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人工皮膚 觸覺障礙者的福音

2020-11-22 手機中國

【CNMO新聞】皮膚是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讓我們通過觸覺感知世間的物體。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且具有高級組織結構的器官,它的功能是防止細菌侵蝕和感染、保護人體、調節體溫以及排洩體液等。據韓國YTN電視臺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組研發出了一種「人工皮膚」,這令喪失觸覺功能的人看到了希望。

人工皮膚

當研究人員用手指按壓這種皮膚,皮膚裡的壓力傳感器立即測出了力的大校貼在脖子上的人工皮膚,可以被測出溫度,和熱成像相機測量的溫度完全一致。韓媒稱,伴隨人工皮膚技術的完善,喪失觸覺的人看到了希望。

人工皮膚是指利用工程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在體外人工研製的皮膚代用品,用來修復、替代缺損的皮膚組織。人工皮膚高度近似人類皮膚,在治療燒傷、燙傷方面具有減輕患者疼痛,愈後不留瘢痕的特效,並且對治療糖尿病足等長期難愈性潰瘍具有良好療效。

相關焦點

  •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人工皮膚:觸覺障礙者的福音
    皮膚是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讓我們通過觸覺感知世間的物體。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且具有高級組織結構的器官,它的功能是防止細菌侵蝕和感染、保護人體、調節體溫以及排洩體液等。
  • 美國大學研發人工皮膚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種塑料「皮膚」,可以檢測其被按壓的程度,並產生電信號,將這種感覺輸入直接傳遞到活的腦細胞。據報導,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教授鮑振安(Zhenan Bao)花費了十年的時間來嘗試開發一種材料,該材料模仿皮膚的彎曲和癒合能力,同時還可以用作向大腦發送觸摸、溫度和疼痛信號的傳感器網絡。最終,她希望創建一種嵌入傳感器的柔性電子織物,該傳感器可以覆蓋假肢並複製某些皮膚的感覺功能。
  • 鮑哲南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性院長!
    她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明學會的成員。史丹福大學可穿戴電子中心創始人和主任,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她還是Precourt研究所,伍茲研究所,ChEM-H和Bio-X的客座教授。>鮑哲南現在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工學院、材料學院終身教授,美國最著名的女化學家之一,入選全球頂尖100材料科學家名人堂榜單。
  • 新型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與義肢擁有卓越的觸覺!
    導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系統,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通過這個系統,機器人與義肢裝置也許很快將擁有與人類皮膚同等甚至更好的觸覺。電子皮膚,模仿人類皮膚的功能和機械特性,由輕薄、透明、柔性、可拉伸的材料製成,可非常方便地貼合於人體皮膚表面,感知壓力、溫度等外界環境刺激,實現人工觸覺。
  • 美國大學研發人工皮膚 按壓電信號以短脈衝形式傳輸到大腦
    美國大學研發人工皮膚 按壓電信號以短脈衝形式傳輸到大腦  Evelyn Zhang • 2020-11-22 15:18:04 來源:前瞻網
  • 對話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ACS首位顛覆者和創新者獎得主
    近日,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成為「ACS Central Science Disruptors & Innovators Prize(顛覆者和創新者獎)」首位獲獎者。這一獎項旨在表彰在推動科學進步方面做出顛覆性突破的科學家。
  • 史丹福大學研發觸覺手套:機械手臂也可模擬人手完成各項任務
    近日,史丹福大學研發了一款觸覺反饋手套,能夠顯著提高機器人的靈活性,給機器人帶來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如此一來,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鮑哲南及其團隊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證明了觸覺手套上搭載的傳感器能夠允許機器人手臂去觸碰易碎的樹莓,也可以拿起桌球,但機器人並不會將樹莓和桌球擠爆。
  • 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人造皮膚應用前景廣闊
    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和研究小組用了三年的時間,給了世界一個答案:讓人造皮膚也擁有和自然皮膚一樣的觸覺,這並不是無法攻克的難關。  年輕的華裔女教授  鮑哲南今年才四十一歲,但她現已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副教授,美國最著名的女化學家之一。
  • 人類皮膚類器官問世,或為脫髮者帶來福音
    人類皮膚類器官問世,或為脫髮者帶來福音 2020-06-12 04: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津大學學生研發出的人工合成軟組織視網膜,為千萬視力障礙者帶來...
    迄今為止,所有人工合成視網膜均是由堅硬的剛性材料製成。而此項來自牛津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Vaness Restrepo-Schild的新研究,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研發出了以生物合成材料為原料的人工視網膜。
  • 新型電子皮膚:更像人類皮膚,可同時感知溫度和應力!
