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丙烷/丁烷脫氫技術工業試驗成功

2020-12-04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月22日發布消息稱,由該校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設計的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日前在山東恆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化試驗取得成功。這項歷時七年潛心研究的烷脫氫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我國的丙烷、異丁烷脫氫技術全部從國外引進,工業上丙烷、異丁烷脫氫裝置採用的催化劑一般為負載型貴金屬鉑或有毒鉻系催化劑,採用鉑系催化劑價格昂貴且原料需要深度淨化,採用鉻系催化劑存在嚴重的環保問題。開發環保型非貴金屬催化劑,一直是丙烷/丁烷脫氫的一個技術難題。


  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春義教授課題組經過七年潛心研究,成功開發出無毒無腐蝕性的非貴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並為之配套開發了高效循環流化床反應器,成功實現脫氫反應、催化劑燒焦再生連續進行。在山東恆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化試驗結果表明,烷烴的單程轉化率、烯烴的收率和選擇性與國內引進較多的俄羅斯Snamprogetti技術相當,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領域的空白。


  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原料不需要預處理即可直接進裝置反應,省去了脫硫、脫砷、脫鉛等複雜技術過程;既適用於丙烷、異丁烷單獨脫氫,也適用於丙烷與丁烷混合脫氫;反應與催化劑再生連續進行,生產效率高;催化劑無毒,對環境無汙染;催化劑為難熔氧化物,無腐蝕性,有利於裝置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催化劑機械強度高,劑耗低。


