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常有人問我:
「有沒有什麼辦法或工具,能讓我生孩子時別那麼痛,比如幫我把孩子拽出來?肚子上最好不要有刀口,我害怕手術,不想留疤……」
(圖片來源:soogif)
我只能說,生孩子這件事,還得靠你自己。
在分娩過程中,醫生可以採用一些助產方式和工具,來輔助生產。但我發現,很多人對助產有很深的誤解,尤其是——產鉗。
下面,先聽我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惠子是一名老師,懷孕期間做足了功課,產科理論知識都能趕上我這個科班出身的醫生了。
惠子天生骨盆寬大,孕期飲食控制良好,胎兒大小合適,堪稱完美的陰道試產條件。但造化弄人,她不規則痛了兩天才正式臨產,過長的「戰線」讓纖瘦的她疲憊不堪。
就在胎兒即將娩出時,出現頻發胎兒胎心率下降。
這意味著存在胎兒缺氧,也就是說寶寶在裡面不舒服,需要儘快脫離產道,否則隨時有死亡風險。
這些惠子也懂,但她已經沒有力氣了,子宮收縮也無力了。綜合評估後,我提出產鉗助產的建議。
沒想到,她激烈反對:
「產鉗太恐怖了!我看過報導,產鉗把寶寶的眼睛都夾出來了,還有人用了產鉗後大出血死掉了,我絕對不同意!」
儘管我反覆強調,那些併發症只是極少數人才會發生,但惠子還是誓死拒絕助產。
(圖片來源:soogif)
我們尊重了她的意願。在醫患配合下,惠子最終生下了一個6斤的女嬰。
但由於缺氧,孩子出生後有輕度窒息。好在經過及時處理,沒有出現明顯的併發症。(註:胎兒娩出後,醫生會根據新生兒的呼吸、皮膚顏色、肌肉張力、心跳、咽喉反射給新生兒打分,滿分10分,小於等於7分即為輕度窒息,小於3分為嚴重窒息。輕度窒息經過及時處理,一般無明顯併發症,但是重度窒息往往可能導致腦癱、失明等嚴重併發症。)
後來惠子說,應該早點聽我的話,及時用產鉗助產,好在孩子平安降生,不然她會後悔一輩子。
開放派產婦「李好命」:醫生,產鉗能不能安排上?
和惠子的經歷截然不同的,是一個叫「李好命」的產婦。
「李好命」是我給她取的名字。
她是我的一個老熟人了,從確定懷孕那天就一直掛我的門診號,久而久之,我們就成朋友了。
之所以稱她李好命,是因為她嫁了一個好老公,老公對她百依百順,照顧入微。李好命的十月懷胎生活,過得像個貴婦。
我曾不止一次提醒她,要控制飲食、適當運動,但收效甚微。營養過剩、缺乏運動,使得她的胎兒偏大。
胎兒控制在5-7斤,是相對比較容易陰道分娩的。如果超過7斤半甚至達到8斤以上,則陰道分娩成功率降低,產程會相對較長,中轉剖宮產、產傷及產後出血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偏偏李好命又是疤痕體質,背上一個小痘痘被擠破後,都留了個刺眼的大疤,所以她不能接受剖宮產帶來的那條長疤痕。
也是緣分,我夜班的那天,李好命破水了。我謹慎評估認為,她有陰道試產的條件。但嬌滴滴的李好命哪受得了宮縮的陣痛?好不容易熬到臨產,早早就打上了麻醉——無痛分娩。
即便這樣,躺在產床上玩手機的她也突然問我:「王醫生,你能不能幫我把孩子拉出來?我看網上說有工具的,好像叫產鉗,不用我費力……」
但是,事實真沒有她說的那麼神。
(圖片來源:soogif)
助產方法主要有產鉗助產、胎頭吸引等,它們都有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產鉗助產
(產鉗)
顧名思義,是用特製的鉗子把寶寶從陰道內「夾」出來。當胎頭達到一定位置,通過特質的金屬鉗子伸入母親產道,放置在胎兒頭兩側,醫生用力牽拉,幫助胎頭慢慢從產道內娩出,減少母親用力,加快分娩過程。
產鉗不能想用就用,而要滿足以下適應症:
1. 合併嚴重併發症(如心臟病等),無法耐受長時間屏氣、用力;
2. 過度疲乏、宮縮乏力;
3. 胎兒胎心下降或者其他提示胎兒缺氧的情況;
4. 其他醫學指徵:如早產等。
禁忌症:胎頭位置較高、胎方位(胎頭在母體內的朝向)欠佳等。
多看醫典:產鉗產多久能恢復正常?
(胎吸器,圖片來源:醫生拍攝)
胎頭吸引
用胎頭吸引器吸住寶寶的腦袋,醫生手扶吸引器的「柄」,慢慢牽拉頭部,把孩子「拽」出來。
胎頭吸引術的適應症、禁忌症和產鉗有很多相同之處:
必須在產婦骨盆正常、胎心存在、宮口已經開全、胎兒頭部較低等條件下使用,不得在宮口未開、胎位異常等情況下隨意使用……
(胎吸器,圖片來源:醫生拍攝)
無論產鉗的「夾」,還是胎頭吸引的「拉」,都是複雜的技術活,經驗豐富的醫生才可以完成。
這兩種助產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風險。
比如,產鉗可能導致嬰兒面部嬌嫩的皮膚損傷、破裂,導致產婦宮頸裂傷、會陰撕裂、尿道裂傷、大出血等;
胎頭吸引可能導致嬰兒頭皮血腫、擦傷或撕裂,以及視網膜出血等。
當然,如果有難產的情況,那還是要上助產工具的。
(醫圖片來源:soogif)
聽完我的講解,李好命趕忙說道:「我不偷懶了,我一定好好用力,配合你們,我要自己把孩子生出來。」
儘管臨產後宮縮的疼痛和強烈的便意讓她極度不適,但她還是很配合,順利生下一個七斤半的男孩,母子平安。
醫典全知道:胎頭吸引器是怎麼操作的?
助產這件事,不是一兩篇科普文章能講清楚的,但我真心希望準媽媽們能明白一點:不要把生孩子和助產妖魔化或神仙化。
不懼怕生孩子,不抗拒醫生建議,信任並積極配合醫生,才是愉快並成功分娩的重要前提。
{圖片來源:soogif)
只希望,世間每一對母子/女的相會,都是快樂而幸福的。
特約作者:王妮| 無錫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治醫生
審稿專家:高芹| 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婦產科學,第九版,謝幸 孔北華 段濤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實用產科手術學 劉興會 徐先明 段濤 楊慧霞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
作者:王妮/編輯:翟昂、張杰
排版:王中強/校對:胡磊
運營/統籌:張靜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