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IN PDPF 谷安隱私與數據保護認證正式上線!

2020-11-28 中國網科學頻道

谷安隱私與數據保護認證高級面授班,首期5月11日-12日

課程背景

隨著數據資源商業價值的凸顯,針對數據的攻擊、竊取、濫用和劫持等活動呈現出產業化、高科技化和跨國化等特性,對國家安全、數據生態治理水平和數據安全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戰。大數據時代,在充分挖掘和發揮大數據價值的同時,解決好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刻不容緩。 另外在全球一體化、數位化飛速發展的當下,中國、歐盟、以及其他相關國家和區域,幾乎不約而同出臺數據安全及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保護規定,如中國《網絡安全法》《數據出境辦法》、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等。

在歐盟,關於保護數據的規定和標準十分嚴格。一般數據保護條例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於2016年5月推出,要求各機構必須在2018年5月前修改其政策和程序,以保證完全符合GDPR的要求。GDPR要求每個歐盟境內所有公司配備這樣一個職位:數據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簡稱DPO)。EXIN Privacy & Data Protection個人認證體系即是基於GDPR的專有認證體系。

谷安學院作為EXIN PDPF的授權培訓機構,特邀請EXIN官方授權講師,開展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認證培訓,歡迎廣大從業人員積極參與學習。

EXIN PDPF隱私與數據保護認證簡介

無論數據是如何收集、存儲、使用,以及最終被刪除或銷毀,隱私安全問題始終存在。通過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歐盟理事會意在加強並統一對所有歐盟境內個人的數據保護。這項法規將影響所有使用歐盟管轄範圍內的個人數據的組織。國際信息考試學會 EXIN也根據 GDPR 的相關內容推出了隱私與數據保護認證培訓,這是一套基於GDPR的隱私與數據保護認證體系。

EXIN PDPF ( 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Foundation)認證,學習項目涵蓋了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所有核心主題,是一門驗證專業人員如何保護個人數據,以及對數據保護相關歐盟法規了解程度的認證。

PDPF學習對象

誰需要認證?所有GDPR中定義的需要了解數據保護和歐洲相關法律要求的組織成員/機構代表/企業員工。

包括但不限於,企業信息技術管理人員,企業信息安全負責人員,企業IT及信息安全審計人員,數據保護專員(DPOs),法律/合規專員,人力資源經理/特別專員等。

PDPF學習收益

1.全依據歐盟GDPR法規研發的認證體系

2.提升企業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能力,組織建設數據安全治理團隊

3.梳理數據合規和安全需求,設定製度流程,進行數據安全體系建設

4.充分了解最新的國內外法規和數據隱私保護條例GDPR,規避違規成本

5.構建個人數據保護的知識體系和實施能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均十分有益

6.考試通後,可獲得EXIN PDPF國際認證,在企業組織或相同崗位中更具競爭力

EXIN PDPF學習內容

1、隱私和數據保護基礎和法規

定義

個人數據

合法理由和目的限制

合法處理個人數據的進一步要求

數據主題權利

數據洩露和相關程序

2、組織數據保護

數據保護對組織的重要性

監管機構

個人數據轉移到第三國

有約束力的企業規則和合同中的數據保護

3、數據保護實踐

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基於設計的和默認情況下的數據保護

數據保護影響評估(DPIA)

與數據使用、營銷和社交媒介應用相關的實踐

PDPF學習方式

EXIN PDPF官方規定,必須至少參加15小時培訓方可申請考試,沒有自學報考渠道,只能通過專業授權培訓機構—例如谷安學院這樣的機構來考取證書,2天面授培訓形式,培訓費用為6500元(含1250元的考試費及培訓教材),國際證書終身有效,不需要維持,報名諮詢疑問解答可直接通過EXIN官方授權培訓機構谷安學院010-51626887,首期培訓時間:5月11日-12日。兩人及五人以上享團購特惠!

EXIN PDPF教材

谷安EXIN PDPF官方授權講師

劉驪:EXIN首批隱私和數據保護認證授權講師,15年的IT服務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數據保護相關領域工作經驗;曾服務於多家國有、股份制及外資等大型金融、通訊、製造業、網際網路企業及事業機構等,現就職某知名諮詢公司風險管理部,任高級顧問。

近年主要關注於信息安全體系、數據保護相關領域,是第一批為國內企業提供GDPR諮詢服務的團隊成員,實施了某移動運營商海外業務GDPR評估及提升項目、某移動網際網路上市企業GDPR體系合規及提升項目等。

