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用量子計算機來重新發現希格斯粒子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

一臺初級量子計算機在某種意義上重新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

物理學家們已經在「使用量子技術來加速科研計算」的機器開發工作上付出了很多,他們希望這類量子計算機能幫助發現新的自然規律。

最近,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驗證,量子電路可以學習如何通過掃描原子粉碎實驗數據來搜索新的粒子。小組在這次「理論驗證性質」的研究中使用了由量子計算公司 D-Wave 搭建的機器,並用在了目前已解決了的希格斯玻色子案例中。但與傳統技術相比,該技術尚不具明顯優勢。該研究論文發表在 10 月 18 日的《Nature》上。

圖 | 這樣的量子處理單元或能在將來幫人們以更有效的方式檢測稀有粒子

儘管如此,論文作者表示,量子機器學習仍可以在未來的實驗中發揮作用,特別是當數據量將會變得更大時。

紐約大學的物理學家 Kyle Cranmer(未參與此工作)認為,將量子計算機應用於實際的物理問題,而不是通常的數學問題(如將整數分解為素數)十分新穎。Cranmer 說:「雖然此前我們就知道量子計算機和物理研究會在未來發生某種關聯,但這次的嘗試給出了這種關聯可能的形式。」

2012 年時,歐洲高能物理實驗室 CERN 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了兩次實驗,兩次實驗分別被稱為 CMS 和 ATLAS,從光子碰撞(希格斯粒子衰變成常見粒子)的過程中找到了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證據(如高能光子對)。但每當兩個質子在 LHC 內發生碰撞時,碰撞就會產生出數百個其他粒子,而當它們撞擊檢測器時,它們中的一些可能會被誤判為光子。

為了加快搜尋希格斯粒子的速度,ATLAS 和 CMS 物理學家使用了模擬數據來訓練機器學習算法,使算法能從「麥粒的穀殼(冒牌光子)」來判斷「小麥(希格斯粒子)」是否成熟。

主導過 CMS 的希格斯粒子搜尋工作的粒子物理學家 Maria Spiropulu 想知道量子計算機是否可以加快這一進程,特別是通過減少訓練系統所需的模擬數據量。

Spiropulu 的合作者是目前在倫敦 DeepMind 工作的物理學家 Alex Mott,Mott 將學習過程翻譯成能由加拿大本 D-Wave 公司設計的「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計算機名稱)」計算機來運算的代碼。這類機器會通過允許編碼量子信息的超導迴路落入其最低能量狀態,來找到特定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就是讓量子機器找到一個適用於普通計算機的,尋找希格斯粒子的光子特徵的最佳標準。為了測試該理論,研究小組在洛杉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了一臺 D-Wave 量子計算機機,並取得了實驗的成功。Spiropulu 說:「我們可以用小數據集訓練,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但物理學家們並不能馬上就可以在研究中用上量子計算機,因為到目前為止,該機器的性能也沒比 Spiropolu 和她的團隊在傳統計算機上運行的虛擬版本要好。Cranmer 認為,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證明這類技術比一些能夠在相對小的數據集上訓練的現有機器學習算法更高效。Spiropulu 對此表示贊同,並補充到:「有必要對彼此的各種方法進行測試,來判斷哪個才是最好的。」

但最終結果可能會對物理學以外的領域產生影響。

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工作的物理學家 Davide Venturelli 表示,目前從地球科學到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對在研究中使用 D-Wave 量子計算機,特別是用於機器學習程序非常感興趣。他目前負責監管一個讓 D-Wave 量子計算機能被世界各地的實驗者使用的項目。

