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研發觸覺手套:機械手臂也可模擬人手完成各項任務

2020-12-04 砍柴網

近日,史丹福大學研發了一款觸覺反饋手套,能夠顯著提高機器人的靈活性,給機器人帶來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如此一來,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鮑哲南及其團隊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證明了觸覺手套上搭載的傳感器能夠允許機器人手臂去觸碰易碎的樹莓,也可以拿起桌球,但機器人並不會將樹莓和桌球擠爆。

位於手套指尖的傳感器能夠同時感應壓力的強度和方向,以模擬人類手指的運動,提高靈活度和靈敏度。他說道:「這項技術幫助我們發現了在未來某一天使機器人模擬如人類皮膚一樣的感知能力的可能性。」

模擬人體手指運功

這種觸覺手套旨在模擬人體皮膚層的工作方式,從而為手套帶來超凡的靈活度。我們外層皮膚充滿了「傳感器」(感覺神經),可以檢測壓力,熱量和其他刺激。而這款手套搭載了觸覺傳感器」,能夠感知手指和手掌的壓力,並能夠與名為棘層的皮膚子層一起工作。

位於皮膚基底層前面的棘層至關重要。當我們的手指觸碰一件物品時,皮膚外層將更接近於棘層。位於棘層最上方的感覺神經將能知覺到輕微的觸感。更強烈的壓力將迫使皮膚外層進一步靠近棘層,觸發更多的感覺神經,從而引發更強烈的觸感。

博士後學者Clementine Boutry與碩士研究生Marc Negre共同帶領團隊開發了模仿這種人體機制的電子傳感器。手套指尖上的每一個傳感器由三個相互配合的柔性層構成。位於頂部和底部的柔性層具有電活性。

研究人員在這兩個層各鋪設了一排電線,然後將這些線相互垂直,形成密集的小傳感像素陣列。底層可將壓力的強度和方向映射到垂直網格上的特定點,使其就像人類的皮膚一樣。這種感知能力是我們能用拇指和食指將雞蛋輕輕夾起的部分原因。

中間的橡膠絕緣體簡單地保持頂層和底層電極分開。但是這種分離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接近而沒有接觸的電極可以存儲電能。當機器人手指向下壓,將上電極擠壓到更靠近底部時,儲存的能量會增加。

鮑教授表示,通過適當的編程,一隻戴著這種觸覺感應手套的機械手可以完成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比如把雞蛋從傳送帶上拿下來並放進紙盒裡。

研究測試

為了測試他們的技術,研究人員將他們的三層傳感器放在橡膠手套的手指上,並將手套戴在機器人手上。最終目標是將傳感器直接嵌入到機器人手的皮膚狀覆蓋物中。在一項實驗中,他們編寫了戴手套的機器人手輕輕觸摸樹莓而不損壞它。他們還通過使用傳感器檢測適當的剪切力來抓住球而不掉落球,然後對戴手套的手進行編程以提升並移動桌球而不將其擊碎。

鮑教授及其團隊的最終目標是,開發出一種無需預先編程,即可自動施加適當力量並安全地處理物體的先進手套。鮑哲南教授表示:「我們可以給機器人編程,讓它在不壓碎樹莓的情況下觸摸樹莓,但距離機器人能觸摸到樹莓並檢測出它是樹莓,然後把它撿起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研究人員正在完善技術,以支持其自動控制傳感器。如果能夠實現,穿戴這種手套的傳感器將能靈活地用拇指和食指來握持樹莓,並且不會擠碎或脫落。

