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水來
全世界空對空飛彈開路是德國人,但是德國人實驗都沒有做完就被美國人俄羅斯人將人和資料廠房設備一掃而空,回家開整。
山寨的結果,美國人很快放棄了德國人的路子,走上完全獨創,開發出了AIM-4獵鷹飛彈,這是美國第一種批量生產空空飛彈,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攔射空空飛彈,第一個吃螃蟹的,最後吃了那啥,在越南戰爭中幾乎是顆粒無收,世界第一空空彈,幾乎犯了無數低級錯誤,比如彈頭威力太小,控制系統供電時間太短,電子設備極端不可靠,當然開路先鋒也有也不是全黑,它開創的三角翼加尾舵總體氣動布局,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往後延續影響了30年左右,就氣動布局而言,獵鷹很快就死了變垃圾,但是獵鷹的子孫還不少,美國海軍F14戰鬥機標配射程200公裡的不死鳥飛彈,俄羅斯米格31配備的不死鳥斯基AA-9飛彈都與之類似,而且就制導方式而言,AIM-7麻雀飛彈,也採用了類似的半主動雷達制導,不過氣動布局換成旋轉彈翼樣式。
AIM-4獵鷹飛彈,空空飛彈的世界老大,經驗不足,迅速撲街,但是氣動和制導技術還是迅速保留下來了
AIM-54不死鳥飛彈,採用了和獵鷹類似氣動布局,但是換了主動雷達導引頭,性能飄紅頂天
俄羅斯米格-31的標配飛彈,AA-9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依靠米格31的碩大雷達功率照射,射程很遠
麻雀飛彈也採用了半主動雷達制導模式,旋轉彈翼控制,50年代一直用到90年代才被aim-120飛彈取
AIM-120飛彈吸取了不死鳥飛彈的導引頭和麻雀的外表,推陳出新,成為世界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王牌
在AIM-4飛彈緊鑼密鼓進行的過程中,也有不甘寂寞的工程師遠遠看不上政府贊助的垃圾項目,自己獨創,在車庫裡面搞出來劃時代的AIM-9紅外製導響尾蛇飛彈,技驚天下,響尾蛇飛彈幾個創新,一個就是紅外導引頭,鴨式布局,尾部陀螺舵設計,系統簡單明快,容易使用,過載大,命中率高,價格便宜,全世界的近距紅外空空飛彈幾乎也被籠罩了30年。
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飛彈,設計簡單,殺傷力大,命中率高,可謂世界紅外近距格鬥飛彈的霸王,經久不衰
俄羅斯AA-2紅外格鬥飛彈,直接就是美國掉在中國的AIM-9B飛彈山寨版本
以色列的怪蛇飛彈,除了個頭加粗多裝藥,導引頭做小小改進外,和原版響尾蛇差不多,中國大量引進仿製
法國在二戰後遭受了重大損失,戰後恢復,追趕美國俄羅斯,非常辛苦,第一款2倍超音速戰鬥機幻影3,經過千錘百鍊出來,在中東戰爭中遭受了嚴重的挑戰,戰功累累,就一舉成名,不少人不知道的是,法國飛彈也同樣出彩。
美國主力戰鬥機F4掛載麻雀飛彈揚威耀武的時候,法國人也努力追趕,當然,在AIM-4獵鷹飛彈的影響下,推出了R530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
F4鬼怪戰鬥機半埋掛載4個麻雀飛彈,掛架外掛4個響尾蛇飛彈,這是60年代最強對空作戰配置
幻影3戰鬥機機腹中心線掛載R530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機翼外側是2枚R550近距紅外製導飛彈
對於軍事家來說,武器好用又省錢是最佳選擇,尤其是不同型號之間能通用部件更好,50年代開始美國人搞的空空飛彈紅外雷達雙頭互換設計類似,法國人60年代也迅速跳坑了,跟著獵鷹跳,R530飛彈有半主動雷達和紅外兩種型號,可以在一個彈體上進行換頭遊戲,作為法國第一種自主設計的中距飛彈,最後也算過得去。
由於當時的技術局限,飛彈做的比較粗,0.26米,而且彈翼翼展比較大,達到1.1米,阻力比較大,飛彈重量200公斤,而且最初版本飛彈過載也比較低,才15g,比較容易被敵人甩開,這也是第一代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的通病。
