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數學家夏志宏:我的存在表明南方科技大學還是非常開明的

2021-01-15 澎湃新聞

「我在學校裡面可能是最outspoken(心直口快)的,副校長湯濤就說,南科大有夏志宏的存在,表明我們還是非常開明的。」南方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夏志宏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道。

專訪後,他參加未來論壇深圳峰會,與其他7名科學家暢談深圳能否在科學和高新技術產業超越舊金山。此時,距離他從美國西北大學回國籌建南科大數學系,差不多過去了3年的時光。

八學者共話深圳,左起:饒毅、陳十一、盧煜明、田剛、王曉東、夏志宏、薛其坤、楊強

夏志宏,年少成名。他19歲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26歲破解了懸疑近百年的龐勒維猜想。楊振寧曾評價:「在南大諸多學子中,做的最出色的有兩位,一個是搞天文的,一個是搞數學的。」「搞數學的」是現任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田剛,而「搞天文的」夏志宏,最終也成了一名數學家。

巧合的是,龐勒維猜想就是一個從天文領域發展而來的數學問題。這個問題通俗化的闡述是:在一個萬有引力系統中,其中某一個天體是否可能在有限時間內跑到無窮遠?

法國數學家龐勒維(Paul Painlevé)在19世紀末證明,三體問題(比如日、地、月組成的三個天體系統)的奇點必須是碰撞解,即天體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跑到無窮遠。但他提出猜想,當N大於3時,N體問題存在非碰撞的奇點解。

宇宙中的三體問題

1988年,師從美國西北大學數學家薩瑞(Donald Saari)的夏志宏在博士畢業論文中找到了一個五體問題的非碰撞奇點。也就是說,給定系統中五個質點特定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其中質點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在有限時間裡跑到無窮遠。

這篇文章被投遞到《數學年鑑》(Annals of Math)後,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沒有一個審稿人敢肯定證明是對是錯。直到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馬瑟爾(John N. Mather)專門開班討論了一個學期,最終得出了結論。論文發表在1992年的《數學年鑑》上,給龐勒維猜想劃上了一個句號。

1994年起,夏志宏擔任西北大學數學系正教授。他曾多次拒絕擔任該校數學系主任的邀請:「我說我對行政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所以就不願意幹。我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不過,這位出生於蘇北東臺農村的數學家,在北美經歷了年少成名與事業紮根,「三十多年沒有寫過中文」後,卻在52歲時受陳十一校長邀請,選擇了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開啟了作為管理者的新篇章。

夏志宏

夏志宏高考時的第一志願本是清華大學,應母親「不能去北方」的要求換成了南京大學。如今,在遠比江蘇更南的南海之濱,初夏午後的陽光明媚,夏志宏用活潑的語調向澎湃新聞講述了他對於大學行政一些「有意思」的觀察和思考。他的眼睛本就較常人為大,眼鏡片更扭曲了光影,但配合始終掛在臉上的輕鬆笑意,顯出親切與風趣。

這間深圳人才公園中的圖書館臨時被闢作專訪場地,旁邊工作人員與媒體往來雜亂。但夏志宏充分發揮了他outspoken的特質,直率而生動的言論時不時吸引旁人從筆記本電腦上抬頭看一眼,或是發出一陣笑聲。

南科大不應有教授願意去當人事部長

如果要從行政管理層面建設一個夏志宏理想中的數學系,首先要重新定義的恐怕就是系主任本身。他認為,中國大學的院長和系主任權力很大,但決策機制卻普遍不夠專業:「中國大學管理最大的不同是管理者非常隨意,很多決定都是靈機一動的。當然中國發展速度很快,來不及專業化可能也是一個原因。」

夏志宏說道,他在西北大學雖然多次拒絕了系主任一職,但會參與招聘委員會、晉升委員會等各個級別的學術管理事務。在美國,大學的許多管理事務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完成的,他們做的決策比較專業。

比如,一位學者能否晉升終身教職,是大學最重要的學術管理事務之一。夏志宏在西北大學擔任過系級別、學院級別和學校級別的終身教職評選委員會委員,感受到一層層嚴謹的評選。這些委員會最終形成一份意見,建議給系主任、院長與校長。行政主管掌握最終敲定的權力。

夏志宏在西北大學師從薩瑞(Donald Saari)

