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主任劉偉強向記者介紹情況介紹
深圳新聞網2019年7月13日訊(記者 劉夢婷)植皮救治是治療燒傷的重要措施。除了傳統的患者自體皮膚提取,一種可替代材料——「人工皮膚」已經進入了臨床。
7月13日,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記者了解到,8年前研究人員就是在這裡測試這種材料的實用性。
據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主任劉偉強介紹,該實驗室積極面向國家發展大健康產業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利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在生物醫用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方面的基礎和優勢,以創面修復材料、心血管植介入材料和頸、腰椎植入器械為重點,著力開發一系列創新產品,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並解決一些共性重大基礎問題。
實驗室不斷創新產業化研發流程,與深圳蘭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共建生物材料研發中心,通過技術入股,聯合投資等融資方式,大力推進自主研發產品的產業化,漸次開發了多個系列產品,其中「雙層人工皮膚」為國內首個適用於大面積真皮缺損修復、首個按「植入材料與人工器官」管理分類批准的人工真皮產品。面向燒創傷和戰傷救治的軍民科技合作創新產品部分產品已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並上市銷售。
目前,實驗室正進一步大力推動人工頸椎間盤,細胞治療系列產品產業化和人工皮膚產品升級,引領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產業技術進步,為「深圳品牌、深圳開發、深圳製造」培養高新企業生力軍;實驗室為深圳地區打造針對生物材料及植入器械產業的開放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委託開發、聯合攻關、產業化合作及人才培養等系列平臺服務,輔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成為深圳地區相關企業的技術支撐平臺和科研產業化合作基地。
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重點實驗室先後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合作項目、深圳市技術攻關、學科布局、應用示範等數十項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發表文章八十餘篇,申請專利三十餘項,並有多項相關研究成果成功實現技術轉化。
雙層人工皮膚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