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7次閱讀
作者:趙曉飛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03月20日
收藏疫情全球發酵影響中國輕烴進出口
中化新網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輕烴主要出口地中東和美國的形勢不容樂觀,作為輕烴進口大國,中國輕烴制烯烴產業將受到什麼影響?近期暴跌的國際油價又會讓乙烷裂解和丙烷脫氫產業發展如何演繹?3月18日,中國石油和化工雜誌攜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輕烴與芳烴專委會舉辦了主題為「全球疫情發酵,中國輕烴進出口影響幾何」的線上直播,邀請業內專家對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中化國際產業資源事業部、化工原料部總經理趙軍在直播中表示,輕烴制烯烴具有路線短、收率高、成本低、綠色環保等優勢。以乙烷裂解制乙烯為例,該路徑的碳排放、水汙染是所有乙烯製備路線中最低的,而轉化率卻高達80%。因此,近年我國輕烴制烯烴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趙軍預計,2025年全球乙烷制乙烯路徑產量將超過石腦油路徑,達到乙烯總產量的42%,我國輕烴制烯烴產量亦將持續攀升。
輕烴制烯烴產業發展必然帶來大量原料需求。HIS Markit亞洲及中東NGL市場研究總監何燕宇表示,美國是輕烴制烯烴上遊原料LPG和乙烷的主要出口方,近5年每年LPG出口量較前1年增加400萬~600萬噸,2019年出口量更是大增900萬噸。乙烷出口方面,據趙軍介紹,未來5年美國乙烷出口預計增長1000萬噸以上,丙烷也將有1000萬噸左右的出口增量。
但今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輕烴進出口貿易。據中國金山聯合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部門經理、高級經濟師黃紅彬介紹,今年2月以來,我國LPG淨進口量139萬噸(預估),但其中大部分貨物未實現銷售而是進入儲罐,實現銷售的量約為平時的10%~15%,這也直接影響了3月份的進口。進入3月份後,由於物流企業復工、運輸暢通及運輸補貼,進口LPG銷量約恢復到正常狀態的70%左右。總體來看,2~3月份輕烴進口總量約為平時的60%左右。對此黃紅彬表示,疫情發酵改變了中短期LPG供需行情,但長期來看可能影響不大。
輕烴產業高度關注的另一事件是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暴跌。隨著歐佩克減產告吹以及疫情影響,近期國際油價一度跌破30美元(桶價,下同)。專家表示,從原料供應來看,低油價有望使LPG市場獲利。黃紅彬談到,受益於煉油產品價格跌幅小於油價跌幅,中國大型煉油企業的煉油利潤可能會增加。綜合來看,油價下跌,煉化企業利潤增加,裝置開工率提升,從而使LPG供應增加,總體有利於國內LPG市場。不過較低的價格最終會波及下遊產業鏈,並衝擊成品,從而形成新的平衡。
而油價高低對輕烴制烯烴細分領域的影響則各不相同。趙軍表示,油價在45美元以下時,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的盈利能力稍弱於石腦油路線;但隨著油價升高,乙烷裂解制乙烯的競爭力就會越強;當油價長期在45~60美元波動時,乙烷裂解制乙烯就會具有持續的成本競爭力。與乙烷裂解制乙烯不同,丙烷脫氫項目在低油價下競爭力則更強;當油價高於65美元/桶時,丙烷脫氫的競爭力開始弱於煤制烯烴。
本次直播由石化聯合會產業部副主任、輕烴與芳烴專委會副主任戚志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