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光最多的地方:
20世紀70年代,隨著氣象觀測站增多,人們發現撒哈拉大沙漠東部陽光最多,那裡年平均日照時數達4300小時。也就是說,每天大約有11小時45分鐘的時間能見到光輝燦爛的陽光。
撒哈拉大沙漠東部為什麼日照會如此之多呢?因為這裡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沒有能遮住陽光的雲層;加上這裡緯度低,日照時間長,因而成了世界上陽光最多的地方。
2.最大的獨立巖石:
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巖石是澳大利亞的艾爾斯巨巖石,又名烏盧魯巨石,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愛麗斯普林斯西南方向約340千米處。
艾爾斯巨石底面呈橢圓形,形狀有些像兩端略圓的長麵包。長3.6千米,寬約2千米,髙348米,基圍周長約8.8千米。巖石成分為礫石,含鐵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發紅,整體呈紅色,因此又被稱做紅石。突兀在廣袤的沙漠上,艾爾斯巨石如巨獸臥地,又如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此雄偉地聳立了幾億年。
土著人稱這座石山為「烏盧魯」,意思是「見面集會的地方」。西方人稱為「艾爾斯石」,它的得名可追溯到1873年,一位名叫克裡斯蒂丨高斯的歐洲地質測蛩員到此勘探,意外地發現了這一世界奇蹟,由於他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洲總理亨利丨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
3.最大的天坑群:
1998年國土資源部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樂業縣進行土地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喀斯特漏鬥群,又稱樂業天坑群,是我國最大的天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該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降水量大,為地下洞穴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該處佔地約20平方千米。初步已發現有大石圍、白洞、風巖洞、穿洞等20多個天坑。「天坑」四周皆被刀削似的懸崖絕壁所圍,形成一奪巨大的豎井,底部是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幾十萬平方米的原始森林,並有地下河相通。森林中有大量珍貴的動植物品種。其地下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積居世界第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4.最冷的地點:
東方站是所有南極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個,也是最靠近南極點的一個考察站,海拔3600米,由蘇聯建於1957年,現在屬於俄羅斯,位於南緯78。28』經106。48',南極磁點附近。這裡空氣中的含氧量很低,相當於其他大陸5600米高的空氣含氧量。
東方站幾乎是南極洲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1983年7月2日,測得溫度為零下128華氏度(零下89.2°〉,人們將這裡稱為南極的「寒極」。在這裡,冰川學家打出了世界上最深的鑽孔,深達2600米(計劃達到3700米)
由於這裡氣候酷寒而且風大,被稱為南極不可接近地區。該站一般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員,主要從事地球物理、高層大氣物理、氣象學、環境學和冰川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
4.最著名的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中段,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與南美的伊瓜蘇瀑布及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合稱為世界三大瀑布。它以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遊人。
尼亞加拉瀑布這一奇蹟一直不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丨亨尼平的法國傳教士來到這裡傳教,發現了這一大瀑布,禁不住為它「不可思議的美」讚嘆不已,並細心地記下了自己的見聞,對這絕妙的人間仙境做了傳神的描述,把這一勝景介紹給了歐洲人。
1625年,歐洲探險者雷勒門特第一個寫下了這條大河與瀑布的名字,稱其為「Niagara」(尼亞加拉〉。但讓尼亞加拉瀑布真正聲名鵲起的是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兄弟吉羅姆^波拿巴,當時吉羅姆帶著他的新娘不遠萬裡從紐奧良搭乘馬車來到尼亞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歐洲後在皇族中大肆宣揚這裡的美景,於是,歐洲興起了到尼亞力啦度蜜月的風氣。時至今日,到這裡度蜜月仍是一種時尚。
5.最深的和最古老的湖泊:
貝加爾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1620米,湖面海拔456米。且是最古老的湖,已經在地球上存在超過2500萬年。
2500萬年以前,在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由於強烈的地殼斷裂活動,形成了一條狹長深陷的谷盆,兩側陡峻的斷壁懸崖高達一二千米,世界上最深之湖^貝加爾湖就這樣誕生了。
它與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等一樣,都是典型的裂谷性湖泊。貝加爾湖從東向西南延伸達636千米,但寬度只有25千米至79.5千米,略呈新月形;湖面海拔456米,平均深度730米,而在湖中央奧利霍島以東的最深處達1620米,為世界湖泊的最深記錄。
6.最大的裂谷: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裂谷,總長度超過6500千米,相當於地球周長的1/6,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地球表面的一條大傷痕」。東非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的下遊谷地,向北延伸到馬拉威湖北部,並在此分為東西兩條。裂谷寬約幾十至幾百千米,深達1000—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
東非大裂谷的成因是由於地球板塊構造運動,同時它也是板塊構造學說和大陸漂移學說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
7.最深的峽谷:
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下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它北起米林縣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長504.9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峽谷。整個峽谷地區冰川、絕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錯在一起,環境十分惡劣。許多地區至今仍無人涉足,堪稱「地球上最後的秘境」,是地質工作少有的空白區之一。
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聚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75,堪稱世界之最。
8.最大的珊瑚礁: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位於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大堡礁是世界上七大自然景觀之一,也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天然景觀,被稱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國」。大堡礁的總面積達20.7萬平方千米,它縱貫蜿蜒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全長2011千米,最寬處161千米,南端最遠距離海岸241千米,北端距離海岸僅16千米。大堡礁水域共約有大小島嶼600多個,其中以綠島、丹客島、磁石島、海倫島、哈米頓島、琳德曼島、撕蜴島、芬瑟島等較為有名。
9.最大最深的海:
珊瑚海總面積達479.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相當於半個中國的國土面積它西部緊鄰澳大利亞大陸東北岸,北緣和東緣為伊瑞安島、新不列顛島新赫布裡底群島、索羅門群島所包圍,南部與太平洋邊緣海塔斯曼海銜接。
珊瑚海的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東傾斜,平均水深2394米,大部分地方水深3000-4000米,最深處則達9174米,因此,它也是世界上最深的一個海。南緯20。以北的海底主要為珊瑚海的海底高原,高原以北是珊瑚海海盆。
珊瑚海海水相當潔淨,含鹽度和透明度很高,水呈深藍色。在珊瑚海的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注人,這是珊瑚海水質汙染小的原因之一。又由於受暖流影響,大陸架區水溫增高,珊瑚海地處赤道附近,因此,它的水溫也很高,全年水溫都在201以上,最熱的月份甚至超過281。這些都有利於珊瑚蟲生長。珊瑚堡礁以位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的大堡礁為最大,長達2012千米。
10.最小的海:
在人們的想像中,海洋是非常遼闊的。但有一個海例外,當人們在海洋中航行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兩岸,這個海就是土耳其西部的馬爾馬拉海。
馬爾馬拉海東西長270千米,南北寬約70千米,呈橢圓型,面積為1.1萬平方千米,只相當於我國的4.5個太湖那麼大,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如果說珊瑚海是海中的「巨人」,馬爾馬拉海就是海中的「侏儒」了。
馬爾馬拉海位於亞洲小亞細亞半島和歐洲的巴爾幹半島之間,是歐亞大陸之間斷層下陷而形成的內海。它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處達1335米。原先的一些山峰露出水面變成了島嶼。島上盛產大理石。希臘語「馬爾馬拉」就是大理石的意思。海中最大的馬爾馬拉島,也是用大理石來命名的。
馬爾馬拉海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往來的捷徑,因而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