夏志宏觀察到了一些中美差異,他將其歸結為「有意思的文化現象」:「在美國,委員會最終做出建議前,不用特別理會行政主管的喜好或意見,任何人都可以充分地表達,這樣最終的決策才能很好地反映大家的意見。

但在中國,很多人喜歡在決策之前揣摩領導的意見,領導也問不出什麼中肯的意見。但領導最終決定我們要做一件什麼事之後,大家會在背後有了非常多的意見。這樣是很不利於效率的。」

Outspoken的夏志宏,顯然不在上述之列。他個人認為,來到南科大做的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推行這些專業化的決策機制:「有什麼意見我會提出來,要執行的話我保證會執行。」

夏志宏覺得,南科大目前在學術方面受到的行政幹涉還是比較少的。他剛到南科大的時候曾說過,如果某個學校人事部長空缺,數學系主任、物理系主任等都想去做,那這個學校就辦失敗了。在美國,別說主任,一個普通教授也不會願意去做。

他談到,現在南科大的人力資源部完全是在執行學術部門做好的決定。「所以至少這一點,我們南科大不應該會有教授願意去當人事部長。」

最大的挫折已經過去了

挑戰當然也無所不在。夏志宏剛到南科大,就經歷了一個最大的挫折,令他十分沮喪乃至氣餒:南科大沒有博士點。「我們系的老師在全球範圍內培養了大概150個博士生,我們把這些人招來南科大以後,突然發現我們誰都沒有帶博士的資格,這非常非常荒唐。」儘管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夏志宏談起當年的困境仍有些鬱悶。

教育部相關規定是,本科生培養5年後才可培養碩士生,碩士生培養5年後才可招收博士生。經過多方努力,教育部最終在規章中加入了「原則上」三字。

今年,南科大獲批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力學四個博士點。「這對一個年輕的學校很難,在中國可能歷史上從來沒有過。」

夏志宏在南科大2017年開學典禮上做演講

即使在制度問題沒有解決的時候,南科大也沒有坐等結果,而是聯繫國內外高校聯合培養。眾所周知,南科大在招生方面的一大創新是專業不限人數,由學生自主選擇。南科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數學系。

「我覺得我們數學系的大學生培養得挺不錯的,我們升學率(讀研率)是全校最高的,出國率也是最高的。」夏志宏說時頗帶自豪的語氣。

夏志宏也談到了一些仍未解決的問題。南科大招聘外國學者會給一筆科研啟動經費,但他們出國開會受到三公消費的限制,直到現在,學校只能動用其他經費應付。

「要辦一所國際化高校,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國際交流。我希望國家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能因為有一些官員濫用了出國開會的權利,就限制所有人。」他說道。

所謂的「搶人才」,並不尊重人才

在「搶人大戰」因近日城市間的角力走入公眾視野之前,高校層面上的「搶人大戰」早就開始了。

深圳因優厚的物質待遇和開放的環境成為了「搶人大戰」中的佼佼者,但夏志宏卻直言各類人才計劃正在「搞亂」中國的學術環境:「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這些人才計劃本來是好意資助科研,提高中國的學術水平。但每一次的選拔都造成了一些非常嚴重的問題,對中國學術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學術道德的影響,也越來越特出。」

「比如說南科大,招人是因為學校發展的需要,我們會開相應的待遇。一個人拿沒拿到青千,其實差別可能不是很大。有人拿不到青千是因為特殊原因,有人拿到青千也可能因為非學術原因。」他說道。

南科大在招人過程中儘量淡化這些學術「帽子」,但會遭遇困惑。在這場搶「帽子」的大戰中,對於我們需要的人才,學校也不得不相應地提高「帽子」的待遇。

「這些所謂的搶人才,並不是真正搶人才,並不是尊重人才,他們搶的是牌子。」夏志宏總結道。他認為,「搶人大戰」的亂象折射了當下的評價體系問題。

人工智慧太多忽悠,ICO大多是圈錢

2016年10月,夏志宏籌建的南科大大數據創新中心成立。2016年12月,區塊鏈研究院在南科大掛牌。這可能是全國第一個區塊鏈研究院。

之所以成立這些機構,夏志宏表示,他是想找到一些服務社會的切口,讓南科大不僅提高深圳的基礎教育,也對深圳的經濟發展有所幫助。在一個數學家看來,數據科學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切口。

