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 將打破進口依賴

2020-11-25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日電 (陳靜陳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1日披露,該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據悉,國產人工血管此前未有報導。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當日對記者介紹,中國國內血透患者對人工血管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小口徑人工血管產品主要依賴於進口。 

  據透露,本項臨床試驗匯聚了重慶、南京、四川、鄭州、浙江大學等多省市知名診療中心共同參與,將努力使國產人工血管早日應用於臨床,打破進口人工血管的壟斷地位,造福廣大患者。 

  施婭雪告訴記者,此次進入臨床試驗的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是由中國的科技公司自主研發,是一種用於透析的三層結構複合型人工血管。根據前期研究證實,該透析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能夠滿足臨床需求。 

  據悉,人工血管植入後未見滲血、狹窄、血栓形成,長期觀察未見相關產品引起排斥、感染、吻合口斷裂等異常情況,未見嚴重不良事件。 

  據悉,龍華醫院血管外科是國內一流血透通路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醫院學會血液淨化管理分會血管通路培訓基地。施婭雪主任執筆撰寫的《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相關章節,在人工血管動靜脈瘻的構建及維護上已形成規範。此次,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作為該項目的牽頭單位將在血透通路領域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  

相關焦點

  • 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牽頭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臨床試驗
    央廣網上海8月3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國產原創三層結構設計人工血管正式進入臨床驗證階段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近日,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辦的「人工血管用於胸/腹主動脈重建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一項前瞻性、單中心、可行性臨床研究」,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召開臨床試驗啟動會,標誌著一種國產原創三層結構設計人工血管(商標:PuVaso)正式進入臨床驗證階段,有望改變我國人工血管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
  • 打破進口壟斷 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攻堅市場破解「看病貴」
    2016年,對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來講是不平凡的一年,東軟、聯影、明峰三家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陸續推出高端醫療器械PET-CT,打破了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久被進口產品壟斷的現狀,而高端醫療設備檢測的費用也將會直線下降。這無疑給了雄踞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跨國企業一記重擊。
  • 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方序 2017-10-24 17:48
  • 國產最高等級500千伏海底電纜進入最後試驗階段
    7月14日,工作人員在進行國產交流500千伏聚乙烯海底電纜的型式試驗。   從7月初開始,國內首個國產交流500千伏聚乙烯海底電纜型式試驗在浙江舟山海洋輸電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先後經過局部放電試驗、雷擊衝擊電壓試驗、熱循環電壓試驗等多道電氣試驗項目,目前試驗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預計將在近期內完成。電纜通過試驗後,將投入到浙江寧波至舟山500千伏大陸聯網工程的使用中。
  • 燒傷病人或無需植皮: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原標題: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用牛跟腱製成的人工真皮已完成小豬實驗,最快兩三年就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圖片來自浙江在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4日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燒傷科團隊研製的人工真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快三年可面世。目前,國內大面積燒傷的病人要麼選擇自體真皮移植,要麼用美國進口的人工真皮,價格昂貴。「美國的人工真皮產品,移植後存活時間要三周,這段時間內有感染的可能。
  •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龍華醫院實施我國首例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植入手術 2020-11-25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PDF版】      本報記者 李彥慧 通訊員 楊大傑 王愛婧  說起「聚碸」,大家可能很陌生,這個聽起來很普通的東西,卻有著神奇的功效,它是尿毒症患者依賴的血液透析器的關鍵材料
  • 新型血液透析膜擺脫石油基材料依賴—新聞—科學網
