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21-01-18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 通訊員 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施婭雪介紹,國內血透患者對人工血管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中國的小口徑人工血管產品主要依賴於進口,此次進入臨床試驗的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是由國內科技公司自主研發,是一種用於透析的三層結構複合型人工血管。根據前期研究證實,該透析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能夠滿足臨床需求,即刻植入後人工血管未見滲血、狹窄、血栓形成,長期觀察未見其產品本身引起的滲血、排斥、感染、吻合口斷裂、人工血管塌陷、穿刺點出血等異常情況,隨訪期內人工血管通暢率均在50%以上,未見嚴重不良事件。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改變,主要組織器官未見異常病理改變。

該臨床試驗匯聚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等多家國內醫院共同參與,目標使國產人工血管早日應用於臨床,打破進口人工血管的壟斷地位,造福廣大患者,同時為提升國內核心智慧財產權技術、國家的自主創新政策做貢獻。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作為該項目的牽頭單位,體現了業界對龍華醫院血透通路中心的認可。作為國內一流血透通路中心之一,龍華醫院血管外科在血透通路的建立及維護上有豐富的經驗,全方位地涉及各類血透通路的開放手術及介入治療,為全國各地的疑難通路患者保駕護航,診治病例數在上海居首。

相關焦點

  • 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 將打破進口依賴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日電 (陳靜陳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1日披露,該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
  • 龍華醫院血管外科牽頭首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臨床試驗
    央廣網上海8月3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陳豪)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施婭雪牽頭主持的透析人工血管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這標誌著第一款國產透析用人工血管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國產原創三層結構設計人工血管正式進入臨床驗證階段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近日,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辦的「人工血管用於胸/腹主動脈重建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一項前瞻性、單中心、可行性臨床研究」,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召開臨床試驗啟動會,標誌著一種國產原創三層結構設計人工血管(商標:PuVaso)正式進入臨床驗證階段,有望改變我國人工血管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
  • ...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強生宣布進入最後階段臨床試驗,各國進展如何?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世衛組織正與中國就「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合作展開討論,中國是重要的新冠疫苗潛在供應方,目前中國已有四種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紅星新聞報導,據《紐約時報》報導,9月23日,美國強生公司宣布其研發的新冠疫苗從21日起進入最後階段臨床試驗,成為第四家獲得美國政府支持並進入該階段的疫苗研發公司。強生首席科學官保羅·施託費爾斯博士表示,年底內就能知道其疫苗是否安全並有效。
  • 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方序 2017-10-24 17:48
  • 燒傷病人或無需植皮: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
    原標題:燒傷病人或無需「割肉補瘡」:國產「人工真皮」進入臨床試驗用牛跟腱製成的人工真皮已完成小豬實驗,最快兩三年就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圖片來自浙江在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4日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燒傷科團隊研製的人工真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快三年可面世。目前,國內大面積燒傷的病人要麼選擇自體真皮移植,要麼用美國進口的人工真皮,價格昂貴。「美國的人工真皮產品,移植後存活時間要三周,這段時間內有感染的可能。
  • 國產最高等級500千伏海底電纜進入最後試驗階段
    7月14日,工作人員在進行國產交流500千伏聚乙烯海底電纜的型式試驗。   從7月初開始,國內首個國產交流500千伏聚乙烯海底電纜型式試驗在浙江舟山海洋輸電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先後經過局部放電試驗、雷擊衝擊電壓試驗、熱循環電壓試驗等多道電氣試驗項目,目前試驗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預計將在近期內完成。電纜通過試驗後,將投入到浙江寧波至舟山500千伏大陸聯網工程的使用中。
  • 國產創新藥再添「猛將」 齊魯製藥QL1706開啟臨床試驗