在實施GDPR合規過程中,與專業領域律師 、歐洲GDPR專業人員進行合作,積累了從法律到實操,從業務到技術的豐富經驗。

認證結構簡介

EXIN:國際信息科學考試學會 (Exam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EXIN,是一家面向全球ICT從業人員的中立的考試研發和認證機構。1984年EXIN由荷蘭經濟事務部創辦,後從荷蘭政府部門獨立成立了EXIN基金會。EXIN是全球ICT領域內的權威認證機構,個人資質認證體系目前已覆蓋DevOps、數位化服務管理VeriSM、服務集成管理SIAM、敏捷開發、精益IT、IT服務管理、數據中心管理、項目管理、信息安全、雲計算、大數據、IT資產管理、商業分析、軟體測試、數字營銷、綠色IT、OpenStack、安全編程、應用管理等類別。

關於谷安學院

谷安學院是EXIN首批授權培訓機構,授權培訓課程有EXIN DevOps Master、EXIN DevOps Professional、EXIN PDFE等。谷安學院隸屬於北京谷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的全方面提供中立性安全與風險服務的機構,中國領先的中立性網絡安全與風險諮詢服務機構,中國領先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機構,國內最早開展信息安全與IT風險管理相關研究工作,匯集了一批國內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實戰型專家學者,學院有專業教育、認證培訓、就業培訓、安全意識教育、在線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體系、為學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學院在教學中秉承國際化視野,傳遞知識的同時分享實戰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

谷安學院目前開設課程有CISP-IRE、CISP、CISSP、CISA、CRISC、Security+、CCSK、CISM、DevOps Master、DevOps Professional、ISO27001、CISP-PTE、網絡安全就業班、CISP-A、COBIT、PRINCE2、SCSA、SCSP等,成為信息安全人才培訓機構的領頭羊!