換了紅外頭後,由於頭部比較粗,阻力比較大,飛彈速度很悲劇,11公裡以下才1.2倍音速,11公裡以上可以到2倍音速,紅外頭性能比較普通,只能在中高空晴天才比較好用,和響尾蛇飛彈相比幾乎等於撲街。
麻雀飛彈不斷推陳出新,發動機和制導系統不斷的改進,射程不斷提高,ABCDEF不斷升版,法國的R530也不斷的改進,到了70年代發展出了超級530飛彈,這時候就徹底脫離原來AIM-4獵鷹的總體氣動大坑,轉而投向美國海軍標準防空飛彈的大坑。
超級530飛彈,經過一番努力,大改氣動,過載和速度有了較大提升,比較成功
法國人山寨獵鷹飛彈撲街,立即另闢蹊徑想辦法,直接把目光盯到了美國海軍標準飛彈上
530飛彈幾乎和原版獵鷹飛彈一樣,指標比較爛,只好另外想辦法,在認真研究了美國海軍標準飛彈的基礎上,他們及時修改總體設計,採用了類似標準飛彈的氣動布局設計,採用了長條的邊條彈翼設計,這種彈翼升力大,阻力小,邊條和彈身連接很長,同時也加固了彈體結構,所以飛彈能做比較大的機動,而且由於彈翼的整流作用,尾部舵面控制效率比較高,俄羅斯的SA11飛彈也迅速跟進,我國引進俄羅斯的SA11飛彈技術開發出了紅旗16防空飛彈。
為啥沒有採用麻雀飛彈的設計,估計有些理由,麻雀飛彈採用彈翼偏轉控制,彈翼尺寸巨大,3-4倍超音速下偏轉,需要舵機功率比較高,舵機尺寸重量就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而法國的雷達導引頭技術差美國不少,重量下不來,假如採用類似的麻雀飛彈總體設計,在尺寸重量嚴格限制的情況下,舵機功率上不去的話,那就傻眼了,採用標準飛彈的設計阻力比麻雀飛彈的大點點,但是舵機功率就沒有那麼誇張,外加尾部舵面控制,距離重心比較遠,需要的舵機功率也成倍減小。
超級530飛彈在原版503飛彈設計不理想的情況下迅速調整設計,大大提高了飛彈性能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半主動雷達飛彈R27採用了蝶形彈翼設計,這種彈翼個頭很大,但是操縱功率小,使用怪招也順利克服了舵機的問題,但是帶來很大的阻力問題,載機掛載和飛彈射擊都有影響。
俄羅斯R27飛彈,跟著麻雀發現大問題,及時調整設計躲過一個大坑,當然也跳了另外一個坑
超級530動力裝置是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30-35公裡,最大速度4.6倍音速,使用高度25000米,最大過載20g,制導方式半主動脈衝雷達,超級530出現之後和麻雀飛彈還是有差距,繼續改進,最終版本530D最大速度5倍音速,最大過載30g,最大射程40公裡,和同時代麻雀飛彈比較接近。
我國當年和法國建交後,戴高樂總統很大方的賣了R530飛彈,現在樣品還在某軍工院校實驗室裡面睡大覺,產品外觀質量好到沒朋友,幾十年過去了,導引頭某部件還是銀光閃閃,堪比鏡子。
我國當年為啥不要R530飛彈生產線,理由估計是價格問題,而且R530飛彈比較粗,性能也差麻雀一些,我國引進了義大利版本的麻雀阿斯派德飛彈,當然山寨幾十年才成功,叫霹靂11飛彈,極其黑色幽默的是,成功的時候也是死亡的時候,更先進的主動雷達制導飛彈霹靂12飛彈幾乎在同一年面世。
悲劇的國產版本麻雀霹靂11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成功之時就是死亡之時
530飛彈數據表,可以看出逐步提高,小步快跑,距離美國王牌麻雀飛彈差距不大
法國二戰後花了很久才恢復元氣,國防科研投入嚴重不足,但是為了自強,自尊,還是咬緊牙關緊跟美國俄羅斯的步伐開發各種先進武器,走了些彎路,但是及時做修正,還是值得我們學習。
基礎差,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以爛為爛,不思進取。
上面說完馬特拉530的歷史,再說說法國530,550飛彈進化到米卡飛彈的歷程。
大家都知道響尾蛇飛彈是世界近距格鬥飛彈鼻祖,自從50年代問世以來,世界各個紛紛以各種方式表示敬意,仿製品層出不窮,蘇聯AA-2飛彈,直接仿製美國響尾蛇AIM-9B飛彈,我國也在繳獲的AIM-9B飛彈上開發了霹靂5紅外飛彈。
美國響尾蛇飛彈,一個意外驚喜,車庫裡面工程師的天才獨創
在世界上瘋狂的仿製浪潮中,法國人走出了一條獨有的路子,最初法國人跟隨美國獵鷹飛彈的腳步,開發了紅外雷達兼容的R530飛彈,一彈兩頭,省錢省事,但是現實很殘酷,飛彈性能很爛,裝備紅外頭的530飛彈,笨重,速度慢,機動過載很差,價格貴,阻力大,命中率低,幾乎一無是處。
