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李江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國外一家公司近日合作研製成功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未來將應用於工業、醫療、康復、服務等領域。 此次由北航智能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軟體機器人實驗室與國外合作研製的仿生機器人樣機是一款軟體章魚觸手機器人。
-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
    北航研製成功仿生軟體機器人 形似章魚觸手    發布時間:2017-03-30 19:24來源:新華社作者
-
喝甲醇的「甲蟲機器人」:重量不足1g,未來或可用於人工授粉
近日消息,南加州大學一研究團隊在 Science 機器人子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其最新研究成果「甲蟲機器人RoBeetle」的論文,並成功登上子刊封面。據悉,一作楊秀峰本科、碩士均就讀華科。這幾年,微型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研究成果百花齊放
-
喝甲醇的「甲蟲機器人」:重量不足1g,未來或可用於人工授粉!
近日消息,南加州大學一研究團隊在 Science 機器人子刊發表了一篇關於其最新研究成果「甲蟲機器人RoBeetle」的論文,並成功登上子刊封面。據悉,一作楊秀峰本科、碩士均就讀華科。這幾年,微型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研究成果百花齊放。
-
甲醇燃料使小甲蟲機器人能夠自由移動,發展前景無限
使用甲醇作為微型肌肉的燃料,該機器人可以爬行,搬運和攀爬一個多小時看,沒有電線!一隻重達三粒米的機器人甲蟲在不束縛電源的情況下爬行,攜帶和爬升。甲蟲依靠甲醇為燃料的微肌肉自行行走。科學家設想,機器人昆蟲會協助搜尋和營救行動。但是對於必須束縛在能源上的機器人來說,狹窄的空間是遙不可及的。這款新的機器人在8月19日的《科學機器人》雜誌上進行了描述,並將其液體燃料攜帶到體內。
-
仿生章魚機器人研製成功 小爪萌萌噠
不少設計師都會將章魚的生理結構應用到自己設計的機器人身上,比如說 Festo 所設計的這個機器人。章魚也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智力最高者,看起來,這個機器人也非常的「聰明」。而這個八爪魚機器人通過其柔軟的觸手,將可以發揮更大的用處,很多我們觸摸不到的地方,都能通過它來完成。
-
微型機器人裡程碑!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這隻甲蟲機器人最大的特色是,它一改以往電池供電的傳統,用甲醇(CH3OH)作為燃料驅動,而甲醇也是「假酒」中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楊秀峰說,未來這個微型機器人可能還會應用於各種場景,比如協助完成人工授粉、環境監測、進行基礎設施的檢查、完成自然災害後的搜救任務等。
-
超越電池:科學家製造出甲醇動力的人工肌肉甲蟲機器人
超越電池:科學家製造出甲醇動力的人工肌肉甲蟲機器人在機器人領域,具有複雜行為的自主亞克微型機器人的創建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主要是由於缺少具有高工作密度並且能夠使用具有與動物脂肪相當的比能量(每千克38兆焦耳)的比能量的微致動器。目前,絕大多數微型機器人是由電動執行器驅動的。
-
甲醇的不良特性與對策
對甲醇不良特性,我國和國外在實踐中已研究成功了解決對策措施,因此成為一種優良的汽車燃料。 甲醇的人體安全可以控制和防範 根據美國能源部、環保局和甲醇協會的研究,我國幾十年甲醇生產和20多年甲醇汽車的示範和使用的經驗。已有一整套甲醇管理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甲醇是安全可靠的汽車燃料。
-
美南加州大學發明靠酒精驅動的88毫克微型機器人
該微型機器人的名稱為RoBeetle,不同於其他依靠電池或外接電線驅動的微型機器人,它的能量來源是甲醇。它長15毫米,質量只有88毫克(大約相當於三粒大米),卻可以拖運其自身重量2.6倍的物體。它能夠攜帶95毫克的燃料,燃料最多可以為其供電2個小時。
-
美國研製出世界最小的微型機器人(圖)
> 美國研製出世界最小的微型機器人(圖) 2001年6月20日09:14 北京青年報 美國山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了世界上最小的微型機器人,這微型機器人體積只有1/4立方寸,體重小於一盎司
-
中國具有自主可控的甲醇燃料電池技術
