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相關臨床試驗已超5000個,臨床醫學進入新的階段

2020-12-05 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幹細胞成為生物界的研究熱點

人類最早發現幹細胞是在19世紀,德國科學家在研究傷口炎症時首次發現並提出幹細胞的概念,但真是開啟幹細胞的研究是在於20世紀60年代,成體幹細胞成為生物界科學家研究的主流,開啟了生物醫療新世代。

幹細胞研究經過了近60年的發展,已被廣泛應用於細胞治療、人造器官、藥物篩選和疾病模型等領域中,據ClinicalTrials.gov最新統計,幹細胞相關的臨床試驗已超5000個項目,幹細胞將顛覆生命科學的新認知,為再生醫學帶來新的革命!

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價值

幹細胞為什麼能成為新寵?

在科學家鍥而不捨的探索下,幹細胞的無限增殖、分化潛能和免疫調節特性被發掘和應用,幹細胞的臨床應用途徑不斷拓展,使其成為生物醫療領域的新寵。

幹細胞的3大特性:

1.幹細胞的無限增殖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複製的原始細胞群體,理論上具備無限增殖的特性,可在體外進行大規模分離培養和純化,間充質幹細胞是現階段開展臨床研究的主要幹細胞類型,原因之一是其來源廣泛、易獲得分離。

2.幹細胞的分化潛能

幹細胞是未分化不成熟的細胞,科學家已建立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為十餘種不同類型細胞的方法。幹細胞可分化為肝細胞、胰島細胞、神經元、軟骨細胞、骨細胞等,為人造器官、疾病模型和退行性疾病的細胞療法提供豐富的功能細胞資源。

3.幹細胞的免疫調節

研究表明,幹細胞主要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機制來實現免疫調節功能,參與機體炎症反應、氧化應激和抗纖維化等生理和病理過程。科學家在體外培養中發現幹細胞的上清液具有豐富的免疫調節蛋白因子,並且這些細胞因子在免疫疾病中展示了良好的抗炎效果。

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細胞因子

我國幹細胞的臨床研究進展

我國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幹細胞轉化研究扶持政策,幹細胞在國家正確指導下正迎來歷史上最好的快速發展期。

幹細胞政策支持

我國已將幹細胞寫入《「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2019年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共發布近30部相關法規政策,政策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大力發展細胞產業。

科研基金扶持

國家科技部在2016年設置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試點專項,並且每年開展一次幹細胞項目申報,2020年擬優先支持9個研究方向,國撥總經費2.3億元,預計近5年資助基金超26億。

幹細胞科研成果豐碩

我國自2018年起開啟了幹細胞新藥申報工作,截至目前為止(2020年5月)我國NMPA已連續獲得8個幹細胞臨床批件,力推幹細胞的臨床轉化與應用。我國幹細胞臨床研究取得諸多突破性進展,掌握很多幹細胞的關鍵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幹細胞研究已成為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引領著生物醫學領域新的變革,臨床醫學進入了新的階段,造福人民大眾。

