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臂是機械人技術領域中得到最廣泛實際應用的自動化機械裝置,在工業製造、醫學治療、娛樂服務、軍事、半導體製造以及太空探索等領域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儘管它們的形態各有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接受指令,精確地定位到三維(或二維)空間上的某一點進行作業。
機械手臂的發明,不僅僅對生產動作更加柔順的機器人意義重大,更對那些失去手臂的人帶來了福音。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造手臂的技術飛速進步。從過去那種只能通過殘存肌肉控制的假肢,到如今只需通過「腦控」即可控制的人造手臂(佩戴者只要在大腦中「想」著使用手臂,就可以控制機械手臂完成任務)從僅能做出伸、縮動作的「鐵板」,到可以做出許多連人類都難以做到的精密操作的機械臂,從笨重,難以操控的防生手,再到輕便化,低延遲,高速運轉的黑科技。
2006年,芝加哥康復研究所(RIC)就為在車禍中失去左臂的克勞迪婭·米切爾安裝了初期的「腦控義體」
2013 年,世界首個觸覺仿生手誕生,這款仿生手直接通過夾在胳膊的兩個主神經上的電極與神經系統連接在一起,幫助恢復截肢患者的觸覺,並通過意念控制義肢,義肢還可把觸覺信號傳輸給大腦。
韓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NAVER的研發子公司——Naver Labs公司,研發的雙臂機器人——Ambidex平衡能力甚至強於人類
1:重2.6千克,比一個成年男性的手臂要輕。每隻手臂可以承受高達3千克的負載,並以高達5米/秒的速度運行。
2:通過5G技術的加持,甚至可以實現遠程高速、無線、實時控制。
毫無疑問,人造手臂技術的進步,對社會各方面都有一定意義。如它為拆彈、遠程手術、精密儀器操作等工業領域,開拓出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而更重要的是,機械手臂能體現出有一分獨特的人文關懷。
案例一
王俊景,西藏軍區邊防某團原排長、一級傷殘軍人。
在1997年10月25日下午,王俊景在執行任務時不慎被高壓電擊傷,儘管得到了迅速救治,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雙臂嚴重燒傷,高位截肢,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在《機智過人》節目現場,僅佩戴機器手臂30s後,就可以做出了簡單的握拳動作。
最後他還利用機械手臂,在節目中完成了自己幾十年的夢想:擁抱自己的妻子。引人落淚。
2019年上映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宣傳紅毯上,有一位13歲的小女孩,與一眾好萊塢明星、大導演們一起亮相,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叫Tilly Lockey。她就像「現實版的戰鬥天使」一般,擁有一雙不同於常人手臂。這是《阿麗塔》導演卡梅隆導演,在得知了Tilly的情況後,出資為她打造了由阿麗塔設計團隊與Open Bionic公司共同製作的機械手臂。
現在Tilly已經對這雙機械臂運用自如,做到了很多以前需要家人幫助的事情,一切曾經的障礙都在慢慢被打破。
她說:「我可以是一名演員,是一名歌手,是一名舞蹈家,是一名「仿生人」。」
機械手臂的發展,其實就是現代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除此以外,人造視網膜、人體植入晶片等等技術,在現在也已經不再是不可能的代名詞。
也許,在未來,擁有一副不老不死的機械身體,將不僅僅存在於科幻作品之中。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文字、排版:劉雨菲,臺想
圖源:百度百科
安徽大學青年科技創新中心
微信號:ahuqnkjkxzx
QQ:172832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