目前,南科大正和招商銀行合作建立知識圖譜,在上面做數據挖掘和優化,也試圖與招商證券合作一個區塊鏈的交易試用平臺。

夏志宏說道,在大家還沒有注意到區塊鏈的時候,他們已經注意到了區塊鏈的應用,並刻意避開了ICO(首次幣發行)浪潮。

2016年12月,區塊鏈研究院在南科大掛牌

針對人工智慧和區塊鏈這兩個科技產業熱點,夏志宏評價道,人工智慧本身不是忽悠,但很多人在忽悠。至於ICO就不僅是忽悠了,很多完全是圈錢:「一個好的技術出來,一些人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對生產的發展,而是怎麼用這個圈錢。」

夏志宏說人工智慧「忽悠」,主要指對人工智慧的誇大,造成了普通人不必要的擔心。

他常舉的一個例子是,當初汽車跑得比人快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擔心。「阿爾法狗」下棋下得比人好,跟汽車跑得比人快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計算機技術和算法上的一些發展,使得機器可以在單一任務上超過人類,但它目前只能做單一的工作。

「機器智能沒法超越人類智能。它沒有靈魂,沒有靈感,沒有創造力。比方說,人還可以做夢,也有夢想,機器可以嗎?」

硬著頭皮寫作

行政管理、學科建設、招賢引才、產學研合作,顯然,26歲成名的天才數學家到了知天命之年平添不少忙碌。

當聽到澎湃新聞的最後一個問題「您現在還有多少時間做科研」時,夏志宏苦笑道,一些研究文章寫了一半,一些文章需要修改,都沒有時間完成。

「我們現在做的一個天文方面的結果,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對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很有意義。當初為什麼做數學家?就是因為非常非常喜歡。」

夏志宏說道:「我對時間的管理可能需要進一步加強。我想以後給自己來這麼一個規定:整個上午不放進任何人,所有行政工作移到下午。」

有趣的是,「三十多年沒寫過中文」的夏志宏,如今抽空寫隨筆專欄。這些文章短短數百字,除了科普數學知識外,更多地記錄生活中的真人瑣事,從「從未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父親到在加州理工分到女室友的兒子,從「腳踏兩條船」的師弟到愛打橋牌的猶太女秘書,躍然紙上。文風簡潔,並未受到英文繁冗語法的影響,倒頗得小品文神韻。

1978年,15歲的夏志宏參加高考,遇到的語文作文題目是「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最終,數理化高分的他語文沒有及格。

