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2020-12-04 澎湃新聞

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方序

2017-10-24 17:48 來源:澎湃新聞

用牛跟腱製成的人工真皮已完成小豬實驗,最快兩三年就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圖片來自浙江在線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4日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燒傷科團隊研製的人工真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快三年可面世。

目前,國內大面積燒傷的病人要麼選擇自體真皮移植,要麼用美國進口的人工真皮,價格昂貴。「美國的人工真皮產品,移植後存活時間要三周,這段時間內有感染的可能。加快人工真皮的血管化進程,是我們產品攻克的難點。」該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教授表示,動物實驗表明,該院研製的人工真皮存活時間縮短到十天。

韓春茂介紹,縮短人工真皮存活時間的關鍵點在於強化真皮支架,即把一個高分子材料的編織網放入皮層,加快細胞和血管在皮層中的生長速度,這是他從從事紡織業的妻子那裡得到的靈感。

澎湃新聞了解到,浙醫二院研製的人工真皮由牛跟腱製成,因為牛跟腱與人體真皮的主要成分接近,都是膠原,且脂肪和其他組織成分少。為防止排異反應,團隊去除了牛跟腱的抗原決定簇。

「救治大面積燒傷病人,需要大面積移植自體皮膚,如果缺乏自體皮源,可能導致病人死亡,即使救活了也會留下很多疤痕,這些問題在臨床上是長期存在的。」韓春茂表示,而一塊半個手掌大小的美國進口人工真皮價格高達七八千元,「如何降低成本,讓更多患者用得起人工真皮是團隊一直考慮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燒傷,國產,人工真皮

相關推薦

評論(191)

