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是否意味著我們離永生更近了一步?

2020-11-23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從是否具有意識到人體冷凍的影響,關於最近熱議的「豬腦復活研究」 ,《自然》期刊新聞團隊對讀者提出的部分問題進行了回答和解釋。

  耶魯大學的科研人員在豬死亡4小時後成功在體外「復活」了它們的大腦,儘管他們尚未實現意識的恢復,但生物倫理學家認為該研究在倫理方面具有深遠影響。

  在能夠將氧氣和營養物質注入器官的特殊系統支持下,豬大腦在豬死亡幾個小時後恢復了基本的細胞功能。

  圖片來源: Michael Staudt / VISUM / eyevine

  這是一項什麼樣的研究,對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自然》期刊的新聞團隊就讀者提出的部分問題進行了回答和解釋。

  這項研究是否意味著我們離永生更近了一步?—— Wesley Mendes

  這麼說為時尚早。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BrainEx系統能夠為細胞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恢復部分細胞功能,譬如分解糖類產生能量、合成蛋白質等。這些功能目前能夠維持的最長時間是36小時。但BrainEx系統無法延緩衰老及疾病進展,且研究人員尚不清楚BrainEx系統最長能夠維持器官存活多久。

  耶魯大學研究團隊尚未在人類身上嘗試過該項技術,首要原因是BrainEx系統只有在將大腦從頭骨中移出後方能使用。但未來或有一天,改良後的BrainEx系統將能夠「復活」那些因為意外事故、心臟病或卒中發生腦死亡的病人。

  這項研究對大腦移植有何意義?—— 匿名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將大腦從一個機體移植到另一個機體仍然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

  耶魯大學的科研人員僅僅恢復了腦細胞的部分功能。而將大腦移植到活體內遠比這個複雜。對科學家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將腦幹與活體中切斷的脊髓重新連接起來。只有重建這種連接,大腦才能沿著脊柱發送電信號,控制各項身體功能和運動,並對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感覺刺激做出反應。

  離體大腦是否具有意識?它能夠認識或感知事物嗎?— Albert J.

  對此我們並不清楚。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特意通過化學物質阻斷神經元放電避免豬腦恢復意識。該團隊並未觀察到任何能夠表明豬腦具有意識的大腦活動。

  但是,離體大腦恢復意識也並非天方夜譚。在這項豬腦研究中,研究人員切除了部分腦組織,並對這部分大腦施加了電刺激。他們發現這部分大腦中的神經元在外界刺激下仍能放電。去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培養皿中的「迷你大腦」首次自發地產生了與人類相似的腦電波。這些腦類器官——實驗室中培養的三維腦組織團塊——的放電模式與早產兒的大腦相似。

  明確離體大腦是否能夠感知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需要將其與感覺器官,譬如眼睛或皮膚相連接。但感覺剝奪試驗以及關於夢的研究表明,即使沒有外部刺激,大腦仍能產生意識。

  類似的研究是否會改變我們對意識的定義?—— Ego Sum

  豬腦研究中用到的BrainEx系統等技術為在實驗室中模擬意識和大腦活動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科學家甚至能夠在離體動物器官而非人類身上測試一些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

  豬腦實驗是在美國開展的,美國目前對離體動物器官實驗沒有任何限制。但研究人員認為在離體器官上進行的任何可能恢復大腦活動的實驗都應經過倫理審查後方可進行。

  恢復了部分大腦活動的豬腦是否就類似於植物人的狀態?—— 匿名

  並非如此。儘管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植物人不具有意識,但他們大腦中的神經元仍在不斷放電,並能夠調控睡眠-覺醒周期、心肺功能及其他生理過程。而最新這項研究中的豬腦細胞雖然恢復了部分代謝功能,譬如那些產生能量、排除廢物的過程,但除非研究人員單獨施加刺激,否則這些神經元並不會放電。

