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假酒,乾重活:華科校友88毫克機器人登Science子刊

2020-08-26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編輯:杜偉、小舟、蛋醬

僅靠甲醇續命,卻能拖運自身重量 2.6 倍的物體,南加州大學研究員、華科校友楊秀峰以一作身份發表的這篇研究,剛剛登上了 Science 機器人子刊封面。

機器人通常使用電池或插座供電,但一款名為「RoBeetle」的機器人卻有點不同。這種和昆蟲一般大小的微型機器人,重量不足 1 克,卻能拖運自身重量 2.6 倍的物體。最特別的是,它是依靠甲醇來供能的。

甲醇是一種常見於溶劑和防凍劑中的有機化合物(假酒傷人的成分之一)。像甲醇這樣的液體燃料,每單位體積所提供的能量會比電池更多,這就意味著甲醇驅動的微型機器人不再需要附加外部電源,比如電線、電磁場。從理論上講,這種機器人比電力驅動的同類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又能保持很小的尺寸。

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機器人子刊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向公眾介紹了這款名為「RoBeetle」的機器人。他們設計了可以像真實物體一般收縮和放鬆的微型人造肌肉,並且使用覆蓋有鉑粉的鎳鈦合金線加快甲醇蒸汽的燃燒。這一過程產生的熱量會導致機器人腿部的電線縮短,待冷卻後重新伸展,以此驅動 RoBeetle 的運動。

RoBeetle 重量僅有 88 毫克,能夠拖運自身重量 2.6 倍的物體。它可以額外攜帶 95 毫克的燃料,續航時間長達 2 個小時。RoBeetle 擁有爬坡技能,並且可以在不同紋理的表面行進,包括玻璃、泡沫睡墊、混凝土人行道。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實現機器人的燃料添加功能,從而在更長的時間內持續供能。此外,如果能夠對 RoBeetle 進行編程並實現與操作者通信,那麼這款機器人還能用於人工授粉或協助手術等更多場景。

論文連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5/eaba0015

RoBeetle 技術詳解

用於微型機器人驅動的催化人造肌肉

為了創建能夠驅動昆蟲大小爬蟲機器人的 2H 微致動器,研究者將燃料的 HEDs(下圖 1A)和 SMAs 的 HWDs(下圖 1B)結合起來。

圖 1:實現微致動的能量源和致動方法。

致動機制的核心組件是下圖 2A 中的人造肌肉,它包含一個鎳鈦合金核(NiTi core)和一個凝集鉑(Pt)粉的外催化層。在操作過程中,複合線材(composite wire)的 SMA 核心被催化表面上燃料的可控催化燃燒所產生的熱量激活。

下圖 2C 至 2E 為 NiTi-Pt 複合線材表面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圖像,它們是通過在《Materials and Methods》以及下圖 S1 中描述的方法生成的。

下圖 2F 展示了確定的主迴路和兩個副迴路,其中應力為 164MPa,並與驅動 RoBeetle 原型的 9.8mm 長 NiTi-Pt 線連接。主迴路指的是加熱冷卻迴路,在這個過程中,SMA 材料完成了從馬氏體狀態(martensitic state)到奧氏體狀態(austenitic state)的完全相變,然後又完全地回歸馬氏體狀態。

圖 2:催化人造肌肉。

圖 S1:NiTi-Pt 複合線材的製作過程。

設計原理 Design of RoBeetle

為了驗證 2H NiTi-Pt 致動器的性能,研究者創建了自動 RoBeetle 的原型,具體如下圖 3A 所示。RoBeetle 通過基於可變摩擦的運動方式來實現爬行。但是,本研究提出的致動方法可以賦能一系列微型機器人平臺,進而實現機器人的行走、跳躍、遊泳和飛翔動作。

下圖 3B 展示了致動、感知和反饋控制的聯合機制;圖 3C 至 3H 展示了實現自主操作所需的所有組件,包括 NiTi-Pt 複合線材、MCM 以及燃料箱和其他結構構件。

圖 3:RoBeetle 的設計原理。

就功能而言,這些組件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包含構成 RoBeetle 軀幹的組件,即存儲甲醇的燃料箱(圖 3C 和 3D);

第二類由 MCM 組件組成,即燃料艙蓋和滑動閘板(圖 3E);

第三類由構成致動機制的組件組成,包括 NiTi-Pt 線和傳動裝置(圖 3E)、葉片彈簧(圖 3C 和 3G)、以及用於安裝葉片彈簧的兩個喇叭狀靜態臂和支撐複合線的後錨塊夾具(圖 3C);

第四類由帶爪的仿生微型機械腿組成,它們能夠誘發各向異性摩擦,進而模擬亞種群甲蟲 Pachnoda marginata peregrina 的摩擦機制。

實驗

系留固定實驗

為了獲取適合 MCM 設計的參數,該研究使用了多個 RoBeetle 原型來進行一系列系留實驗。

具體來說,研究者測量了與微型機器人操作相關的最相關變量,包括 NiTi-Pt 線的表面溫度和產生的自振蕩致動應變,如下圖 4 所示。

圖 4:用於測試 RoBeetle 原型特性的系留固定實驗。

自主運動

為了驗證提出的致動方法並探究 RoBeetle 原型的運動性能,研究者進行了兩種類型的實驗:靜止(stationary)條件和平緩移動條件下的自主爬行。這兩個實驗旨在根據平均爬行速度來突出最壞和最佳情況下的操作條件。