40年後,55歲的夏志宏在隨筆中寫到自己由此患上寫作恐懼症,「我想,克服寫作恐懼症最好的辦法是硬著頭皮寫。」

相關焦點

  • 自古英雄出少年:數學家到中年怎麼辦?
    現在的夏志宏關心一些什麼問題?最近有什麼計劃?請閱讀以下專訪。 《知識分子》:一個數學家,又是外國人,教美國人英文寫作課,還是挺酷的一件事。 夏志宏:美國大學新生有一年多的時間都是通識教育,入學後不分專業和方向。
  • 夏志宏:中國教育培養技能不錯,培養興趣差一些
    網易科技訊10月28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上,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劉若川,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勵建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孫斌勇,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夏志宏,與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在現場就「黎曼猜想」
  • 從科學的春天裡再出發——專訪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新華社深圳12月22日電 題:從科學的春天裡再出發——專訪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記者 白瑜 李曉玲中國科學院院士、帶領團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薛其坤,迎來了嶄新角色——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的基礎研究從哪裡突破?
  • 許晨陽發表獲獎感言:數學家並非不食人間煙火
    網易科技訊10月29日消息,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網易科技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對未來論壇進行了全程直播。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雅講席教授、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許晨陽發表了獲獎致辭。
  • ...院士的解答來了——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讓科學家潛心科研,把精力放到從0到1的研究上,做最具挑戰性的科學探索工作,不急於求成,不突擊成才終有一天,我們能夠用這些實驗室和大學創造的「深圳技術」定義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會發展方式我國科技創新總體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正從整體追趕向部分引領過渡
  • 南方高校大比拼,南方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雖然都是位於廣東省,但是分屬兩座不同的城市,南方科技大學位於廣東省深圳市;而中山大學位於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兩所學校雖然都是公辦高校,但是中山大學屬於傳統辦學高校;而南方科技大學則是高等教育改革實驗校,辦學模式略有差異。
  • 專訪: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專訪: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新華社記者彭茜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短期來訪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拿出幾頁寫滿公式的演算紙,等待與研究生們討論。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領域裡有越來越多的華人數學家正在崛起,但中國學生還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 南方科技大學還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誰才是深圳最好的大學?
    比如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目前,深圳在本科教育這塊,影響力最大的兩所高校是南方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那麼,這兩所大學誰更勝一籌呢?
  • 創造力是中國學生的"短板" 專訪著名數學家丘成桐
    有人稱自主招生是高校「搶生源」的手段,我覺得「搶生源」本身並沒有錯,但高校更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後期培養上。要讓高等教育促進學生發展,而不是用學生裝點門面。   時報在致力數學研究的40年生涯中,您感受到怎樣的學術之美?   丘成桐我覺得,只要用心做學問,就能自得其樂。對於我來說,無論是細緻地推敲方程式,還是在腦海中構想幾何圖案,都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 方舟子逐條批駁崔永元在《南方周末》專訪
    23日,《南方周末》頭版和第四版刊登了對崔永元的專訪,題為「如果是場賭博,他押對了嗎?崔永元實話實說轉基因」。崔永元認為,轉基因的兩個謊言被拆穿了,一個是科學界沒爭議,二是美國人放心地吃了二十年。對此,方舟子27日發表題為「評崔永元在南方周末的囈語」的文章,再次逐條批駁了崔永元的觀點。不過這次,方舟子將《南方周末》也視為崔永元的「友軍」,一併予以駁斥。
  • 南方科技大學、暨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你會怎麼選?
    歡迎進來觀看本篇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雖然說現在的高三年級的學生都已經開學了,但是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不到二十天的時間。高考完之後還要進行志願填報,俗話說得好,七分靠成績三分靠填報志願,所以說填報志願還是非常重要的。
  • 南方科技大學換帥,新校長來頭不一般
    南方科技大學,是我在新世紀成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該校有著中科院的背景,不過卻是隸屬於教育部。其辦學理念也是定位為小而精。所以截止目前為止,其在校生規模(包含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僅有7000人左右,本科生招生較少,不到800人。
  • 南方科技大學,兩項指標排名大陸第一,成為亞洲大學排行榜黑馬
    至於南方科技大學則有兩項指標在亞洲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一,這兩項指標分別是論文引用和國際化,由此可見,南方科技大學的實力不容小覷。南方科技大學的此項指標是89分,而在這項指標中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學得分也不過76.7分。這個對比已經很讓人吃驚了。
  • 南方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南方科技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通知 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通知為加強高校間優秀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選拔有培養潛質的優秀學生攻讀研究生,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
  • 《我們都是深圳人》系列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李淼
       (點擊上方按鈕可直接收聽)  本期主角:  李淼,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2019年11月加盟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研究方向為宇宙學與引力理論,業餘科普寫作。代表作《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      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創新型大學,被確定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校,並賦予學校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
  • 瞭望 | 科技創新從0到1怎麼突破?權威院士的解答來了——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薛其坤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獲獎當日,他履新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下稱「南科大」)才20多天。履新之前,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領銜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也是當年唯一的一等獎。
  • 南方科技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信息系統與管理工程系 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推免預報名通知 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信息系統與管理工程系 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推免預報名通知一、項目介紹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
  • 專訪法國數學家維拉尼:如何發現一個定理
    儘管如此,人們相信並且在許多情況也觀察到,(確實存在)一定的穩定性。如果我們用電場給它一點點擾動,它會自然鬆弛到某種平衡。物理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些現象,我想到現在有70年了。但我和我以前的學生克萊門特·穆奧一起,研究如何從數學角度理解這種現象。看看我們可以推導出什麼,了解氣體和等離子體受什麼樣的數學方程約束。
  • 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大比拼
    在知乎上搜索「南方科技大學」,看到最多的話題是「南方科技大學和xxx哪個更好」。其中為大家議論最多的要數上海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知乎截圖上海科技大學的定位和南科大高度相似,同樣是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成立於2013年,也是一所非常年輕的「以理工科為主、小規模、研究型、高水平」的國際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