是步幅頗快,可謂跑得最快的同類足式機器人了。

當然,目前 RoboBee 還沒有完全準備好獨自翱翔天空。由於目前還沒有一個板載電源,RoboBee 需要更細的電線連接來提供電量。然而,Robert J. Wood和他的團隊有信心未來能讓RoboBee 更進一步。

 

看來,機器人發展日新月異,需要擔憂失業的不僅只有搬運工,間諜們也該害怕了。

來源:DigitalTrends

編譯:雷科技(公眾號:leitech)

·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查看

錘子T3劇透匯總:升級配置發力VR,老羅要突圍!|盤點

相關焦點

  • 蜜蜂?不,是四個翅膀的微型機器人
    2008年,僅重3克的Delfly Micro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宣布為「世界上最小的配備相機的飛行器」。但當哈佛大學研發的80毫克的機器人在2013年首次飛行時,它讓Delfly Micro看起來像一隻口袋裡裝著磚頭的信天翁。
  • 研究人員開發全新微型蜜蜂機器人 配備四個翅膀
    南加州大學(USC)的研究人員致力於解決微型昆蟲機器人的最後一個問題,即穩定性,他們再次從昆蟲世界中汲取靈感。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小組表示,為了能夠增加偏航控制,蜜蜂機器人確實需要四個翅膀,就像真正的昆蟲一樣,但這有可能增加機器人的重量。
  • 盤點全球5大微型機器人,比蚊子還要小,還不怕蒼蠅拍和鞋子
    微型機器小蜜蜂哈佛微型機器人實驗室研發出了一款史上最輕的飛行機器人,重量僅有259毫克,它的體型比真蜜蜂還要細小,兩米以外都難以覺察它的存在。通過電場驅動的人造肌肉,可以帶動翅膀不斷地循環振動,每秒可揮動翅膀120次。還能通過程序控制它飛行,完全像真蜜蜂一樣。
  • 這款能獨立飛行的機器人,和蒼蠅差不多大,意義非凡
    這款能獨立飛行的機器人,和蒼蠅差不多大,意義非凡說起機器人,相信很多人都藏不住好奇的心,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發明出來,例如功能強大的生活機器人,靈活輕巧的仿生機器人等等,每款機器人都有著它自身被設計出來的意義,並且在大家的印象中,機器人的個頭都是不小的
  • 微型機器人RoboFly,僅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一樣飛行
    現在機器人技術很火,但是人們印象中的機器人,往往是那些比較大型的,看起來很接近人類的機器人。其實,現在很多科學家在研究微型機器人,因為這些微型機器人的結構簡單,潛力巨大。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就設計了一種名叫「RoboFly」的微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只有74毫克重,能像昆蟲那樣靈活的飛行,而且它還可以在水上行走。在RoboFly之前,研究人員設計過能飛行的微型機器人RoboBee。不過RoboBee的製造過程非常困難,因為它的體型小,所以它的零部件是很小的,只能在顯微鏡下面建造。
  • 618隻有驚喜沒有套路,小米有品直播新奇酷
    電商平臺雖多,但套路也是很深,例如什麼拉人疊動蛋糕、等時間來賽車,到時候就分個幾毛錢,真的還不夠浪費流量。每次這樣操作,網友就不樂意了,不如實際點直接降價。去靠譜的平臺,不僅能夠找到適合的優惠價,還能等到最新好玩的酷炫產品。沒錯!
  • 美南加州大學發明靠酒精驅動的88毫克微型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功率、控制力受限,目前的技術仍無法使其有效解決社會問題。近日,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款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在解決微型機器人能量來源問題上提供了全新思路,朝著研發完全自主微型機器人的目標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 [動圖]感謝靜電 微型飛行機器人RoboBee可以在樹葉下小憩了
    據外媒報導,飛行是件累人的事情,特別是當你是一個小型、只有蜜蜂那麼大的機器人時,不過來自麻省理工的科研人員卻找到了一個可以小憩的辦法。
  • 哈佛開發目前最小最快爬蟲機器人:能跑能跳,只有蟑螂小腿高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IEEE編譯:馬莉、笪潔瓊還沒蟑螂高的機器人能幹啥呢?Wood共同發布「縮小比例昆蟲級微型機器人:HAMR-VI到HAMR-Jr」,表明機器人不僅可以達到速度快體積小,而且還會越來越小!這個機器人究竟是有多快多小,就請和文摘菌一起看看這個硬幣大小的爬蟲機器人吧!
  • 蜜蜂和魚隔空「對話」,機器人協助實現跨物種交流
    魚和蜜蜂「打個電話」就能交流!近日,瑞士研究員發明了一種對話機器人,可以讓魚和蜜蜂這兩種幾乎不會相見的物種無障礙的進行交流。在實驗過程中,這兩種動物可以彼此「對話」,儘管它們相距約700公裡。「對話」一開始很混亂,但最終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協調。25分鐘後,兩組動物同步了——所有的魚都以逆時針方向遊動,所有的蜜蜂都往其中一個終端機器人周圍聚集。
  • 讓蜜蜂和魚類互相交談?瑞士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機器人「翻譯」