R530飛彈,一彈兩頭,想得很美,結果很慘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法國人沒有自暴自棄,重走回頭路,山寨響尾蛇,丟不起那個人,法國人是有高度文化藝術修養,特別標榜獨創精神,所以,從1969年開始,他們開發了R550魔術飛彈,一舉碾壓美國響尾蛇飛彈BD型號,在R550飛彈成功的情況下,他們又開發了魔術2飛彈,也非常成功。
R.550「魔術」紅外近距格鬥飛彈於1969年開始設計,1975年正式裝備法軍,曾出口到18個國家,性能比美國早期的「響尾蛇」AIM-9B、D要好。1985年,法國開始裝備R.550「魔術」的改進型「魔術」2,某些性能優於美國的AIM-9L。兩型彈都採用紅外製導,「魔術」2型導引頭可與機上雷達同步,發射前即已跟蹤目標,可全向攻擊。
美國人獨創出響尾蛇飛彈,法國人也獨創出魔術飛彈,雙鴨翼是一大發明
魔術飛彈的主要亮點是,氣動設計比較新穎,在響尾蛇飛彈的技術大膽改進,採用了雙鴨翼布局,在固定三角翼後面緊跟一個斧頭形狀操縱面,這麼設計有很多好處,阻力小,過載能力大,和響尾蛇飛彈單獨的鴨翼比較,舵面可控迎角有了很大提高,當然原因很簡單,就是前面固定三角翼整流帶來的好處,氣動結構做了一個小小的改進,實際性能就得到了很大提高。
尾部也採取了不同與響尾蛇飛彈陀螺舵的設計,四個固定尾翼完全裝在一個空的套筒上,套在彈體上自由旋轉,彈體前方傳來的擾動氣流,一切都與我無關,這也是一大亮點。
美國響尾蛇飛彈出來的時間久了,戰果纍纍,大家都知道如何對付,就是太陽和人造太陽。朝著太陽飛,30度之內,響尾蛇是完全瞎眼的,這是作戰時候人所皆知的秘籍,當然也不是任何時候都方便找太陽,陰天就得靠人造太陽了,何為人造太陽,就是閃光彈。
真太陽和假太陽都是近距紅外飛彈的天敵,全世界的飛彈設計師日思夜想的妖魔
如何對付真假太陽,魔術飛彈專門做了設計,調製器和信號處理器的設計具有抗幹擾和目標分辨能力,而且將近20年沒有好用的格鬥飛彈用,法國人給響尾蛇簡單高效的設計刺激的不輕,也對紅外導引頭做了大膽的改進,如紅外導引頭光學系統僅採用1個活動部件,即慣性很小的初級平面反射鏡,從而加快了掃描速度。
魔術飛彈70年代出品,到了1980年代,法國人開始開發陣風戰鬥機了,這個時候就面臨著選擇的困難,法國現在有530D中距離半主動攔射飛彈和R550魔術近距格鬥紅外飛彈,下一代的武器是和美國人一樣採取半主動麻雀飛彈升級為主動雷達飛彈AIM120和AIM-9L升級到9X?
紅外頭的米卡飛彈,過載能力強,射程遠
經過深思熟慮,法國人還是決定在530D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同時推出紅外雷達頭通吃的飛彈米卡!
這個設計在之前的530飛彈上做過嘗試了,死的很慘,但是為啥法國人還是發瘋,要繼續撞牆呢?
當然,發瘋要有發瘋的本錢,法國人認為他們找到了雷達彈和紅外彈兼容的設計途徑。紅外彈和雷達彈不同的就是,雷達彈比較重,大部分200公斤,而紅外彈很輕,90公斤左右,雷達彈射程遠,30公裡到60公裡,紅外彈很近,實用射程就是3-4公裡,而且麻煩的是,雷達彈笨重,過載小,大多數30g,紅外彈過載大40g起。
米卡飛彈的屁股,看得出來有4個推力矢量作用的燃氣舵面,這是高過載之本
在這麼多相互矛盾的要求之下,法國人還是認為他們可以輕鬆搞定這些問題,理由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他們有先進的雷達導引頭和紅外導引頭,直徑和重量都非常小,可以將兩種不同的導引頭安裝在一個比較小直徑的彈體上。
米卡飛彈的成功開發,給了法國人更大的信心,在此之上,又開發了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版本的米卡,和紫菀艦載遠程防空飛彈。
基本不用咋折騰,米卡就由空轉地,做近程垂直發射地面防空防空飛彈,打靶效果還是很好
法國新一代遠程艦載防空飛彈紫菀30,幾乎就是一個碩大的助推器上面頂一個米卡飛彈,雷達頭都一樣
米卡飛彈很好,但是那裡不行,就是價格不行,法國貨的歷來在這裡不行,精雕細琢,價格爆表。
軍工圈—軍工行業第一公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