在未來,這項技術也可以應用於機器人輔助手術,因為手術中精確的觸碰控制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機械臂也有觸覺!康奈爾造了一雙「傳感手套」
    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但裝上機械臂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讓手臂先擁有「觸覺」。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傳感手套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多模式傳感的可拉伸光導,stretchable 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 以微流體技術打造觸覺手套,HaptX Gloves可模擬亞毫米級別觸覺
    如果是拾起物體這種基本任務,它們還能勝任,但還感覺有點不自然。即使是Manus這樣的虛擬實境手套,也只給我們這些佩戴的用戶提供振動的反饋。它讓我們能察覺自己碰到了什麼東西,卻不了解那樣東西究竟是什麼。一家新生代初創公司以改變這種現狀為己任,剛剛推出了一副虛擬實境應用手套。該公司承諾,戴上這副手套,我們在虛擬世界的雙手就能像現實世界的手那樣感知物體。不過,這款觸覺手套戴上去感覺略顯笨重。
  • 柔軟機械手臂具有人類觸覺?太可怕了吧!
    目前,美國科學家最新研製一款柔軟機械手臂,裝配光學傳感器可使機械手臂能夠探測到物體微妙的外形和紋理結構。
  • 康奈爾大學用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研製低成本觸覺手套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明了一種結合低成本發光二極體和染料的光纖傳感器,並帶來成一種可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變形的可伸縮「皮膚」。這種傳感器可以用於機器人系統和XR等領域,並為其提供人類在自然界生存所依賴的豐富觸覺感受。
  • 康奈爾大學造出「傳感手套」,機器也可以擁有觸覺
    大家在科幻電影中都看過這樣的畫面,主人公在身體受到傷害之後進行了再生,從而擁有了非常酷炫的機械肢體,如果機械肢體是冷冰冰的,那就沒有任何意義,除非它可以擁有"觸覺"。康奈爾"傳感手套"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3D列印的方式,創造了一雙"傳感手套",它可以讓機械臂擁有"觸覺"。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 機械手臂,讓我們離未來更進一步!
    從過去那種只能通過殘存肌肉控制的假肢,到如今只需通過「腦控」即可控制的人造手臂(佩戴者只要在大腦中「想」著使用手臂,就可以控制機械手臂完成任務)從僅能做出伸、縮動作的「鐵板」,到可以做出許多連人類都難以做到的精密操作的機械臂,從笨重,難以操控的防生手,再到輕便化,低延遲,高速運轉的黑科技。
  • Facebook探索氣動型AR/VR觸覺反饋手套
    」、並為用戶提供「觸覺反饋」的3D列印型手套。觸覺手套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柔性組織在機器人技術中特別有用,因為柔性組織的低模量和大可擴展性能夠允許製造出幾乎可以變形成任何狀態而不會斷裂的靈活機器人。利用四種不同的錫基橡膠材料,研究小組隨後試驗改變DN中的基材以調整其機械特性。
  • 「蛇型」機械抓取器誕生,可抓取比自身重220倍的物體
    近日,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團隊研發了一種柔軟的織物機械抓取器,它可以像象鼻一樣抓取和釋放物體而不會將其損壞。機械抓取器是一種仿生工具,它的外形酷似一條蛇,設計靈感來自於研究人員對自然界中諸如大象、蟒蛇、章魚等動物肢體行為的觀察。
  • MIT想用低成本體感手套識別你的握力
    5月31日消息,MIT科研人員開發了一款低成本體感手套:可擴展的觸覺手套(STAG),這款手套採用針織材料,手掌部位分布了550個微型傳感器,可識別人手與物體交互時產生的各種壓力信息,然後科研人員用這些信息來訓練捲曲神經網絡識別並分類物體的觸覺,並單純通過觸感來估測物體的重量。
  • 為機械臂裝上大腦的深度學習系統,史上最靈活的機械臂長這樣
    我們看過很多關於工業機器人的報導,它們替代人類的崗位,在車間靈活高效的完成各項工作,我們害怕又驚喜,暗自想像這樣的機器人長啥樣
  • 用意念操控的機械手臂也能感受到真實觸覺,看這項黑科技大顯「伸手」