下圖 5A 中展示了第一類運動測試的實例,圖 5B 展示了第二類運動測試的實例。與這兩個測試相對應,機器人位置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 5C 所示。

操作過程中,機器人後腿爪部到前腿爪部的距離隨著人造肌肉的收縮呈現周期性增加,同時隨著人造肌肉的延伸而距離縮小。

圖 5:該機器人在兩種環境條件下的自主運動。

功能和運動性能

從最基本的導航角度來看,自主地面機器人必須能夠爬坡、運載有效載荷並在各種不同的表面上運動。因此,為了評估 RoBeetle 的功能,研究者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

首先是坡道攀爬,下圖 6A 至 6C 展示了 RoBeetle 分別在傾斜度為 5°、10° 和 15° 的斜坡上爬行的樣子。RoBeetle 原型可以輕鬆地在 5° 和 10° 的坡度上攀爬,但在 15° 傾斜度上攀爬的時候出現了下滑。與在水平面上相比,測得的相應速度如下圖 6D 所示。

圖 6:在不同的實驗設置下的運動及其達到的速度。

有效載荷行進演示

研究者演示了 RoBeetle 攜帶有效載荷的能力,並展示了機器人執行簡單自動化任務時與環境的交互,具體如下圖 7 所示:

圖 7:機載射頻識別晶片實現了機器人與環境的交互。

一作為華科校友

本篇論文的一作是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員楊秀峰,本科和碩士均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2015 年開始,楊秀峰在南加州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並於今年 5 月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

楊秀峰研究員是一位在機械工程領域富有遠見的研究人員。他在機電設計和控制方面擁有深厚的研究背景,推動了尖端移動機器人領域的發展。同時,楊秀峰也是跨學科機器人領域有力的貢獻者和組織者。

此外,楊秀峰也曾發表過多項微型機器人相關研究。2019 年 10 月,微型昆蟲飛行機器人「Bee+」曾刊登在《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快報》,併入圍 IROS 2019 最佳論文獎提名。這款機器人擁有四枚 33 毫米長的翅膀,重量僅為 95 毫克,能夠實現在飛行中避障,相比於同類機器人也具備更高的耐用性。

研究介紹:https://ieeexplore.ieee.org/abstract/document/8772143/

2019 年 12 月,楊秀峰和其他研究者合著的論文《Control of Flying Robotic Insects: A Perspective and Unifying Approach》發表在機器人國際頂會 ICAR 2019。

參考連結: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8/watch-tiny-robot-powered-alcohol#