相關焦點

  • 希格斯粒子也沒什麼:科學家正在尋找夠拿5次諾獎的粒子
    他本人在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粒子和天體物理研究所工作,但同時也在與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展開合作與競爭,來共同描述這種粒子的特性並預測其能力。如果科學家們的設想正確,CERN 的實驗將會證實他們的想法。要理解這個粒子的重要性,我們首先要定義粒子是什麼。通常我們會將粒子想像成極小的珠子,要麼在空間裡漂浮,要麼在固體裡緊緊聚在一起。但是要更好的了解粒子,我們就不能使用這種觀點。
  • 科學家是怎麼確定希格斯粒子的?
    這要從上世紀的物理學發展說起,當時科學家發現了很多粒子,林林總總加起來得有100多號。這時候,他們就想如何利用理論把這些粒子的關係搞清楚。那這個問題該如何去思考呢?其實,人類很早就有這方面的意識,那就是構成物質的應該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但是要你要讓粒子們老老實實地待在一起,就需要相互作用。
  • 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日前報告了可用來測試希格斯粒子機制的第一個證據,正是這一機制,讓希格斯粒子可以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這一機制的出現,比希格斯粒子的產生本身更為罕見。此發現到目前為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相關研究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   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
  • 神話般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預測與發現
    優雅和對稱性在亞原子尺度上,宇宙是一個由基本粒子通過基本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複雜編舞,這可以用一個所有物理學家都會用到的術語來解釋:優雅。在20世紀6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們正致力於用量子場論的方式優雅地描述自然的基本定律。在量子場論中,物質粒子(費米子)和力載流子(玻色子)都是潛在的、基本的量子場的表現。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希格斯粒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全球數千位科學家,花費數十億美元,堅持50年在尋找它?它被喻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最後的一塊拼圖」,可是為什麼當它終於被發現,科學家們卻說這是人類探索基本粒子的新開端?中國科學家為什麼想要建造下一代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來「批量生產」它?為什麼這是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甚至國家發展的難得機遇?
  • 「新物理學」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中開啟?
    科學家的一種滿懷熱情的希望,即: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發現希格斯粒子來開啟一扇物理學新研究領域的大門,已經逐漸地消退了。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波林·蓋格農認為發現希格斯粒子的可能性正在減少,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許能夠看到別的令人興奮的東西,但是不一定就是希格斯粒子,在日內瓦附近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工作的科學家一直都在尋找這個「上帝粒子」。
  • 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豐富的數據:對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質子碰撞中產生希格斯玻色子時產生的粒子軌跡的模擬。(由CERN提供)一項國際合作正在探索如何使用量子計算來分析CERN 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實驗所產生的大量數據。
  • 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由CERN提供)一項國際合作正在探索如何使用量子計算來分析CERN 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實驗所產生的大量數據。研究人員表明,「量子支持向量機」可以幫助物理學家從CERN產生的大量信息中理解。在LHC上進行的實驗可以從每秒約10億個粒子碰撞中產生驚人的每秒PB的數據。由於實驗只能專注於碰撞事件的子集,因此必須丟棄其中的許多數據。
  • 華人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華人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7.22 星期六     新華社舊金山7月20日電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科學家張首晟等人20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首次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證據。這一重大發現解決了困擾量子物理學80年的難題,對量子計算也具有重要意義。
  • 新發現的粒子會是希格斯粒子嗎?
    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粒子的存在,而這種粒子很有可能就是希格斯玻粒子(希格斯玻粒子的命名來自於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這的確算得上是2012年最令科學界興奮的消息了。科學界普遍認為,基本粒子與亞原子粒子可以從希格斯場獲得質量,好比構成普通物質的夸克與輕子。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的振動,就好像你扭動繩索時,繩索的上下擺動一樣。但是粒子們是如何從希格斯場獲得質量的呢?
  • 希格斯場和希格斯玻粒子的「前世糾葛」
    毫無疑問,2012年最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就是在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實驗發現的一種新粒子。 這種粒子被大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1],它以物理學家彼得 希格斯的名字命名。物理學家認為希格斯場使基本亞原子性的粒子擁有質量,包括夸克、輕子這些構成日常事物的基本粒子。
  • 再次發現神秘粒子?科學家:這種粒子出現威脅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
    趣味探索訊 2012年,當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首次被發現時,眾多科學家激動不已。甚至有人編制出一個關於「上帝粒子末日」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上帝粒子波動能在空間形成一個真空泡泡,它不斷地在空間擴散,從而摧毀整個宇宙生命。
  • 華裔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可用來構建超強量子計算機
    華裔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可用來構建超強量子計算機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1日消息,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及其團隊今天凌晨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的存在
  • 天使粒子浮出水面 那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上帝粒子可以用兩個字來描述...
    量子粒子分為兩大類:費米子(如電子、質子)和玻色子(如光子、介子)。玻色子可以成為其自身的反粒子,而費米子擁有與自身完全不同的反粒子。2017年7月,由張首晟等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納費米子,震驚整個物理界,至於能否獲得諾貝爾獎還未蓋棺定論。那麼已經實打實獲諾貝爾獎的「上帝粒子」又是如何個神秘法呢?
  • 《科學》雜誌評出年度最重大突破:希格斯玻色子
    除了耗費巨資製造的27千米長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還為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製造了25米高、45米長的ATLAS粒子探測器,以及重達12500噸的CMS粒子探測器。為了測試發現的粒子是否真的是希格斯玻色子,研究人員現在正在計算它衰變為其他粒子組合的比率。物理學家曾在之前做了類似的預測。1970年,當時只有3種夸克是已知的,理論家預言了第四種的存在,4年後即被發現。
  • 超越希格斯粒子 宇宙中可能潛伏著的5種神秘粒子
    因此,膠子(一類玻色子)會有超膠子(gluinos,一種費米子)、W粒子會有超W粒子(Winos)、光子會有超光子(photinos)分別來與之配對;依此類推,希格斯粒子會有一個名為「超希格斯粒子(Higgsino)」的粒子來與之配對。   理論總是很美好,然而,不幸的是,對超對稱性理論的擁躉來說,迄今為止,LHC還沒有發現任何上述神秘粒子的「蛛絲馬跡」。
  • 「天使粒子「再現有力證據,我們距造出量子計算機近在咫尺了嗎?
    它是一種基本粒子,並是自己的反粒子,也被稱為「天使粒子」。圖丨微軟研究所中為納米級電路而建的無塵室Majorana費米子的獨特性質意味著它們可以被用以製造錯誤率更低的量子計算機,甚至是製造出可以推向市場的成品。而目前,其他公司的設計都存在因計算錯誤率過高而無法被實用的情況。微軟目前正在嘗試用Majorana費米子來製備量子位。
  • 用粒子加速器技術解決構建量子計算機中的令人煩惱的問題
    該贈款資助的研究範圍廣泛,從構建和建模設備(可能用於量子計算機的開發)到使用超冷原子尋找暗物質。Fermilab粒子物理學家Adam Lyon和計算機科學家Jim Kowalkowski對於他們的量子計算機項目,正在與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將在高性能計算機上運行模擬。
  • 頂級物理學家正在討論,利用計算機能找到萬物理論的可能性
    這個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所由粒子物理學家傑西·塞勒領導,是唯一一個專門研究物理學的研究所。它包括20多名科學家,來自物理的各個領域,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東北大學和塔夫斯大學。 重新發現基本定律 他們在這方面的工具是神經網絡。
  • ...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
    3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質量之源。  2011年12月1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召開研討會宣布,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希格斯粒子時出現「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