    然而,當一個截肢人士安裝的機械手臂能用意念控制、並還有觸感,不再是冰冷的機械時...這一隻在科幻作品中出現過的場景,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披露了三名手臂截肢的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大腦來控制假肢,並體驗觸覺,他們佩戴著這樣的假肢生活了7年。研究人員表示,這幾乎是世界上最「真實」的假肢。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陰影靈巧手(左)被觸覺皮膚覆蓋(中間),以便在多個位置提供觸覺信息(右側渲染圖中突出顯示的綠色區域)[3]觸覺傳感器也可以嵌入機器人的其他身體部位,如手臂、軀幹(圖 3 中 NAO 機器人示例)、腿和腳。由這些部位反饋的觸覺信息與輔助機器人繞行障礙物、完成人機互動和移動等任務密切相關[3]。
  • 機器人研發的難點與創新
    為了驗證各項功能,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多自由度樣機,通過彈性筋線模擬人類頸部運動,有助於將來設計機器人頸椎,還可作為一種測試平臺,開發類似機械的控制方案。  3.共同承擔重負荷——微型機器人團隊  這是個由許多小機器人組成的團隊。
  • 科技 | 德國機械手,能實現12個自由度,靈活宛如人手
    無論是抓握,還是敲打按壓,一雙萬能的手,可以讓我們做很多事情,比起一些工具,一雙手往往更靈活更實用,雖然現在有很多機械手臂,但是遠不如人手靈活,於是老外就突發奇想,做出了一雙非常靈活的機器人手。德國一家公司Festo將氣動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相結合,發明了一隻氣動機械臂bionic soft hand,像極了一隻真實的人手,其內部不是堅硬的骨架,而是一系列充氣波紋管,皮膚由彈性纖維編織而成,注入空氣時能使它產生運動,模擬了人類手部的肌肉和肌腱系統
  •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人工皮膚:觸覺障礙者的福音
    皮膚是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讓我們通過觸覺感知世間的物體。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且具有高級組織結構的器官,它的功能是防止細菌侵蝕和感染、保護人體、調節體溫以及排洩體液等。
  •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人工皮膚 觸覺障礙者的福音
    【CNMO新聞】皮膚是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讓我們通過觸覺感知世間的物體。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且具有高級組織結構的器官,它的功能是防止細菌侵蝕和感染、保護人體、調節體溫以及排洩體液等。據韓國YTN電視臺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組研發出了一種「人工皮膚」,這令喪失觸覺功能的人看到了希望。
  • 機械手臂?新人類武器
    新武器的威力現實中看不到,但關於機械手臂的存在確實有存在的。機械手是最開始出現的現代機器人,也是最早用於製造業上,裝配,焊接工藝上。能模簡單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動作功能,可以保持程序抓取和操作工具的自動操作裝置功能。最開始是可以通過編程來完成各種預定的作業,設計構造和使用性能上可以做到人的手臂關節的動作。
  • Lifehand2:有觸覺的義肢
    失去手臂帶給很多肢體障礙者不便,雖然現今可以為他們製造假肢,但它們仍然不能具有人手的觸覺。瑞士聯邦研究院開發了一種具有觸覺的假肢,Lifehand2。十年前的煙火意外奪走了Dennis Sorenson的左手,從此他開始使用各種義肢。Dennis在裝上新的義肢後需要長期的復健,才能適應和使用義肢。即使現在他已經能夠完成生活中的部分任務,他仍然不能通過義肢感知物件形狀或者軟硬程度。他接受Lifehand2計劃,成為第一個擁有觸覺義肢的人。
  • 科學家研發「螳螂」觸覺機械臂 低成本且易於使用
    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的機械臂,這可能是低成本且易於使用的未來機器人設備。
  • 這種新型觸覺反饋手套,可利用人工肌肉賦予更真實的觸感
    據外媒報導,能夠向用戶傳輸觸覺反饋的聯網手套,無論是來自遙遠地點的物體還是虛擬實境環境,無疑都能帶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澳大利亞從事這一領域工作的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新的設備,他們稱通過利用更接近人們觸覺的柔軟人工肌肉,提供了比以前的解決方案更真實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