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我的經驗看,一個人想在今天的世界活得好、活得幸福,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只要讓自己看起來和人們是「同類動物」就可以了。人們都喜歡同類,排斥異類,把擁有的與同類分享,而把敵意和刀子送給異類。國與國,人與人,動物與動物,莫不如此。但是,真的做起來我們又經常發現,這太難了!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換言之,人的性格、欲求、希望以及面臨的情勢總有諸多的不同和差異。所以,你當然不想變成「我」,或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一件事情。我也並不會真正地將自己變成「你」,用你的思維和立場來思考問題。換位思考總是極難的,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院子裡,帶著窺視和竊取的目的觀察對方的院子,考慮的是用什麼辦法擴大自己的院子,而不是把雙方的院子連成一體。一件事情尚且有或大或小的分歧,何況許多的事情串聯起來,在漫長的社會化生活中還要讓一個人變得像水一樣柔軟、像風中的花草一樣總是擺向其他的方向,那真的是無比艱難!「我想做我自己,我不想跟你一樣!」「嘿,你不是我的人,我對你有著警惕!」「為什麼你不同意我的想法?我認為方案A才是對的。」「你侵犯了我的利益!」「這是我的地盤,請你不要靠近。」你看,隔閡就這樣產生,並且越拉越大了。有一次,我參加一家企業的管理層培訓,順便去看望了我的大學導師。導師跟我講了一件他不久前的見聞:他的兩個得意弟子,在大學時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共同研究學術項目,成績斐然。但是工作以後不到半年,就勢同水火,互不相容,關係搞得很糟,而且各自的前程也都耽誤了。究其原因,也不過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可是導致的裂痕十分驚人,直接促使兩人分道揚鑣,再也不把對方視為知交好友,從以前的合作者變成了今天「有你沒我」的競爭對手。導師對我說:「當人走進社會以後,原本並不起眼的很多細節就變得陡然重要起來。它們在昨天不值一文,絲毫不會影響人們之間的關係,這時卻突然成了左右人們情緒和影響人與人之間關係前景的攔路石。同樣的一件事會在社會環境的變化中進行動態的發展,昨天不在乎的事情,今天可能就讓人們非常計較。這不但是信任和取捨的問題,更關係到你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互相的價值觀和個性的理解。這對一個人能否適應社會、駕馭社會並成功地取得成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可能許多人想表達和想追求的是如何在這個社會中混出來,在激烈的競爭中怎樣取得成功,名利雙收。金錢、名聲和地位也許是更多人關注的重點。但其實,在社會中如魚得水,並不代表著你要獲得多麼巨大的物質成功,或者擁有多麼高的名聲。人們最關鍵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的做法、生活態度和為人處世的原則獲得人們的認可——至少是你身邊的人,使你在你的圈子裡得到一片立足之地,讓他們在談及你的時候,至少不會充滿鄙視,而是由衷地萌生一種敬意。或者,當人們提到你的名字時,大家會不由自主地覺得:「這個人還不錯。」我們可以捫心自問,即便得到這麼一句簡單的評價,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恐怕大多數人對此並不自信吧!因此,做人做事的目標有時就是這麼單純,不過是讓自己在大眾的眼中得到一個起碼不壞的評價,這已是很大的成功。做一個好人,同時也做一個讓惡人和壞人懼怕的人,你就能在社會中混出一片天地。當然,這不意味著你會有多少朋友,能取得多大的物質成就,比如升職和賺錢,而是說,你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奠定了一個非常雄厚的基礎,得到了一把打開社會寶庫的鑰匙:裡面應有盡有,你盡可以施展才華,通過正大光明的手段爭取你應得的收穫!請相信,本書決不會教給你「治國平天下」的手段——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和野心,也無此必要;本書也不會讓你學會「對付好人」和「不擇手段」——這並非玩轉社會與獲取世俗成功的最好的辦法,儘管我們必須用一些非常規策略保護自己,但也僅限於自衛而已。我們在本書中談到的,都是一些無害而又聰明的生存謀略。它們會幫助你更加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的本質,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使你可以制定貼近實際的事業、友情和同僚策略。協助每一個人在跨進社會時做好自己的定位,並讓自己的每一步都儘可能地少犯錯誤、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