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 小學英語組 陸紅
提起中高考改革,不少家長會說,我家孩子才上小學,還遠著呢。
但只要稍加關注,我們就會發現,中高考改革的「能力」考查勢必從根本上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發展。不及早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調整,適應將來的需求,那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上」。
中高考,已經改變
以高考英語的改革為例。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一直屹立不倒的語法單選題,在今年的北京高三的期中、期末英語考試中,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語法填空題。
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學生做題時需要先讀一遍文章,再進行語法填空,比直接做選擇題要多用2-3分鐘的時間。無形之中,後面的「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和「寫作」時間就少了2-3分鐘。
意味著,學生要想拿到分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更加熟練,完成閱讀理解的速度要明顯提高。
去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改革從2018年起實施》等系列文件中明確指出,中考將減少機械記憶性質的內容,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9年最新修訂的《考試說明》中指出,北京中考英語閱讀中融入了科技、環保、團隊合作等內容,側重對學生價值觀及人文情感方面的考察。
不難看出,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改革,核心都是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和敏銳的閱讀能力。正所謂,「得閱讀者得天下」,靠強記硬背已經無法拿到高分。
英語學習 務必從長計議
「圍觀」過小升初的家長,心中應該已經有一些直觀的感受。從小、初、高整體來看,培養學生具備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通過廣泛閱讀以提升詞彙儲備和文字理解力,培養能自如表達個人觀點的口語能力,這才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
那通過什麼課程體系來實現這種培養呢?
敏銳的家長早已將目光投向了劍橋英語。劍橋英語是否是最佳選擇,我們來了解一下。
多數小學高段家長最為熟知的,應該是劍橋通用五級證書(KET)。
據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小學英語項目主管陸紅老師介紹,劍橋五級考試(KET)由英國劍橋考試中心出題,旨在檢測英語非母語國家學生的真實水平。考試不過度強調語法,所有的考試素材都取自真實的英語母語環境。
KET是國際通用的英語能力證明,與雅思可以兌換分值。唯一不同的是,雅思成績有效期為兩年,但是劍橋五級考試終身有效。
以上系列證書中,KET、PET和FCE證書認可度最高,尤其PET證書被部分國際學校作為新初一入學英語能力測評依據。但需要提醒的是,每年KET和PET的考試名額十分搶手,家長需要提前做好報名和複習準備。
依照目前北京小學生中「小學霸」、「牛娃」的水平,三年級之前已經考過KET,四年級考過PET,五年級就拿下FCE的情況屢見不鮮。但具體到每一個孩子,家長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
循序漸進 但一定要著眼能力
對於零基礎的孩子,陸紅老師建議先從「自然拼讀和基礎語法」開始學習。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讀和語法理解能力後,再進行以下課程的學習。
陸紅老師說,由於受語言稟賦的差異,接觸英語的早晚,投入精力的多少等因素影響,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提醒家長不要基於孩子的年齡盲目攀比,更不建議家長「跟風」式報班。在課程的選擇上,以下幾點可供家長參考:
【1】穩紮穩打練好基本功
無論孩子接觸英語早晚,掌握紮實的語言基礎,一定比突擊補習「拔苗助長」更利於孩子的學習。
很多家長應該都還記得,孩子咿呀學語,第一次喊出「媽媽」時要經歷了多少次的觀察與模仿。
從語言學習的規律來看,足夠「入耳量」的積累(也就是聽力輸入)以及大量的發音模仿練習,會直接影響語言輸出質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朗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練習聽力「磨耳朵」的時候,孩子模仿語音語調的同時,也要進行「跟讀」練習以便培養語感。
針對基礎薄弱,或剛開始系統學習的孩子,陸紅老師建議先培養「拼讀」。以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的課程為例,拼讀課程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獲得「看詞能讀」、 」聽音能寫」的能力,切實幫助孩子從「死記硬背」的痛苦中解放出來。
當學生具備了拼讀能力之後,他們就可以自如地進行朗讀訓練了。到達這個階段,再安排孩子介入基礎的語法學習,比如常見的短語搭配,以及不同詞性在句子中的正確位置等,為難度逐漸加深的寫作和口語表達做好準備。
【2】系統學習提升綜合能力
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課本上的簡單生活場景和簡短對話已經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求,留學低齡化和寒暑假國際遊學的普及,已經對孩子的英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利溝通,獨立思考,持續學習,國際視角。
「流利溝通」體現在常見生活場景中交際用語的使用,比如機場、點餐、購物、個人喜好、假期計劃等,這些恰恰是劍橋KET、PET考試的口語部分,以及閱讀Part 1的指示牌解讀題型的基本能力要求。
「獨立思考」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生活常識儲備,從而調動已知的知識,去深度理解閱讀文章中所傳遞的意義。
「持續的學習」有助於學生通過紮實的練習,熟練掌握所學的內容,從而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即把已有的點狀的儲備連成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知識網。
「國際視角」則要求孩子不但能夠了解西方文化,而且能變換視角,理解西方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從而多角度、更客觀地全面看待問題。
經過系統的學習,當孩子聽到英文時,不再只是聚焦於做題,而是具備想要聽懂並參與交談的積極性;當孩子看到英文時,不再只是簡單翻譯單個詞意,更重要的是能理解文章所傳遞的信息;當孩子練習英文時,不再是被爸爸媽媽逼迫,而是把它當做探索、獲取的有效工具;當孩子思考問題時,不再是單線條定義,而是自覺的進行多角度的綜合剖析。
對我們孩子來說,英語不是母語,缺少真實的使用場景,需要通過英語語境來提升英文使用率,精讀訓練來提升學生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旨在平衡教育資源,弱化選拔性考試,側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準確把握方向,及時為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提前布局,切忌盲目填鴨,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