相關焦點

  • 燒傷病人或無需植皮: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原標題: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用牛跟腱製成的人工真皮已完成小豬實驗,最快兩三年就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圖片來自浙江在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4日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燒傷科團隊研製的人工真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快三年可面世。目前,國內大面積燒傷的病人要麼選擇自體真皮移植,要麼用美國進口的人工真皮,價格昂貴。「美國的人工真皮產品,移植後存活時間要三周,這段時間內有感染的可能。
  • 用牛跟腱製成的人工真皮 有望讓燒傷患者免於「割肉補瘡」
    用牛跟腱製成的人工真皮已完成小豬實驗,最快兩三年就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浙江在線10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魯青 方序)在燒傷的小豬背部植入巴掌大的人工真皮,十天之後,新血管生成,傷口逐漸癒合,和原皮膚的相似度達到80%。
  • 18載研發人工真皮 35年堅守燒傷一線 | 專訪浙二燒傷科主任韓春茂
    秉承以上導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醫二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從醫35年來,對人工真皮的鑽研已有18載。起伏18年從1983年進入醫院起,韓春茂便主治創面,病人的痛苦呻吟讓他記憶深刻。「痛到什麼程度?
  • 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 將打破進口依賴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日電 (陳靜陳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1日披露,該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
  • 國產原創三層結構設計人工血管正式進入臨床驗證階段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近日,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辦的「人工血管用於胸/腹主動脈重建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一項前瞻性、單中心、可行性臨床研究」,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召開臨床試驗啟動會,標誌著一種國產原創三層結構設計人工血管(商標:PuVaso)正式進入臨床驗證階段,有望改變我國人工血管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
  • 崑山爆炸事故追蹤:燒傷員工獲植皮 神秘人工皮膚顯身手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王宇鵬)崑山爆炸事故中,大量傷員被燒傷。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組織,是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屏障,一旦缺損容易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植皮救治是治療燒傷後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崑山爆炸事故傷員救治中,眾多傷員成功接受植皮。植皮是一種怎樣的手術,新皮膚從哪來?
  • 重慶石墨烯「人工皮膚」將於年底進入臨床試驗
    (原標題:「重慶造」人工皮膚進入臨床試驗) 記者從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燒傷治療,這種「人工皮膚」了解一下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主任劉偉強向記者介紹情況介紹深圳新聞網2019年7月13日訊(記者 劉夢婷)植皮救治是治療燒傷的重要措施除了傳統的患者自體皮膚提取,一種可替代材料——「人工皮膚」已經進入了臨床。7月13日,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記者了解到,8年前研究人員就是在這裡測試這種材料的實用性。
  •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牽頭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臨床試驗
    央廣網上海8月3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可穿戴人工腎獲批參與臨床試驗
    據悉,WAK是洛杉磯西奈醫療中心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推出的一款概念產品——可穿戴人工腎WAK,近日獲得了美國食藥監管局的批准,計劃將在今年底之前參與臨床試驗。據了解,WAK重量只有4.5千克,如同一臺微型透析機,病人將它綁在腰間,通過導管就能完成透析。不過目前WAK還處於原型階段,且只在義大利和英國較為有限的人體上試驗。此次臨床試驗將有16名病患參與,其中有10名將參與完整的試驗,試驗將維持24個小時,病人可以戴著WAK走動。
  • 基底膜在脫細胞異體真皮修復創面中的作用
    在脫細胞異體真皮中,能夠使創面瘢痕減輕的物質就是保留完好的細胞外基質的形態結構和成分,以及完整的基底膜。基底膜的存在對於宿主細胞的移行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基底膜在脫細胞異體真皮製備的過程中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為上皮細胞的移行提供了完整的框架。
  • 身體被燒傷?青島這個團隊研發的「魚皮」帶來新希望
    見到王寶泉時,他正在跟國內一家合作機構溝通「人工皮膚」的臨床試驗過程,並給出了運用的真實場景和效果。「還需要3年的臨床試驗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推向市場。」王寶泉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去進行高頻大量的動物實驗。
  • 「魚皮繃帶」是燒傷救星嗎
    這種皮膚跟真正的人皮一樣,也由表皮層和真皮層共同組成:含矽的表皮層不僅能有效地鎖水保溼、防止細菌感染,還能隨著病人傷口的恢復,逐漸與真皮層自動脫離,這層透明的「皮」 也方便醫生隨時檢查患者的傷口情況;Intergra人造皮膚的真皮層則以膠原蛋白為基底、由網狀纖維為支撐,不僅能幫助人體自我修復,而且在新的真皮形成後被人體吸收。
  • 組織工程皮膚臨床試驗研究者方案研討會在滬舉行
    ——賽德迪康醫療科技臨床試驗即將在國內展開2021年1月12日,由賽德迪康(上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組織工程皮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者方案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行。
  • 快速分辨燒傷分度 妙算燒傷面積
    點擊查看 ISPN/RN考試中可能會出現計算燒傷面積的題目,因為在美國這項工作是急診及相關科室的護士負責。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燒傷Burn的分度以及解答這類題目的技巧。
  • 國內最新招募90例燒傷患者!幹細胞將讓病人擁有新皮膚
    近期,國內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科開展的針對需要自體中厚供皮區移植的燒傷患者開展「人胎盤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燒傷患者中厚供皮區創面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公開招募。據悉,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正式開展臨床研究。
  • 「武漢造」人工血管3月開始臨床試驗
    1月13日,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披露,由該公司研發的大口徑人工血管已完成動物實驗和臨床前研究,並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預計今年3月在全國5家頂級心血管醫院開始臨床試驗。  此項成果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歐陽晨曦教授和武漢紡織大學紡織材料專家徐衛林教授共同研發,現已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11項。
  • 史上最大精準醫學臨床試驗開始招募病人
    今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宣布史上最大精準醫學臨床試驗開始招募病人。這個實驗將招募1000病人,將同時研究20多個藥物(包括已上市和尚在臨床研究階段的藥物)在20幾個基因突變或過度表達人群(包括EGFR、HER2、MET、 BRAF、NF1、GNAQ、GNA11、TSC1/2、 PTEN、Patch、NF2、ALK、ROS、FGFR)的療效。
  • 豬皮、便便、膠原蛋白都被他們拿來當燒傷藥用|歷史上的今天
    人體皮膚的上層叫表皮,下層叫真皮,當燒傷的直徑大於4釐米,皮膚的表皮和真皮都會損傷,無法自愈,傳統的敷料效果也並不好。能不能試試把沒有受過傷的皮膚,覆蓋到受傷處?最開始,人們選了些其他人的皮膚移植到燒傷者的傷口上,可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