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伴隨著海輪的啟航汽笛聲,南通中遠重工為Konecranes(科尼公司)製作的第三批9臺RTG順利完成裝船,向著目的港啟程,至此,RTG項目18臺設備全部圓滿完成。
這是南通中遠重工首次與科尼公司合作,也是公司首次製造RTG。這批訂單從洽談、製造到交付,都挑戰重重,南通中遠重工卯足了勁,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RTG是Rubber Tyre Gantry的縮寫,是一種用於港口堆場轉運貨櫃並通過輪胎行走的起重機,中文名稱為輪胎門式起重機,也稱輪胎吊。
▲設備工作模擬圖
科尼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起重機製造商和維修服務提供商,總部位於芬蘭,業務遍布50多個國家,產品主要包括港口貨櫃岸橋(STS)、輪胎門式起重機(RTG)、貨櫃軌道吊(ARMG)等。涉足造船用起重機領域的南通中遠重工早在2014年就與科尼公司有了接觸,此後長期保持聯繫,並建立了良好關係。
2019年5月,在獲悉科尼公司有18臺RTG的製造需求後,南通中遠重工積極跟進並作出報價。但是科尼在中國有多家合作的供應商,且均有RTG製作經驗,作為沒有RTG製作經驗的廠家,南通中遠重工要在諸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
南通中遠重工於「危」中尋「機」,憑藉中遠海運集團強大的資源優勢、起重機領域業績資質、過硬的質量與良好的口碑、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市場以及與芬蘭客戶多年的合作成果等,經過努力和洽談,終於成功拿下18臺RTG生產訂單。
該RTG項目單臺整機約140噸,長約30米,寬約13米,高約25米,核定起吊能力為41噸,最多可將貨櫃疊放至6層。
拿下訂單僅是萬裡長徵第一步,還有很多技術難關等著南通中遠重工去一一攻克。
由於是首次製造,南通中遠重工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涵蓋經營、技術、質量、採購、生產等多部門人員。各部門通力合作,經營人員及時處理客戶關心的商務條款,項目人員及時與客戶溝通生產計劃並協調各方資源,技術人員制定詳細的技術方案及施工要領,採購人員按計劃落實各類物資的採購,生產人員確保生產進度及產品質量。
隨著項目的推進,科尼公司駐廠人員對南通中遠重工的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和生產進度等各方面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逐漸與南通中遠重工各部門人員達成了默契及相互的信任。
就在項目順利推進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項目供應商和外協單位人員一時間無法及時來到生產現場,整個項目的生產組織和進度計劃被打亂。
項目組多次召開電話會議,及時商討對策,第一時間與客戶溝通,並確定新的交貨期。復工後,公司堅持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召開經營對策會研究應對,組織機加工職場等自有人員全力參與到項目中,及時補位,克服首制困難搶時間、趕進度、保節點。
通過各部門的努力,公司先後於4月和6月成功發運了兩批共9臺RTG結構件。南通中遠重工有力的疫情防控和高效的復工復產,進一步增強了科尼公司的信心,在此基礎上,經營部門主動與科尼公司探討後續9臺設備調整為整機安裝調試交付的方案,科尼公司認為南通中遠重工完全具備此能力,同意調整交付方式。
整機交付RTG,對於項目組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為此,項目組就整個安裝過程組織開展了多番詳細深入的研討,確定了安裝方案以及相關資源的配備,並結合公司現有生產資源情況進行整合,確保生產成本控制最優,安全風險受控,項目整體成本在預算以內。
9臺RTG的安裝合攏正值盛夏酷暑,而且由於是首次自主安裝,工期緊、要求高,對各部門人員都是挑戰。在兩個月的連續施工中,吊裝、合攏、安裝、接線、試驗和調試等各項工作紛繁複雜,為了保交付、拼效益,很多人一天假期未休,有的員工被曬出了古銅色的肌膚。
正是在這種團結協作和艱苦奮鬥下,9臺RTG按計劃順利完成所有安裝調試工作,迎來最後的關鍵節點——裝船發運。
RTG的裝船方式為整機滾裝,即通過其自身的動力「走」上船。由於公司碼頭上還有其他產品待發運,作業空間十分有限。
項目組牽頭與客戶、船運公司及公司工務、安監等相關部門進行研討,共同制訂了裝船方案,並根據海事等部門有關要求組織召開船舶靠泊評審會確定靠泊方案,落實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10月16日,運輸船按照既定方案靠泊到位,當晚第一臺RTG就成功緩緩行走到船舶甲板指定位置。最終,經過兩天半的連續作業,9臺RTG全部順利滾裝上船。
南通中遠重工RTG項目的順利完成,為與科尼公司的首次合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雙方後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南通中遠重工正致力 「從結構製造向裝備製造轉變」,堅持大客戶優先原則,努力承攬高質量訂單,尋求長線支柱產品,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供稿 ▏顧 樞、黃英鋒
供圖 ▏範友誼、朱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