我國幹細胞臨床研究的最新進展

相關焦點

  • 資訊:2020年最新增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13個,已增至87個
    據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最新發布,2020年11月我國新增3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13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截至目前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共87個!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可分化為多種功能細胞,再生各種組織和人體器官,並且幹細胞還具有免疫調節和低免疫原性,因此在醫學界常被稱為「種子細胞」或「萬用細胞」,為許多疾病的防治帶來新的臨床思路。
  • ...進入臨床三期試驗,強生宣布進入最後階段臨床試驗,各國進展如何?
    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世衛組織正與中國就「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合作展開討論,中國是重要的新冠疫苗潛在供應方,目前中國已有四種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紅星新聞報導,據《紐約時報》報導,9月23日,美國強生公司宣布其研發的新冠疫苗從21日起進入最後階段臨床試驗,成為第四家獲得美國政府支持並進入該階段的疫苗研發公司。強生首席科學官保羅·施託費爾斯博士表示,年底內就能知道其疫苗是否安全並有效。
  • 九芝堂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啟動 幹細胞作為藥物用於臨床邁進一步
    此次臨床研究為「評估向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單次注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多中心、盲法、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的Ⅰ/Ⅱa期研究」,目前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北京天壇醫院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並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備案。北京美科與北京天壇醫院認為已經具備啟動臨床試驗的條件。
  • 幹細胞行業新政出臺 臨床應用仍被嚴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辦法(試行)》規定,按照該辦法完成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不得直接進入臨床應用。僅醫療機構可臨床研究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由於具有增殖和分化的特性,幹細胞作為「種子」細胞可參與細胞替代和組織再生。
  • 國內首個進口乾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啟動,九芝堂開拓千億市場又進一步
    幹細胞治療有突破2020年7月6日,九芝堂美科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下稱「天壇醫院」)正式籤署臨床試驗合作協議,標誌著中國首個進口乾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啟動,適應症為「缺血性卒中」。該試驗為一個評估缺血耐受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it-hMSC)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後遺症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主要研究者為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王擁軍教授。試驗中,受試者將接受單次注射it-hMSC,評估it-hMSC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幹細胞療法修復的3個臨床佐證,應用前景可期
    ,幹細胞療法為半月板損傷患者帶來了新的臨床方案。03幹細胞療法修復的3個佐證大量基礎研究已經發表在再生醫學領域,研究人員開始轉向臨床研究,開展各項臨床試驗1.幹細胞療法修復膝關節半月板試驗人數:N=18人(Ⅰ期臨床試驗階段)試驗方案:關節腔內注射2×106(低劑量)、10×106(中劑量)、50×106(高劑量)個幹細胞,隨訪6個月,檢測半月板修復情況。
  • 最有希望進入臨床應用階段的種子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認識一下?
    根據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站的數據,每年批准的幹細胞相關的國自然課題數量從2009年開始直線上升,並在2016年達到頂峰(658個),最近幾年則仍保持在平均每年500-600個的較高水平,可見幹細胞研究的火熱。與普通成體細胞不同的是,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特性,這種特性讓幹細胞在某些領域的研究具有其他細胞所不具備的優勢。
  • 九芝堂幹細胞新藥研發獲新進展,將與天壇醫院開展臨床試驗
    1、針對國人減壽第一病因,幹細胞新藥研發新進展公告顯示,該研究全稱為「評估向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單次注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多中心、盲法、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的Ⅰ/Ⅱa期研究」,目前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天壇醫院已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並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備案。
  • 九芝堂美科與天壇醫院籤署協議 首個進口乾細胞新藥臨床試驗將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7月7日訊 7月6日,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芝堂美科)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以下簡稱天壇醫院)籤署了臨床試驗協議。該臨床試驗是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新藥治療缺血性卒中的臨床試驗。
  • 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發展進入新時代 博雅許曉椿團隊推動臨床轉化
    原標題:博雅許曉椿團隊:推動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 為疾病治療帶來新選擇近年來,我國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取得了新進展。根據CDE官網最新信息,目前國內已經有近10項間充質幹細胞新藥臨床試驗申請通過了默示許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不僅是間充質幹細胞,而且它們的副產物都可以作為藥物製劑發揮治療作用。
  • 免疫細胞治療 臨床有效率已超50%
    截至2015年底,深圳已成功引進「孔雀團隊」和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83個,其中「孔雀團隊」64個,確認的「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1364名。今年第一批孔雀團隊引進方案將新引進14個團隊。在已引進的團隊中,已有19個實現產業化,實現銷售收入累計超過25億元,上繳稅收超過1億元,政府的股權投資也初見成效。
  • 自體幹細胞製劑REGEND001新藥臨床獲CFDA受理,吉美瑞生開啟新藥...
    近日,由吉美瑞生集團核心平臺江西省仙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REGEND001細胞自體回輸製劑的臨床試驗申請已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受理號為CXSL1900019。REGEND001細胞製劑是全球首個針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自體幹細胞產品,是幫助呼吸系統再生的幹細胞產品,也是中國首個受理的自體幹細胞產品。吉美瑞生於2015年7月成立,公司首席科學家由左為教授擔任,是一家專注於人體器官再生醫學業務的高科技公司。
  • 用於抗癌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15年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由達特茅斯Norris癌症研究中心Sentman實驗室開發的抗癌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細胞目前正在進行臨床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11年美國幹細胞公司使用HuCNS-SC對12例T2~T11SCI患者進行臨床Ⅰ/Ⅱ期移植試驗,NSCs直接注射到患者脊髓損傷處吻側和尾側,注射2000萬個細胞,分6~8次移植,結果顯示HuCNS-SC移植有很好的臨床安全性與耐受性,而且有7例患者感覺節段有提高;該團隊還在2014年對17例C5~C7SCI患者進行細胞劑量和安全性的Ⅱ期臨床試驗,患者分4~8次接受1500~4000個萬細胞注射,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研究概述
    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作為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在組織修復、免疫調節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能,而針對MSC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治療方面的作用,來自臨床前以及臨床的大量研究也已經積累許多有益進展。本文對當前MSC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
  • 博雅李詣書:推動胎盤等圍產幹細胞的臨床轉化 助力醫學發展
    2020年,由於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中取得顯著療效,幹細胞概念被推向了新的高潮。國內外相繼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的臨床研究,並且已經有多個臨床研究結果報導。胎盤等圍產組織作為幹細胞的理想來源,越來越受到重視。  疫情期間, 49歲的百老匯布景設計師愛德華.皮爾斯在新冠病毒感染後由於器官衰竭病情逐漸惡化,住院4天後就戴上了呼吸機。
  • /難治T-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IIa期臨床研究獲中美兩國臨床試驗許可
    APG-115是首個在中國進入臨床階段的MDM2-p53抑制劑,正在中國和美國展開多項治療實體瘤及血液腫瘤的臨床研究。APG-2575是亞盛醫藥自主研發的新型口服Bcl-2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通過選擇性抑制Bcl-2蛋白來恢復腫瘤細胞程序性死亡機制(細胞凋亡),從而達到治療血液及實體腫瘤的目的。APG-2575對Bcl-2具有高度的選擇性。
  • 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開展的臨床試驗越來越多
    更多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明年(2019年),心臟外科醫生計劃將3塊由iPSC衍生的心肌片植入到心臟病患者的心臟中,而Takahashi希望到2022年再治療6名帕金森病患者。這些臨床研究都處於最早的測試階段。他補充道,「在我們的臨床試驗中談論[這些細胞的療效]還為時過早。」
  • 最新臨床研究 幹細胞有效修復糖尿病腎損傷
    幹細胞具有向腎組織細胞分化潛能,對腎臟損傷和修復具有積極作用,成為修復糖尿病腎損傷的臨床方法。 用於糖尿病腎損傷的幹細胞,可在腎臟可分化為多種腎臟細胞,替代受損的腎臟細胞;在胰腺內可分化為胰島細胞,提升胰島細胞數量及改善胰島細胞功能。
  • 靶向癌症幹細胞臨床新藥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今天,生物製藥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宣布,美國FDA已授予其臨床新藥 SL-401 突破性療法認定。該新型藥物可靶向白介素-3受體(interleukin-3 receptor ,CD123),用於治療急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腫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