文件第五條特別提出:「鼓勵和支持企業研發甲醇混合動力汽車、甲醇增程式電動汽車、甲醇燃料電池汽車產品。加快甲醇汽車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應用」,為甲醇汽車可持續發展和甲醇燃料多元化應用指出了方向。同樣是在上世紀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公權,帶領科研團隊開展了甲醇燃料電池研究,進行了電池的關鍵材料、核心部件、系統集成、過程監控、產品應用等基礎與工程全鏈條自主創新:Pt-基電催化劑及載體部分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新型耐高溫(150-200℃)電解質膜的成功研製突破了燃料電池「卡脖子」技術瓶頸;有序化膜電極、高比功率電堆性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90後邯鄲小夥研製「便宜的」智能送餐機器人(圖)
90後邯鄲小夥自主研製智能送餐機器人。圖為機器人設計效果圖。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張娜)「這是一款所有餐廳都能用得起的送餐機。」12月17日,90後邯鄲小夥賈振遠向記者介紹他歷時半年研製的「新玩意」——具備自動送餐、空盤迴收等實用功能的送餐機器人。
-
第三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通過鑑定
該技術主要發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介紹,2006年6月,第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完成萬噸級工業性試驗,於2010年8月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煤基甲醇製取烯烴的工業化。2010年5月,第二代甲醇制烯烴技術完成萬噸級工業性試驗,於2014年12月實現首次工業化。
-
中國研製水下永動機器人 機器人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小編從中船重工集團獲悉,我國研製出國內首個深海型海洋溫差自供能漂流浮標樣機,在理論上實現了「水下永動機器人」。其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將用於全球海洋觀測計劃(Argo計劃)。我國研製出水下永動機器人Argo計劃旨在快速、準確、大範圍收集全球海洋上層(從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水剖面資料。
-
新型海底高分辨三維聲成像系統研製成功
由中國科學院聲學所研製的新型海底高分辨三維聲成像系統便解決了測量精度不夠的問題。這個系統能測量海底地形地貌的細微構造,可應用於海洋工程、海洋開發、海上油田區域和海底油管敷設路徑的海底地形測量,航道和港灣水下地形測量,海底地形匹配導航系統等。由於它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以及聲納線陣沿著水下載體長軸安裝,所以它最適宜用於水下機器人、有纜遙控潛水器和拖曳體上。
-
神奇「大腦」浙江造 我國首臺類腦計算機研製成功
朝計算機念一句《春曉》的詩句,它就能憑「記憶」很快接著念下去;朝它噴殺蟲劑,它可以顯示「注意有毒氣體」的感知反饋…… 9月1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於近日共同研製出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
-
我國成功研製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
未來,項目團隊將基於我國自主產權類腦晶片,研製規模更大的神經元類腦計算機,同時研究支撐其運行與開發的類腦基礎軟體體系,並逐步實現開源與開放,為我國類腦計算新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類腦計算機近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
-
科學家將大腸桿菌轉化為僅依靠甲醇生長的合成甲基營養菌
科學家將大腸桿菌轉化為僅依靠甲醇生長的合成甲基營養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3 21:00:22 中國臺灣「中研院」James C.
-
用甲醇供能!微型機器甲蟲僅重88毫克 可拖動自身2.6倍重量物體
機器人往往由電池和插頭插座供電,但是近日一種新型的甲蟲機器人有點不同。這種昆蟲大小的微型機器人(重量小於1克)靠甲醇運行,甲醇是溶劑和防凍劑中常見的一種醇類。工業酒精中含有的甲醇較高。(視頻截圖)像甲醇這樣的液體燃料每單位體積比電池能儲存更多的能量,尤其是在小體積上。這意味著以甲醇為動力的微型機器人不需要額外的外部電源,如電線或電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