    PD1/PDL1雙抗:信達IBI318進入臨床試驗2019年上旬,信達的PD1/PDL1雙抗IBI318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近日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擬在患者體內開展針對血液腫瘤及晚期實體瘤的臨床試驗。據悉,IBI-318是由禮來公司與集團共同發現,並由集團負責在中國進行開發。
  • 臨床試驗變得更加實用
    一項實用的臨床試驗比較不同的透析方法。像這樣的研究將會接納更廣泛的人群,包括更多的女性以及少數民族。隨著每年在測試新藥和設備上數十億美元的投入,你可能會認為臨床試驗能夠幫助醫生們治療他們面對的病人。「但如果你這樣想就錯了。」來自美國馬裡蘭州銀泉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一名心臟病學家Robert Califf如是說。
  • 得了尿毒症,透析能延續多長壽命?臨床研究:大多在這段時間內
    由於血液是流遍全身的,隨著腎透析次數的增加,患者全身的臟器會出現損害,另外還有臨床研究證實,隨著透析次數增多,患者還可能會出現一些併發症,生活質量進一步下降等問題。 隨著人工腎臟研究的深入,未來人工腎臟正式全面投入使用,這將進一步提高需要透析的腎病患者治療的便捷性。
  • 可穿戴人工腎獲批參與臨床試驗
    據悉,WAK是洛杉磯西奈醫療中心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9年推出的一款概念產品——可穿戴人工腎WAK,近日獲得了美國食藥監管局的批准,計劃將在今年底之前參與臨床試驗據了解,WAK重量只有4.5千克,如同一臺微型透析機,病人將它綁在腰間,通過導管就能完成透析。不過目前WAK還處於原型階段,且只在義大利和英國較為有限的人體上試驗。此次臨床試驗將有16名病患參與,其中有10名將參與完整的試驗,試驗將維持24個小時,病人可以戴著WAK走動。
  • 高校研製的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等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3日,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指出,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另外,高校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南非首款新冠疫苗開始一期臨床試驗
    南非首款新冠疫苗開始一期臨床試驗; ① 南非金山大學近日宣布首個新冠病毒疫苗ChAdOx1 COVID-19開始第一期臨床試驗; ② 該試驗的目的是研究ChAdOx1-Cov19疫苗是否可以預防新冠肺炎,是否會引起不可接受的副作用,以及是否能誘導令人滿意的免疫反應; ③ 這項研究預計耗資1.5億蘭特,將在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很高
  • 貴州百靈:芍苓片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貴州百靈:芍苓片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2020-12-23 15:33:12 來源:全景網
  • 用於抗癌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15年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由達特茅斯Norris癌症研究中心Sentman實驗室開發的抗癌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細胞目前正在進行臨床
  • 一種新型結核病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德國研究人員近日報告,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結核病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該疫苗有望彌補卡介苗的不足,幫助更好地預防結核病。結核病菌可侵入肺、胃、肝等各種器官,引發病變。人類目前只能依靠1921年發明的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卡介苗預防新生兒結核病較為有效,但針對新生兒肺部結核以及成人結核病預防效果有限。
  • 幹細胞相關臨床試驗已超5000個,臨床醫學進入新的階段
    幹細胞研究經過了近60年的發展,已被廣泛應用於細胞治療、人造器官、藥物篩選和疾病模型等領域中,據ClinicalTrials.gov最新統計,幹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已超5000個項目,幹細胞將顛覆生命科學的新認知,為再生醫學帶來新的革命!
  • 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這「神器」,已步入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由清華大學李路明教授團隊研發的國產脊髓刺激器已步入臨床試驗階段,並有多位備受疼痛折磨的患者率先體驗了這項新技術效果。王勁在為臨床試驗患者做國產脊髓刺激器植入手術。1 電刺激阻止疼痛信號傳導 國產脊髓刺激器臨床試驗談起生命體徵,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呼吸、心跳、血壓等指標。實際上,在現代醫學領域,疼痛也被列為生命體徵。
  • 繼陳薇院士之後,全球第三款新冠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這也是繼 Moderna 公司的 mRNA 新冠疫苗 mRNA-1273,和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後的全球第三款正式獲批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同時也是首款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 DNA 疫苗。
  • 臨床試驗 | 十月下旬七大臨床進展你知道哪些?
    1 類新藥首次啟動臨床用於晚期實體瘤10 月 29 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正大天晴 1 類新藥 TQB2618 啟動一項治療晚期實體瘤的 I 期臨床試驗。10月30日,諾華公司(Novartis)宣布,其突破性CAR-T療法CTL019(tisagenlecleucel, Kymriah)繼去年在中國獲批臨床試驗之後,已在2020年9月成功入組第一位中國受試者。根據公開資料,Kymriah是一種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療法,是全球首款獲批的CAR-T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