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強的磁體有多強?它們是怎麼產生的?

2020-12-03 關注未來世界

磁場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它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地球有地磁場,它是由地球核心所蘊含的巨量的磁性材料產生的;太陽有太陽磁場,將太陽籠罩在一個磁力線形成的包絡結構當中,它是由太陽自身的循環對流活動維持的。還有一些比太陽質量大得多的恆星,它們的成員當中大約有十分之一,其周圍籠罩著強大的磁場。早在1947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這些磁場,但對於這些強大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弄清楚。

十多年前,有學者提出,在兩顆恆星相撞時,可能會產生很強的磁場。並且,假如這些恆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發,就可能產生「磁星」。「磁星」就是宇宙中最強的磁體,它的磁場比人工製造的最強的磁場要強上1億倍。然而,要證明這個假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恆星之間發生合併是宇宙中比較常見的事件。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大約10%的大質量恆星是恆星合併事件的產物,這個概率跟「磁星」出現的頻率基本吻合。但這種統計概率上的契合併不能直接證明恆星合併、超新星爆發等事件與「磁星」誕生之間的因果關係。

距離地球約500光年之外,有一顆公認的、典型的「磁星」,名叫「心宿三」。2016年,海德堡理論研究所的法比安·施耐德和牛津大學的菲利普教授意識到,「心宿三」是一顆藍離散星,基本可以確定它是由恆星合併事件產生的。

來自海德堡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海德堡理論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了心宿三誕生的過程,他們使用海德堡理論研究所的計算機集群,運行了AREPO代碼,這是一個高度動態的仿真代碼。研究結果表明,兩顆恆星合併過程中會產生激烈的動蕩,這種極端的條件下確實能夠產生宇宙最強的磁場。這項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

結語

「心宿三」是一顆典型的「磁星」,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了兩顆恆星相撞產生「心宿三」的過程,帶我們一窺「宇宙最強磁體「的身世之謎。

參考資料:Schneider, F.R.N., Ohlmann, S.T., Podsiadlowski, P. et al. Stellar mergers as the origin of magnetic massive stars, Nature 2019, 574: 211-214.

