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如果你不是網紅,你能在微博上以一隻動物的名義單發一句話引起4萬網友的轉發嗎?宗唯伊可以。在月球車玉兔發生故障的那天,她在月球車玉兔的微博上一句「啊……我壞掉了」的文字微博就有這樣的影響力。
「不過,在微博的評論裡,很多人都只是在說,『啊,你好萌,啊,兔幾,你說話了……』我想科學傳播這件事真的任重道遠。」宗唯伊無奈地說道。
「一開始是小姬想到的點子,看到國外很多航天機構會以擬人的方式為太空飛行器開帳號,在匯報進度的同時又能有趣地傳播科學知識,我們也很想去試一試。」小姬是新華社的記者姬少亭,也是宗唯伊的好朋友,決定做這樣一個微博後,宗唯伊成了主要的運營人員,她們借用2013年月球車玉兔的名頭就這樣捯飭了個微博。
「那個時候我負責MOOC學院市場這邊的工作,運營微博通常是利用下班的時間,還要問很多專業人士的意見,常常要熬夜。可能你看到的只是幾句話,一幅圖片,但在背後,因為想做嚴謹的科學傳播,哪怕只是一幅圖也會考慮從兔子的視角看日食時月球上應該是紅色的,月球車的方位、視角,月球的狀況等很多問題。」關於每條微博的發出,宗唯伊總有話要說,在她發出的每條玉兔說的話後面似乎都有一個嚴謹的故事。「那月球車壞掉了之後呢?你怎麼發微博?」我問,她表示她一直會關注國外天文愛好者的網站,當愛好者們能收到玉兔的信號時她就會趕忙發一條微博,而如果有什麼實時熱點又沒收到信號時,她就會以夢話的形式完成播報。
隨著月球車玉兔微博的受關注,具體有多少人因此更關注科學了或許無法量化,「兔幾」紅起來倒是事實。這個微博的粉絲們總會守在月球車玉兔的微博底下,一旦更新微博,不少粉絲會在第一時間留言,表示看到「玉兔」說話了很開心,並送去自己的祝福,也有不少科學界人士關注著這個不加V的微博,找找微博裡是否有科學硬傷。她作為幕後主要工作人員也被很多媒體邀請接受採訪、上節目,人們也對玉兔的真實模樣感到好奇。「但我一直是拒絕的,我希望大家更關注科學本身、更關注玉兔與航天,留些幻想而不要直接看到我。」對於科學傳播,宗唯伊更顯示出一種執拗個性,對於事情執著堅持,對於所堅持的決定卻基本不留商量的餘地。
但似乎在普通人眼裡,月球車玉兔還只是只萌兔。「我是真的很注重反饋的人,你別看評論上千上萬,我真的會一條一條去看的,每次看到那麼多人留言當然會很有成就感啊,所以雖然這不是工作我依然樂在其中。」說完這話宗唯伊笑了笑。「但久了也會有些矛盾,似乎關注科學的人總是很關注,他們會很認真討論我發的每一條微博,找找有沒有科學硬傷,但不關注科學的人或許還是不關注,我每回解決所有問題問完專家後發出微博,他們在下頭的留言依舊一個樣,"啊!兔幾,你又說話了"之類的。」說完,她又笑了。
事實上,製作月球車玉兔微博以前讀科學傳播的她已經策划過很多很多科普類活動,如此前傳播度甚廣的抗謠性測試以及理科生的三行情書大賽。而對於活動的評價,她有著自己的判斷。「我最喜歡的還是抗謠性測試,這是我來果殼網做的第一個活動,也是我認為最達到科學傳播效果的一個。」宗唯伊說。
果殼網創始初期主要以活動和渠道合作的方式吸引用戶,當年恰逢日本福島核震,大波民眾哄搶買鹽,果殼網與新浪微博合作謠言粉碎機的活動來進行科學傳播,而扛謠性測試則是宣傳「謠言粉碎機」的一系列活動。當時他們做了很多期,內容為生活中各類謠言,形式為測試,讓受眾自行測試自己有沒分辨抗謠言的能力。「如果你直接告訴人們科學知識,或許因為本身對科學知識就不感興趣不會去關心,但如果你告訴他們"你有可能被騙了",這些與自身利益攸關的事就很容易引起大家的興趣,通過檢驗答案的方式告訴他們知識,那次效果特別好!」宗唯伊解釋道。
而對於廣泛流傳於人人網,朋友圈以及微博的「理科生三行情詩大賽」,宗唯伊卻不那麼肯定。「問題還是和月球車玉兔一樣,了解知識的人很喜歡,不了解知識的人也會喜歡,但科學傳播的效果似乎還是一群人在自high。」她說。
果殼網的口號是「科技有意思」,這與宗唯伊的想法不謀而合。宗唯伊是果殼網的第35個員工,她表示當時果殼特別吸引她的就是以公司商業化的形式去支持科學傳播,並向大眾傳播的理念是科技有意思。「我認為科學傳播是應當有資金去支撐的,得有物質基礎,而這件事不應該是小眾的,在中國,科學的精神太缺乏了,所以我們應該讓大眾知道科技是很有意思的也是應該被提倡的。」
宗唯伊回憶道,在沒加入果殼之前她就是一個習慣刨根問底的人。「我很受不了周圍的人因為聽信謠言或者信奉一些不科學的生活習慣糊裡糊塗地活著,在中科大讀書時,我發現甚至是那些理科做研究的學生也有許多在相信一些謠言,並沒有把學到的知識以及科學方法運用起來去分析問題。」宗唯伊說。
那麼,這樣的她加入果殼網雖然契機是偶然的,但發生這件事卻很必然。當時她突然想了解餃子為何煮熟了會飄起來,她上網檢索卻一直沒得到比較考究的回答,直到她看到了科學松鼠會。「我看到那個頁面裡一群物理還有其他學科的專家就餃子煮熟了會浮起來這件事討論了幾天,瞬間就覺得好有意思,頁面邊上果殼網正好在找實習生,我馬上把簡歷發過去了。」宗唯伊打趣地說道。而這一待就是四年直到今天。
目前,宗唯伊正擔任著果殼網MOOC學院的負責人,在採訪的最後她依舊念叨著學習與科學傳播。在MOOC學院這個平臺上,知識被更成體系地提供給受眾,而這些知識也將不局限於科學,還有各類職業培訓等。她和同事們也在MOOC學院的社群裡實驗一些群體學習的方法,參與者通過學習過程中持續的打卡、交流、互相監督,來提升堅持完成學習的比例。「我也認為自主學習有時候是有一些反人性的,就像運動減肥一樣,那麼我是模擬運動型產品去設計它,讓學員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些成就感,並能與同學交流。
如同此前的做科學傳播一樣,她也在努力讓學習與知識本身變得更有意思。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