    聚乳酸中空纖維膜斷面圖 本報訊(記者周熙檀)近日,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功能膜團隊,首次研發出生物基聚合物中空纖維血液透析膜。該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透析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降解性能,有望用於血液透析領域,替代目前傳統的石油基聚合物透析膜材料。 血液透析是維持末期腎臟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透析膜是血液透析器的核心部分。由於對血液淨化用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實際獲得廣泛臨床應用的膜材料非常少,主要有醋酸纖維素膜和聚碸膜兩大類。
  • 【中國科學報】新型血液透析膜擺脫石油基材料依賴
    聚乳酸透析膜組件該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透析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降解性能,有望用於血液透析領域,替代目前傳統的石油基聚合物透析膜材料。血液透析是維持末期腎臟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透析膜是血液透析器的核心部分。由於對血液淨化用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實際獲得廣泛臨床應用的膜材料非常少,主要有醋酸纖維素膜和聚碸膜兩大類。
  • 小型血液透析機可破進口「魔咒」—新聞—科學網
    目前腎臟疾病患者中,約兩成患者是急性腎損傷所致,在所有急性腎損傷患者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救治不及時而導致腎功能衰竭(俗稱「尿毒症」),需要終身接受血液透析。   據統計,全世界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人佔總透析病人的87%。在我國,儘管血液透析費用昂貴,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病商業醫療保險險種的建立與推廣,用於進行治療的血液透析設備需求量也穩步上升。
  • 百優達:跨入高值醫械耗材進口替代深水區,要做「大動脈人造血管...
    「國內沒有技術,人造血管難以實現國產化,只能依賴進口。」杜廣武指出難題的源頭。他補充,佔領市場的的兩大巨頭分別是邁柯唯(Maquet),佔領全球/中國70%市場;泰爾茂(Terumo),佔領全球/中國20%市場;其他佔10%。   除了核心技術被國外巨頭牢牢掌控,工藝的複雜性也無形中成了國產難的「當頭一棒」。
  • 生物製藥「生命的血液」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國產平價替代」到底有...
    生物製劑生產用培養基、藥理及基礎醫學研究用培養基,主要由原代細胞無血清培養,其開發技術壁壘最高,乾粉生產難度很大,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且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如果有國產製品替代進口,從運輸供應時間和成本控制上取得競爭空間,將成為可能突破的方向。
  • 中國首個進口乾細胞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北京2021年1月13日 /美通社/ -- 2021年1月12日,由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芝堂美科」)發起的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ASSIST)啟動會在組長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通過線上會議形式順利召開,標誌著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 湘晨自轉旋翼機取得「準生證」 打破長期依賴進口歷史
    湘晨自轉旋翼機取得「準生證」 打破我國該機型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華聲在線7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徽 李秉鈞) 記者今天從湖南湘晨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研發的XY-100自轉旋翼輕型飛機,獲得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
  • 上海光譜推出第一臺國產高端光譜儀 打破進口壟斷
    在高端科學儀器領域,我國目前仍然大量地依賴進口。為此,我國各級政府一直重視對國產高端科學儀器的扶持。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努力,由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性能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譜儀問世了,這使得環境監測、食品分析等檢測領域第一次有了國產高端儀器的用武之地。
  • 河南計量攻克顆粒標物研製 打破我國進口依賴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鬱晴 文/圖)9月16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科研項目「顆粒檢測儀器量值溯源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進行了科技成果鑑定,該項目歷經6年,攻克了顆粒標物研製技術,解決了目前顆粒數量濃度標準物質測量範圍窄、精度不高、效率低問題,打破我國該標準物質國外進口依賴。
  • 我國血液透析產業發展現狀:國產產品佔比71.4%
    274項,進口產品110項。其中進口Ⅱ類產品23件,Ⅲ類產品87件;國產Ⅱ類產品76件,Ⅲ類產品198件。以上數據可初步判斷我國血液淨化產品已十分成熟,產品數量上較進口品牌優勢明顯。圖表2 血液淨化國產與進口產品I/II/III類數量對比數據來源: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3)細分產品在設備方面,覆膜透析設備基本為國產產品,進口產品主要集中在血液透析設備、以及連續性血液淨化設備類別。
  • 我國首個進口乾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獲批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20日訊 2月19日,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CDE)籤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有關規定,經審查,2019年11月15日受理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符合藥品註冊的有關要求,同意按照提交的方案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