    導讀據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共同開發出一款多模態離子電子皮膚,它可以同時測量溫度和機械刺激。它由輕薄、透明、柔性、可拉伸的材料製成,可非常方便地貼合於人體皮膚表面,感知壓力、溫度等外界環境刺激,實現人工觸覺。(圖片來源:雪梨大學)電子皮膚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 對話華人傑出學者鮑哲南:電子皮膚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她所從事的關於「人造皮膚」的研究,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果,被媒體稱為當今世界化學工程領域的「黑科技」。2015年,鮑哲南教授因「能傳導觸覺的人工皮膚」相關工作,入選Nature評選的十大年度人物;2016年,因在柔性電子器件的有機半導體材料領域的貢獻,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科學家製造出可以讓機器人和假肢產生觸覺的電子皮膚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據外媒報導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科學家團隊製造出可以在機器人和假肢中使用的電子皮膚,可以實現類似於人的觸覺。據介紹,電子皮膚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通過單個電導體連接的傳感器網絡組成。
  • 專訪|斯坦福鮑哲南團隊開發出無線皮膚傳感器
    研究人員用金屬墨水將天線和傳感器列印到貼片上,後者可以像創可貼一樣貼在皮膚上,並能夠無線發送數據至夾在衣服裡的閱讀器。圖 | 手腕上的無線傳感器,以及夾在衣服裡的閱讀器。(來源:牛思淼)該研究通訊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鮑哲南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
  • 向科學家致敬|鮑哲楠:讓人造皮膚感知蝴蝶的觸碰
    鮑哲楠因在人造皮膚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而入選。鮑哲楠帶領研究小組用碳納米管制造出了一種具有觸覺、能分出輕重的人造皮膚,該成果為機器人製造、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帶來了無限可能。,在學完三年本科基礎課之後,移民美國進入伊利諾州立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系學習,1995年,鮑哲楠在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她便直接進入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任職,長達8年。
  • 「科研女神」鮑哲南: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2019年元旦,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鮑哲南回南京探親,引起廣泛關注。她是第一個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當院長的中國女性,曾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5年《自然》年度人物、2017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等殊榮。她攻克了人造皮膚的難關,讓人類永葆美麗不再是遙遠的夢!這位全球著名的科研女神,生活中還是擁有兩個孩子的美麗辣媽。鮑哲南有著怎樣的故事?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人造電子皮膚不是夢,未來再無智能機
    鮑哲南,史丹福大學K.K. Lee 化學工程學教授、化學教授和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史丹福大學可穿戴電子中心創始人、主任和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在2004年加入史丹福大學之前,她是1995-2004年朗訊科技貝爾實驗室傑出技術人員。
  • 受《星球大戰》啟發 研究人員打造具有「觸覺」的電子皮膚
    來源:cnBeta.COM據路透社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製造出一種被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的人造皮膚,由一個傳感器網絡通過單根電導體連接而成。據悉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出這種電子皮膚,它可以用於機器人或假肢,以重新創造一種感覺疼痛、溫度、形狀和質地的觸覺。
  • 南京大學校友鮑哲南升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
    她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國家發明學會的成員。史丹福大學可穿戴電子中心創始人和主任,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她還是Precourt研究所,伍茲研究所,ChEM-H和Bio-X的客座教授。要想讓人造皮膚也擁有這樣的靈敏度,這是不是天方夜譚?鮑哲南給了世界一個答案:讓人造皮膚也擁有和自然皮膚一樣的觸覺,這並不是無法攻克的難關。&nbsp&nbsp&nbsp&nbsp2010年9月,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自然材料》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公布了鮑哲南和研究小組的最新成果——一種能夠感知微小壓力的人造皮膚,這讓同領域的研究者和普通大眾都覺得耳目一新。
  • 康奈爾大學造出「傳感手套」,機器也可以擁有觸覺
    大家在科幻電影中都看過這樣的畫面,主人公在身體受到傷害之後進行了再生,從而擁有了非常酷炫的機械肢體,如果機械肢體是冷冰冰的,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除非它可以擁有"觸覺"。康奈爾"傳感手套"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的方式,創造了一雙"傳感手套",它可以讓機械臂擁有"觸覺"。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