https://www.linkedin.com/in/xiufeng-yang

相關焦點

  • 喝假酒,乾重活:華科校友88毫克機器人登上Science封面
    導語僅靠甲醇續命,卻能拖運自身重量 2.6 倍的物體,南加州大學研究員、華科校友楊秀峰以一作身份發表的這篇研究,剛剛登上了 Science 機器人子刊封面。這種和昆蟲一般大小的微型機器人,重量不足 1 克,卻能拖運自身重量 2.6 倍的物體。最特別的是,它是依靠甲醇來供能的。甲醇是一種常見於溶劑和防凍劑中的有機化合物(假酒傷人的成分之一)。像甲醇這樣的液體燃料,每單位體積所提供的能量會比電池更多,這就意味著甲醇驅動的微型機器人不再需要附加外部電源,比如電線、電磁場。
  • 微型機器人裡程碑!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信儀智東西8月20日消息,近日,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製造出了一個長15毫米、重88毫克,只有甲蟲般大小的微型機器人「RoBeetle」這篇論文剛剛登上了《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一作楊秀峰本碩都就讀於華科。楊秀峰「RoBeetle」使用「人造肌肉系統」爬行、爬坡,還能在背上負載其自重2.6倍的物體續航2小時之久。
  • 喝甲醇的「甲蟲機器人」:重量不足1g,未來或可用於人工授粉
    近日消息,南加州大學一研究團隊在 Science 機器人子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其最新研究成果「甲蟲機器人RoBeetle」的論文,並成功登上子刊封面。據悉,一作楊秀峰本科、碩士均就讀華科。這幾年,微型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研究成果百花齊放
  • 喝甲醇的「甲蟲機器人」:重量不足1g,未來或可用於人工授粉!
    近日消息,南加州大學一研究團隊在 Science 機器人子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其最新研究成果「甲蟲機器人RoBeetle」的論文,並成功登上子刊封面。據悉,一作楊秀峰本科、碩士均就讀華科。這幾年,微型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研究成果百花齊放。
  • 美南加州大學發明靠酒精驅動的88毫克微型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可以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裡運動,這是人類和傳統機器人無法做到的。但由於其體型過小,功率、控制力受限,目前的技術仍無法使其有效解決社會問題。近日,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款酒精驅動的微型昆蟲機器人,在解決微型機器人能量來源問題上提供了全新思路,朝著研發完全自主微型機器人的目標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 微型機器甲蟲僅重88毫克 可拖動自身2.6倍重量物體
    機器人往往由電池和插頭插座供電,但是近日一種新型的甲蟲機器人有點不同。這種昆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重量小於1克)靠甲醇運行,甲醇是溶劑和防凍劑中常見的一種醇類。工業酒精中含有的甲醇較高。這意味著以甲醇為動力的微型機器人不需要額外的外部電源,如電線或電磁場。因此,從理論上講,它們可以在保持其微小尺寸的同時,比電動機器人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設計了微型人造肌肉,可以像真的肌肉一樣收縮和放鬆。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一輩科學家是如何打破國外晶片封鎖的——看看華科這位校友
    在2020年1月11日,CCF2019年中國計算機學會頒獎會&理事長就職典禮舉行,會上頒發了2019年CCF夏培肅獎項,獲獎者是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校友黃令儀。當時各方麵條件艱苦,他們就自己動手幹,還創建了實驗室,並研製出半導體二極體。1962年,黃令儀加入中科院計算所,一心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她應該是我國最早開始研究晶片的人之一。
  • 酒吧竟賣了5個月假洋酒 喝假酒危害大要小心
    近日一條賣假酒的新聞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一酒吧在五個月的時間裡竟然賣出了3000多瓶假洋酒,酒吧老闆淨賺20餘萬。可見其中的利潤多大,你去過酒吧嗎?你喝過假酒嗎?據悉,此酒吧是來自江蘇連雲港的一家酒吧,目前這家酒吧已經被依法處置,老闆也正在取保候審中。
  • 背著相機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它拍下了昆蟲界第一部Vlog
    該系統用足夠小的形狀因子模仿昆蟲的頭部運動,可以安裝在活的甲蟲或類似大小的陸地機器人背部。對於昆蟲大小的機器人來說,無線視覺提供了豐富的環境形狀和紋理信息。這在大型機器人中很常見,但在資源有限的小型平臺上卻是一個挑戰。安裝在甲蟲或類似大小的機器人背上的相機基本構造。電子設備的執行器重 248 毫克,並且可以根據智慧型手機的命令將相機轉向 60 度。
  • 背著相機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它拍下了昆蟲界第一部Vlog
    該系統用足夠小的形狀因子模仿昆蟲的頭部運動,可以安裝在活的甲蟲或類似大小的陸地機器人背部。對於昆蟲大小的機器人來說,無線視覺提供了豐富的環境形狀和紋理信息。這在大型機器人中很常見,但在資源有限的小型平臺上卻是一個挑戰。
  • 喝了假酒甲醇中毒怎麼辦? 醫學專家: 馬上喝真酒! 度數越高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喝了假酒導致甲醇中毒死亡的例子不勝枚舉。那么喝了假酒怎麼辦呢?除了緊急送醫以外,還可自救。自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馬上再喝60度以上的真酒。這麼說,你可能會罵我神經病,本來就是喝酒中毒了,還喝酒來解毒?是的,千真萬確。科學原理聽我慢慢道來。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Science子刊」科學家首次通過微米級3D列印技術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3D列印釐米級人類心臟泵,能夠正常運轉),以及能夠模擬患者真實感受的心臟瓣膜模型(相關閱讀:【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3D列印的微流控閥門、泵和球形微流控網絡能夠在潔淨室環境之外列印這些微流控通道,使這些設備在生產時,可利用機器人的自動化和便攜性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把彩虹圈放跑步機上,結果像喝了假酒,網友:我能看一天
    把彩虹圈放跑步機上,結果像喝了假酒,網友:我能看一天彩虹圈是一種非常炫酷的玩具,這種玩具不僅在國內大火,在外國人的手中也被玩出了不同花樣,在牛人手中的彩虹圈,就像是有了生命,它不斷在人們身上跳來跳去,場面十分炫酷,但也有人研究出新玩法
  • 相關研究登Science子刊封面
    在昨天剛剛刊發的 Science 子刊《Science Robotics》上,具有和人手同等能力的機械手登上了封面。參考連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6/eabb0467
  • Science子刊:喝酒會導致小膠質細胞激活,破壞大腦神經傳遞,引發焦慮
    近日,Sciecne 子刊 Sciecne Signaling 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Daily alcohol intake triggers aberrant synaptic pruning leading to synapse loss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 的封面論文。
  • 甲醇機器人研製成功
    本報訊 機器人往往由電池和插座供電,但近日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航空航天與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不一樣的「機器甲蟲」,這種昆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質量小於1克)靠甲醇運動,甲醇常用於溶劑和防凍劑。相關研究成果8月19日在線發表於《科學—機器人》。像甲醇這樣的液體燃料每單位體積所能容納的能量比電池更多,特別是在小規模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