    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讓兩種通常獨立的物種——魚和蜜蜂——通過特殊設計的機器人翻譯進行交流。研究人員將嵌入其中的機器人「間諜」和終端(一個在一群蜜蜂中,另一個在一群魚中,是一個會遊泳的電子仿生機器人)結合起來,能夠捕捉到這兩個完全不同物種的信號,並將它們翻譯成各自都能理解的語言。
  • 花粉和蛋白質對於蜜蜂的作用
    哺育一隻蜜蜂從卵 的孵化到羽化需要3_21毫克氮,這平均相當於145毫克花粉(AUonsus, 1933^ Hay- dak (1935)計算晡育一隻蜂需要120毫克花粉。吃較髙蛋白質含量花粉的蜜蜂,能比吃 伺樣數量較低蛋白質含量花粉的蜜蜂飼餵較大數量的幼蟲。花粉的蛋白質含量範圍為8— 40%。就這點來說,蟲媒植物和風媒植物之間的差異是無關重要的(Haydak, 1944,Maurizio, 1960)。
  • 溫度低於10攝氏度蜜蜂還外出採蜜,是蜜蜂太積極?當心毀了蜜蜂
    如今外界溫度都在慢慢下降,很多地方甚至已經下雪結冰,但是有的地方才正式進入冬季,蜜蜂偶爾還能活動。最近有蜂友告訴蜂部落小編,說自己的蜜蜂太積極了,溫度10度不到都還外出採蜜。根據目前的實驗數據,蜜蜂開始進入冷僵狀態的溫度臨界大約在12到14攝氏度之間,比較高的是1923年一名叫做阿爾姆布魯斯特爾的一個專家測得的,溫度為13.9攝氏度、但是有一位叫做別特斯的專家研究的數據是12.8攝氏度,總體來說在12到14攝氏度之間,它發現了蜜蜂的足肌能在7攝氏度的溫度下運動,但是翅膀想要運動卻要溫度達到11攝氏度以上。
  • 甲醇機器人研製成功
    本報訊 機器人往往由電池和插座供電,但近日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航空航天與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不一樣的「機器甲蟲」,這種昆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質量小於1克)靠甲醇運動,甲醇常用於溶劑和防凍劑。相關研究成果8月19日在線發表於《科學—機器人》。像甲醇這樣的液體燃料每單位體積所能容納的能量比電池更多,特別是在小規模的情況下。
  • 受蜜蜂啟發,這個研究組做出了自主昆蟲機器人,進行太空探索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了對機器人的探索,然而如何確定機器人的形狀也是一門學問,科學家們大都會參考地球上已有的生物形態,根據不同機器人的目的任務而參考不同的生物,例如波士頓動力就有人形雙足機器人Atlas,以及像狗一樣的四足機器人Spot。
  • 喝假酒,乾重活:華科校友88毫克機器人登上Science封面
    從理論上講,這種機器人比電力驅動的同類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又能保持很小的尺寸。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機器人子刊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向公眾介紹了這款名為「RoBeetle」的機器人。他們設計了可以像真實物體一般收縮和放鬆的微型人造肌肉,並且使用覆蓋有鉑粉的鎳鈦合金線加快甲醇蒸汽的燃燒。
  • 怎樣預防蜻蜓吃蜜蜂?480隻蜜蜂夠一隻蜻蜓吃一天嗎?
    導讀:如何預防蜻蜓吃蜜蜂,一隻蜻蜓一天能吃多少只蜜蜂的問題,就預防來說,蜂部落認為這是比較難的,而從蜻蜓的角度來說,蜻蜓又種類又比較多,而且蜻蜓的生活方式與其它蜜蜂敵害有較大差別,但是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蜻蜓對蜜蜂的危害雖然存在,但是遠小於其它昆蟲
  • 小小蜜蜂蜇死三頭牛 專家解密:為啥蜜蜂這麼毒?
    3月6日,樂山市夾江縣城郊,3頭牛被3萬多隻蜜蜂群攻後,竟被活活蜇死,致使放牛人和養蜂人雙方都損失慘重,報導一出,引發眾多網友熱議。其中,很多讀者表示,在自己的印象中,一般蜇死人的蜂類屬於野外的馬蜂,為何一向溫順的家養蜜蜂,也會有如此強的攻擊性和毒性呢?  毒性強?
  • 喝假酒,乾重活:華科校友88毫克機器人登Science子刊
    這一過程產生的熱量會導致機器人腿部的電線縮短,待冷卻後重新伸展,以此驅動 RoBeetle 的運動。它可以額外攜帶 95 毫克的燃料,續航時間長達 2 個小時。RoBeetle 擁有爬坡技能,並且可以在不同紋理的表面行進,包括玻璃、泡沫睡墊、混凝土人行道。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實現機器人的燃料添加功能,從而在更長的時間內持續供能。
  • 實用養蜂技術問答,蜜蜂的生物特性如何?
    實用養蜂技術問答,蜜蜂的生物特性如何?什麼是蜂群?蜜蜂是群體性昆蟲,單只的蜜蜂脫離群體之後就不能夠生存下去,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每一個分區當中,有三個不同的崗位,而不同類型的蜜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共同為蜂群的發展努力下去。從養蜂的角度上看,我們把具有生產能力的蜂群,區分為了這幾種崗位:採蜜群、繁殖群、蜂王漿生產群、造脾採蠟群等等。而沒有生產資格的蜂群,則是分為了無王群、交尾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