相關焦點

  • 嚴守用戶隱私!華為EMUI10通過歐洲隱私保護認證ePrivacySeal
    在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展IFA上,華為消費者BG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宣布:華為EMUI10關鍵特性獲得ePrivacySeal隱私證書。通過GDPR(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隱私合規認證,充分體現了世界權威認證機構對華為保護用戶隱私的認可。
  • 給數據加「噪音」,差分隱私如何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MIT科技評論》認為未來數據保護的難度會越來越高,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差分隱私,這種技術可以建立信任機制。什麼是差分隱私那麼什麼是差分隱私?它是一種數學技術,它能夠在給數據添加噪聲的同時,一直計算隱私提升的程度,從而使得增加「噪音」的過程變得更加嚴謹。它是對所有數據查詢、分析過程進行約束,儘可能減少隱私洩露的風險。
  • 谷歌宣布針對Chrome擴展程序的重大隱私政策更新 1月正式上線
    打開APP 谷歌宣布針對Chrome擴展程序的重大隱私政策更新 1月正式上線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1-20 14:31:58
  • 阿里釘釘數據保護拿第一,扎克伯格該學學啦
    4月3日,阿里巴巴釘釘(以下簡稱釘釘)宣布已經正式通過了兩項安全方面的權威資質:SOC2Type1服務審計報告和ISO27018(公有雲體系下的隱私保護)證書,這是釘釘用戶隱私保護能力的直觀體現。釘釘安全負責人羅峰(花名迦盧)表示,釘釘建立了嚴密的數據安全管控體系,嚴格保護用戶隱私數據,此次通過隱私原則審計SOC2報告,也證明了釘釘對於用戶隱私保護的技術領先和充分自信。
  • 釘釘通過SOC2隱私性原則審計,安全和隱私保護達超一流國際標準
    近日,阿里巴巴釘釘宣布已經正式通過了兩項安全方面的權威資質:SOC2Type1服務審計報告和ISO27018(公有雲體系下的隱私保護)證書。據了解,在當前國內外用戶隱私洩露事件頻頻爆發的情況下,釘釘一直把用戶隱私保護作為產品生命線。釘釘安全負責人羅峰(花名迦盧)表示,釘釘建立了嚴密的數據安全管控體系,嚴格保護用戶隱私數據,此次通過隱私原則審計SOC2報告,也證明了釘釘對於用戶隱私保護的技術領先和充分自信。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各大網站和商業機構,完善了對網絡用戶各種數據和訪問記錄的採集、跟蹤與收集。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作者:卡爾赫林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數據如何保護? 因為知道的不多,只能寫幾點個人建議:1、不要隨便透露個人真實信息,在使用各類網絡帳號之時,除了不可避免的「實名認證」之外,就不要在個人資料中隨便填寫自己的真實姓名和真實信息——儘量不要在個人空間博客和社交網站上曬照片和暴露個人真實信息和私密信息。(除了真實姓名、年齡、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屬於私密信息之外,就連個人愛好也屬於私密信息。)
  • 隱私計算:拿什麼保護我們的數據安全?
    我們到底把多少隱私信息留在了網上,留給了多少平臺,恐怕多到連自己都記不清了。而我們對於這些數據最終的去向、用途和安全性幾乎一無所知。近年來,我國在公民的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上已經開始了相關立法,比如《網絡安全法》《民法典》,當中都有相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而《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也處於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
  • 小米孫昌旭:小米是目前為止國內唯一獲得TRUSTe企業隱私保護認證的...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小米最新資訊 > 正文 小米孫昌旭:小米是目前為止國內唯一獲得TRUSTe企業隱私保護認證的公司
  • 數據脫敏:數據大爆炸時代的隱私保護利器
    數據脫敏(Data Masking),又稱數據漂白、數據去隱私化或數據變形。百度百科對數據脫敏的定義為:指對某些敏感信息通過脫敏規則進行數據的變形,實現敏感隱私數據的可靠保護。
  • 陳根:隱私保護之痛下,隱私計算將成數據價值釋放突破口
    加上數據的頻繁洩露,數據隱私安全成了時下亟待解決之痛。而現有的隱私保護主要從信息處理過程中的隱私保護、隱私度量與評估兩個方面入手。從信息處理過程中的隱私保護方法來看,主要分為訪問控制技術方法、信息混淆技術方法、密碼學技術方法三類。
  • 盡情分享也要保護隱私,升級EMUI11免除後顧之憂
    此前EMUI 10.1就在隱私安全方面取得了中國業界公認最高等級安全認證CC EAL4+,這是國內首家通過此認證的移動終端作業系統,再加上經過CC EAL5+認證的TEE OS安全內核,EMUI對於安全的防護可謂是全方位的構築。
  • 《大數據時代》作者:當下數據隱私保護方式是完全錯誤的
    大數據可提供對世界更深入的洞察,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自然巨大,然而,個人隱私如何保護?誰有權收集和處理某些數據?也是產業健康發展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我們當前的方式是詢問每一個客戶、個人是否同意搜集其個人數據,」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一書作者,在北京出席第八屆中國雲計算大會期間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 EMUI11升級開啟中,創新科技保護隱私安全
    EMUI 11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分布式體驗,還擁有著基於最新人因研究成果的視覺及交互體驗,更用創新科技進一步保障了用戶的隱私安全。此前EMUI 10.1就在隱私安全方面取得了中國業界公認最高等級安全認證CC EAL4+,這是國內首家通過此認證的移動終端作業系統,再加上經過CC EAL5+認證的TEE OS安全內核,EMUI對於安全的防護可謂是全方位的構築。
  • 首批獲頒國家安全認證證書,百度地圖詳解如何完成認證
    百度地圖表示,從2019年5月至今,百度積極響應號召並參與到首批安全認證試點中,百度地圖與法務、安全、內審等多部門緊密配合,經歷了自評估、技術驗證、現場審核等多個環節,全面展示了百度地圖從文化、組織、制度、流程到技術的全方位數據保護能力和意識。
  • 數據「去識別」指南:如何在報導中保護隱私信息?
    原創 Vojtech Sedlak 全球深度報導網對於數據記者來說,在報導中公開重要信息和保護信息背後的個人隱私之間需要取得平衡。當今這個無處不在收集數據的時代,這種挑戰尤其突出。記者如何在不影響報導的前提下保護隱私數據?
  • 到處都是人臉識別,我們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時,是不是我們在潛意識裡已經默認選擇用個人隱私作為交換。而隨著現代社會對網絡依賴程度的逐漸加深,我們的個人信息是不是還會遭到更嚴重的威脅?大數據時代下,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 個人健康醫療數據隱私安全法律法規研究
    那麼,個人健康信息該受到怎樣的保護呢?通過比較美國和中國在隱私安全方面的法律條款,我們將對國內個人健康隱私安全法律法規的制定提出建議。在隨後幾年,HIPAA相關補充法案進一步發布,美國形成了一整套針對個人健康信息的隱私安全法律保護體系。
  • 曠視科技協力加強信息隱私保護 助力《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推廣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作為國內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標準之一,標準應用推廣試點工作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提供技術支撐,是眾多司法和行業監管活動的關鍵參考標準。   其中,在人工智慧行業,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制定可行的行業規範是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 「刷臉」帶來隱私保護新挑戰,專家:行業自律法律監管缺一不可
    網際網路時代,「刷臉」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個人信息保護帶來了新挑戰。近年來,圍繞人臉識別的爭議不斷。這些爭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臉識別應用之廣泛及由此引發的公眾擔憂。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生物認證技術有哪些弱點?包括刷臉在內的生物認證應用場景和技術是否有相關的規範和監管?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