  據悉,我國有較豐富的液化石油氣,液化油氣主要由丙烷、正丁烷和異丁烷組成,將烷烴脫氫製成烯烴,不但可提高產品的高附加值,減少烯烴生產對裂解過程的依賴,而且還可以副產附加值更高的氫氣,提高油氣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來源: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破解催化劑難題
    原標題: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破解催化劑難題   [導讀] 6月22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由該實驗室自主研發、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華東設計分公司設計的新型丙烷/丁烷脫氫(ADHO)技術,日前在山東恆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化試驗取得成功
  • 推動環氧丙烷產業高質量發展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鄭寶山: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丙烯產業鏈原料原油供應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我國對美國原油的進口佔總進口量的比例較小,不足以影響我國原油的供應安全。就丙烷脫氫項目而言,我們通常用丙烯--丙烷價差來衡量丙烷脫氫制丙烯的經濟性。
  • 秒懂重要突破:我國研發全球首臺新技術發動機點火試驗取得成功
    >2020年5月13日,中國民營火箭藍箭航天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成為全球首臺通過泵後擺技術驗證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發動機。我國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及可燃冰資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構成),可用CH4∙xH2O表示。這次試驗成功突破意味著發動機飛行狀態已基本確認,將為未來的火箭首飛奠定堅實基礎。一起選一選吧:下列有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 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劑技術開發成功
    近日,採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徐龍伢研究團隊與南京第一農藥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高性能新型催化劑」技術,於
  • 我國成功攻克直升機風洞試驗自動配平技術
    原標題:我國成功攻克直升機風洞試驗自動配平技術 日前,隨著某型直升機試驗在總裝駐川某所8米×6米風洞圓滿完成,國內首次實現對直升機前飛狀態的載荷自動配平,標誌著我國成功解決了直升機風洞試驗中的自動配平技術難題,使我國直升機研製從此擁有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試驗研究平臺。
  • 新型光催化劑可高效合成過氧化氫
    目前我國環氧丙烷生產工藝中,傳統氯醇法仍處於主流地位,產能佔比超過一半。在國內環保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環氧丙烷產業面臨轉型升級,落後產能或將加速退出。隨著生產工藝國產化研發和大規模應用的加速,過氧化氫直接氧化法(HPPO法)及共氧化法國產化技術不斷完善,逐步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 江北高純丙烷工業氣體選擇法爾特_法爾特氣體
    江北高純丙烷工業氣體選擇法爾特,法爾特氣體,努力把握未來,與時俱進、抓住機遇,敢於挑戰,誠信經營,以人為本,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用戶需求為己任,與客戶實現持續和共贏的合作。
  • 三鄉工業丙烷氣體_羽合田氣體
    三鄉工業丙烷氣體,羽合田氣體,主要生產氧氣、氮氣、氬氣和二氧化碳,配套銷售溶解乙炔氣、氫氣、氦氣及其他高純氣體和特種氣體。三鄉工業丙烷氣體, 那麼這些工業氣體應該如何使用和存放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加了監測指標。
  • 濟南七氟丙烷生產廠
    濟南七氟丙烷生產廠我因為是全玻璃結構,由玻璃透明纖維組成,有較強的透氣性,固化後表面的羽毛感相當強。它的主要特性是對流通性好,排放物可以很徹底的回收。相對於其他隔斷牆,這是一種新型的新型環保防火隔斷,僅在傳統隔斷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其主要優勢是:裝飾效果好、隔音性能好、環保性能好、可持續性好。
  • 我國新技術試驗衛星發射成功;世界最薄單分子電子器件問世丨科技早...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消息站科技日報發(郭文彬 攝)●5月30日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新技術試驗衛星H星送入預定軌道,「一箭雙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主要用於在軌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 我國新型太空飛行器首飛成功,官媒:保密程度高於常規
    圖為 美國「龍」飛船發射據央視新聞9月6日報導,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於當天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成功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這標誌著我國在可重複使用航天級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也為後續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格力成功研發R32冷媒 環保空調技術獲突破
    格力電器公司日前與全球領先的試驗認證和檢查機構德國VDE公司舉行VDE全球首張「R32環保冷媒空調」證書頒發及VDE駐格力代表處授牌儀式,宣布格力電器與德國VDE的合作全面升級,標誌著雙方在空調產品測試領域的合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 八節點新型量子通信網試驗成功
    2020-09-07 05:24:18 來源:科技日報原標題:八節點新型量子通信網試驗成功 大大提高建設效率 降低成本科技日報柏林9月6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布里斯托市成功建立一個新型量子通信試驗網絡,實現了8個節點的密鑰集中生成和分發。
  • 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
    1月7日23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1月7日電(李國利、趙金龍)1月7日23時2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表明,中國航天在2020年的首次發射任務實現開門紅。
  • 「神州一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該飛船主要用於考核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 它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中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裡程碑。神舟一號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徵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次日凌晨3時41分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 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最重而且技術水平最高的運載火箭,其分為長徵五號基本型和長徵五號B型,前者幾乎是專門為了深空挺進而設計的,後者則是用來把空間站送上近地軌道。中途經歷了一次&34;,一次失敗的試射之後,長徵五號系列的第四次試射取得了圓滿成功,證明了這款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已經相當成熟。在2020年這款運載火箭還將進行兩次發射,一次是發射嫦娥五號,另一次是用來發射火星探測器。
  • 全球振動試驗設備製造業技術水平分析
    目前國外在航空航天和汽車製造等行業,還廣泛運用振動帶扭轉、離心機帶振動臺複合運動試驗設備;在研究建築、橋梁、核電站設備抗震方面使用大型液壓振動臺(大位移、大負載、三軸六自由度系統)等。   隨著環境試驗技術的發展,國外已從單一的振動試驗發展為多種環境條件的綜合試驗,此外,基於激發產品故障的新型試驗設備高加速壽命試驗和應力篩選系統也已廣泛應用於電子、汽車、儀器設備、航空航天等領域。
  • 中國石油自主研發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工業試驗成功
    10月30日,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茂金屬聚丙烯催化劑MPP-S02,在山東一大型化工公司進行工業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順利開發出兩種茂金屬超高熔體質量流動速率聚丙烯(mUHMIPP),產品技術性能達到指標要求。
  • 煙臺萬華化學又一新技術打破國外公司壟斷
    水母網1月8日訊(通訊員 王思恩 煙臺日報記者劉潔)1月5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又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技術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綠色製備環氧丙烷成套技術」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成果鑑定,由中國工程院陳建峰院士、蹇錫高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李亞棟院士等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整體技術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環氧丙烷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端石化產品,是支撐聚氨酯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生產工藝主要有氯醇化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
  • 低調,我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又一航天大殺器誕生
    9月4日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有這麼一則報導:「9月4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試驗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運行一段時間後,返回國內預定著陸場,期間,將按計劃開展可重複使用技術驗證,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