相關焦點

  • 比人類產生的最強磁場強1億倍,宇宙最強磁體「磁星」怎麼來的?
    博科園:本文為天體物理學類一些中子星如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磁鐵科學家們使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來演示兩顆恆星的合併,是如何產生強磁場的。如果這樣的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就會產生磁星。來自海德堡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海德堡理論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上。宇宙被磁場纏繞在一起,例如,太陽有一個包絡,其中對流不斷地產生磁場。
  • 比人類產生的最強磁場強1億倍,宇宙中最強磁體「磁星」怎麼來的?
    一些中子星如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磁鐵?一個德英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來回答磁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使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來演示兩顆恆星的合併,是如何產生強磁場的。如果這樣的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就會產生磁星。來自海德堡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海德堡理論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上。
  • 磁星,比人類產生的最強磁場還強1億倍,宇宙最強磁體
    一些中子星如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磁鐵?一個德英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來回答磁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使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來演示兩顆恆星的合併,是如何產生強磁場的。如果這樣的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就會產生磁星。
  • 宇宙中最強磁體是什麼?
    鐵具有鐵磁性,這是因為每個鐵原子核外的四個未配對的電子具有量子構型,從而產生了磁場,並使得每個鐵原子就像是一個微型的磁體。鐵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也有自己的磁場,但它們的磁場要比電子的弱的多,並且對原子的整體磁場沒有明顯影響。鐵還具有大約1毫米寬的由磁排列的原子組成的磁疇,如果施加足夠強的磁場,所有磁疇中鐵原子的磁場也將對齊。
  • 宇宙中最強的磁體是什麼?我們找到了答案
    據發現,磁星產生了宇宙中最強的磁場。現在我們也許已經了解它們是如何產生的。一項研究用大型複雜的計算機模擬表明,兩顆恆星碰撞會產生具有超強磁場的大質量恆星。如果這些恆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發,最終就有可能變成一顆特殊的中子星-磁星。
  • 比人造最強磁場強1千億倍,宇宙最強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圖片:CEA Sacley磁星是宇宙中觀察到的具有最強磁場的中子星,但它們的起源仍存在爭議。因此,科學家推斷出,磁星的偶極子磁場約為10^15高斯(G),即比典型的中子星強1000倍!儘管現在已經很好地確定了這些巨大磁場的存在,但它們的起源仍存在爭議。它們如何形成?通常,中子星是在質量超過9個太陽質量的大質量恆星的鐵核心坍塌後形成的,而恆星的外層則在稱為核塌陷超新星的巨大爆炸中被驅逐到星際空間。
  • 宇宙最強磁場——磁星的死神之力
    宇宙中存在著不同質量的恆星。太陽有太陽的質量,還有一些大型的恆星具有30、40、50倍太陽的質量。因為它們重得多也承受更大的重力,使得它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短暫。簡而言之就是大恆星的壽命會比小恆星短。今天,太陽已經誕生了4.567億年。當涉及到我們生活著的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區域時,它仍起著一定的作用。
  • 宇宙中最強的磁鐵是那塊?
    電子設備的普及讓我們每天都多少會跟磁鐵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有個腦洞比較大的問題:如果磁鐵的磁力足夠強,會吸走你體內的鐵嗎?為什麼磁鐵能吸鐵在回答那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磁鐵是怎麼影響鐵的。當然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也有自己的磁場,但是它們比電子所產生的弱得多,弱到對原子的整體磁場幾乎沒有影響。如果施加足夠強的磁場,則所有鐵塊中所有鐵原子的磁場也會對齊。如果施加磁場的時間足夠長,即使磁鐵消失了,鐵中的磁疇也會保持對齊,從而使鐵磁化,從而形成永久磁鐵。
  • 堪稱宇宙「萬磁王」!我國慧眼衛星發現最強磁體,高達十億特斯拉
    磁力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力,磁鐵可以吸引鐵等金屬,有磁性的指針可以依靠地球磁場指示南北,地球產生的磁場可以在地表7萬公裡外阻擋太陽風中帶電粒子的襲擊,從而保護地球大氣層的穩定存在,人類生產電力更離不開磁場,無論是水電、火電、核電還是風電,都是利用動能作用下對磁線圈的擾動而產生電流的。
  • 堪稱宇宙「萬磁王」,我國慧眼衛星發現最強磁體,高達10億特斯拉
    磁力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力,磁鐵可以吸引鐵等金屬,有磁性的指針可以依靠地球磁場指示南北,地球產生的磁場可以在地表7萬公裡外阻擋太陽風中帶電粒子的襲擊,從而保護地球大氣層的穩定存在,人類生產電力更離不開磁場,無論是水電、火電、核電還是風電,都是利用動能作用下對磁線圈的擾動而產生電流的。
  • 堪稱宇宙「萬磁王」,我國慧眼衛星發現最強磁體,高達10億特斯拉
    磁力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力,磁鐵可以吸引鐵等金屬,有磁性的指針可以依靠地球磁場指示南北,地球產生的磁場可以在地表7萬公裡外阻擋太陽風中帶電粒子的襲擊,從而保護地球大氣層的穩定存在,人類生產電力更離不開磁場,無論是水電、火電、核電還是風電,都是利用動能作用下對磁線圈的擾動而產生電流的。
  • 強磁場中心首個水冷磁體獲得最高26.9特斯拉磁場
    自主設計、研製的水冷磁體和電源系統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是「十一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其目標是要建設穩態強磁場極端實驗條件,以便滿足我國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等多學科前沿探索對於穩態強磁場等極端實驗條件的需要,使我國的強磁場水平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 美國新超導磁體再次打破世界紀錄,「32T」成就史上最強電磁鐵
    導語:對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National MagLab)來說,打破記錄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了。就在12月8號,該團隊用他們的最新項目——被命名為32T的超導磁體,再次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重新奪回了曾在2014年8月失去的「世界上最強的電磁鐵」的名譽。
  • 最強的酸,能有多強?
    (強酸經常被設定成一種威力很大的「武器」,那酸性最強能有多強呢?)首先,要從酸的定義說起。
  • 科學家發明最強磁鐵 產生世界上最強的磁場 未來應用廣泛
    最近,總部位於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一個小而緊湊的線圈創造出迄今為止世上最強的磁場。只有捲筒紙尺寸大小的磁鐵,厚度甚至1釐米不到,在直流磁場中重置該磁鐵,可以產生出超過此前記錄0.5特斯拉的磁場。
  • 自第一個超導磁體問世以來,超導磁體的研製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超導電性最大量、最有成效的應用是超導磁體。實際上,超導體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圍繞著繞制強超導磁體而進行的。磁場,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其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磁場;另外,永久磁鐵和電磁鐵也為人們所熟知。但人們對它能達到的磁場強度卻不太留意。
  • 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開發出32T的超導磁體
    導讀近日,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打破了一項世界紀錄:他們測試了磁感應強度為32T的超導磁體,比之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超導磁體的磁感應強度還要強33%,比一個小型冰箱磁鐵強3000倍。創新近日,總部位於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打破了另外一項世界紀錄,他們測試了磁感應強度為32T的磁體,比之前世界上最強的超導磁體的磁感應強度強
  • 宇宙中第一個量子場是如何產生的?
    如果你把一塊磁棒「掰」成兩半,它不會產生一個孤立的北極和南極,而是產生兩個新的磁體,每個都有自己的北極和南極雖然這並不意味著統治宇宙的量子場在更早、更高能量的時代是不同的,但它暗示了一些東西:也許這些耦合常數在某一時刻統一,表明強、弱和電磁力可能是從一個更大的理論中產生的,在那裡所有的力都是統一的。 這個框架不僅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即額外的量子場可能會出現,並揭示它們在高能量下的效應,而且可能存在某種「終極統一」,或一種萬物理論。
  • 在已知的宇宙中,最危險的東西是什麼?
    宇宙中存在著不同質量的恆星。太陽有太陽的質量,還有一些大型的恆星具有30、40、50倍太陽的質量。因為它們重得多也承受更大的重力,使得它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短暫。簡而言之就是大恆星的壽命會比小恆星短。今天,太陽已經誕生了4.567億年。當涉及到我們生活著的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區域時,它仍起著一定的作用。
  • 中國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能產生10萬高斯磁場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製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製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