  可能具有意識的離體大腦是否具有人權?無意識的離體大腦是否能夠被稱為人?——— T. Beyer

  目前有關使某一器官具有意識的法律仍是空白,倫理學家已開始認真探討這一問題。

  儘管如此,豬腦實驗並不是第一個引發類似討論的實驗——哪些實體具有意識?「它們」應當享受怎樣的權利?倫理學家已經在爭論人工智慧機器是否應享有特定權利,黑猩猩、海豚等動物所擁有的智慧是否意味著它們應享有更多權利。

  這一研究對實現人體冷凍有何影響?——David Quintero

  我們並不知道豬腦研究是否會對人體冷凍產生影響以及產生怎樣的影響。所謂「人體冷凍」,是指死後將身體或大腦冷凍,待技術進步後將其復活。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在豬死後4小時向離體大腦中注入BrainEx溶液,恢復了部分細胞功能。目前尚無研究證明BrainEx系統是否適用於經過冷凍的大腦。

相關焦點

  • 我們離「量子霸權」又近了一步!
    我們離「量子霸權」又近了一步!就在最近,我國中科院院士潘偉健院士表示,有一項技術取得新的突破,那就是量子計算機技術。我國與德、意一起研究的量子計算機過不了多久將能用於實際。又一項技術迎來突破!我們離「量子霸權」又近了一步。那麼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呢?首先,大家都應該知道,量子作為物理中最小的計量單位,而量子計算機就是能夠高效而又準確的處理量子信息,解決量子問題的裝置。雖然量子計算機無法運用到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他對我國其他科技板塊的研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 橡膠半導體:讓可拉伸電子器件離商業化更近一步!
    導讀近日,美國休斯敦大學在創造可拉伸的橡膠半導體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讓可拉伸的電子器件離商業化又更近了一步。背景傳統的電子產品與電子電路,會給我們一種「僵硬」的感覺。換句話說,它們是「剛性」的,無法彎曲、摺疊、扭轉、壓縮、拉伸。這樣不僅限制了它們的應用潛力,也會影響用戶的體驗。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美國宇航局專為深入太陽大氣層設計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距離太陽表面約400萬英裡,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我們的恆星。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任務比之前任何人造天體太陽更近。觀測表明,在太陽周期結束時,太陽活動會增強,更多的高能耀斑和輻射將會射入宇宙空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太陽風。 過去對太陽風的研究都是在一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上進行的。但是帕克太陽探測器的軌道會離太陽越來越近,最終到離達太陽表面400萬英裡的距離,為太陽神秘的活動過程提供前所未有的新細節。
  • 離太陽更近一步!帕克太陽探測器告訴我們關於太陽的更多信息!
    美國宇航局專為深入太陽大氣層設計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距離太陽表面約400萬英裡,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我們的恆星。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任務比之前任何人造天體太陽更近。
  • 外媒:英國離成功研製非洲豬瘟亞單位疫苗又近一步,號稱100%有效!
    近日,據外媒Pig Progress報導,英國科學家離成功研製非洲豬瘟(ASF)亞單位疫苗又近了一步。最近的一次試驗中,接種該新型疫苗後,豬群獲得了100%的保護。這項研究由英國皮爾布賴特研究所(Pirbright Institute) 的科學家開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同行評議的《Vaccines》雜誌上。
  • 獲得這項以「愛因斯坦」命名的國際大獎,這個院士離諾獎的桂冠又近了一步!
    全文共7000字,閱讀大約需要14分鐘「傳統電晶體像是一條河
  • 雲南這個機場離正式通航更近一步
    8月25日,隨著七彩雲南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一架飛鴻300型飛機安全平穩降落在隴川廣宋通用機場,意味著隴川機場試飛成功,也標誌著機場離正式通航更近了一步。
  • 「人類永生」技術越來越近了
    然而,下面這些大佬的舉動,卻可能讓你的信念動搖,他們對於永生的研究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了,回想一下,秦始皇……也許是對的!納米機器人植入人體,你害怕嗎?尼加德認為幹細胞不僅能夠延長自己的壽命,同時還能讓自己變得更年輕。他在一段宣傳視頻中說:「幹細胞能夠顛覆遊戲規則,能夠消除所有疾病,甚至有可能讓我們永生。」
  • 可以無限分裂的「海拉細胞」,是否意味著人類可以永生?
    海拉細胞為整個近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因為海拉細胞是目前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體外培養成功的細胞。這個人體細胞,可以無限繁殖,給醫學界提供了最基本的實驗材料。永生的海拉我們正常人的細胞,只要分裂50次就會停止分裂,這也是我們人類壽命的極限。
  • 離科學深處的奧秘,更近了一步
    它的發現和捕捉之路離不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而對撞實驗項目則離不開背後的大規模數據處理。高性能計算(HPC)是大量的數據處理的堅實依靠。不僅如此,近年來,計算在生命科學、天文物理學、醫學、系統科學等各種科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大。
  • 熱點評論 | 科學家離解決氫能源難題又近了一步
    這項技術或將為氫能源領域提供更多低廉、節能和高性能的材料及工藝。這項研究的論文發表在《電源雜誌》上。有了這項新開發的技術,該團隊離解決氫存儲問題又近了一步。遠東聯邦大學自然科學學院計算機系統系的助理教授Yurii Ivanov表示,「氫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化學元素,也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有潛力取代目前使用的所有類型燃料。然而,氫的存儲卻是一個技術性難題。鈀是存儲和催化氫的關鍵材料之一,但其造價十分昂貴,而且在極端條件下才不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 未來不敢想像,人類生命科學家正在研究永生計劃
    有望成為現實生命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人類永生計劃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單向行駛沒有返回鍵,這也是生命可貴的原因,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在追求的永生似乎已經變得觸手可及,科學家們在前不久提出了多個永生的方案,方案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實現永生。目前世界上有各派的科學界正在研究人類的永生計劃。
  • 黑洞吞噬範圍小 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研究人員認為,正是由於兩大黑洞併合,與周圍恆星發生相互作用,才造成了這一現象。 在銀河系的中心,也有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此前曾有天文學家繪製了一張全新的銀河系中天體位置和速度圖。這張地圖顯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約為25800光年。這比國際天文聯合會於1985年所採用的官方數據27700光年還要近。
  • 歐洲力挺美日謹慎 人民幣離SDR貨幣籃子更近一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對特別提款權(SDR)構成進行五年一次的評審,人民幣離加入SDR貨幣籃子更近一步。眼下,以英國和德國為代表的歐洲主要國家均主張順應趨勢,今年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但美國和日本持謹慎態度。
  • 零重力環境下分解水製造氧氣或成可能 人類離長途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零重力環境下分解水製造氧氣或成可能 人類離長途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Emma Chou • 2018-07-19 17:20
  • 參宿四正變得更小,離我們更近,並且不會在最近爆炸
    據最新研究報導,紅超巨星參宿四在2019年底開始顯著變暗——它在十萬年內可能不會爆炸,這顆恆星也比我們最初想像的要變得更小,更近。但是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在2020年10月16日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我們可能需要再等十萬年參宿四才會爆炸,該發現也表明參宿四比科學家以前認為的要更小更近。
  • RR · TRENDS | 太空旅行,我們離它又更近了一步
    王爾德曾說過:「我們都身處陰溝,但總有人仰望星空。」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神秘宇宙不但讓一代又一代科學「探路者」前赴後繼、為之著迷,同時充滿未知、象徵著未來的太空本身也是藝術家、設計師們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 黑洞吞噬範圍小,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與銀心黑洞距離比1985年數據要小黑洞吞噬範圍小,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12月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阿貝爾2261(Abell 2261)星系團中,發現了因2個星系併合,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
  • 科學家們離真相更近了
    粒子物理學家公布了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帶領我們朝著了解宇宙所有反物質的去向邁出了關鍵一步。日本一個名為「T2K」合作項目已經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的論文沒有證實中微子是否與反中微子不同,但它給了我們一些很重要的線索。
  • 臺積電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子公司 離建5nm廠更近一步
    原標題:臺積電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子公司 離建5nm廠更近一步   【TechWeb】11月11日消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