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一個真正內心驕傲的人

2021-01-18 綠茶書情

綠茶按|今天,新京報書評周刊時期的同事張曉波突發心臟病過世,年僅三十九,震驚而心痛。回想我們在新京報時的點點滴滴,往事歷歷在目。我們各自離開新京報後,平日裡交往少了,但內心的惦念一直在,期間不止一次相約喝茶、打牌,但總是一次次沒約上。他先後住燕郊和平谷,難得進城,就這樣,一錯很多年,以至永別。新京報哀悼群裡很多同事發來哀思,先整理一二表達哀悼。另發張曉波為新京報八周年寫的徵文。深切緬懷老兄弟張曉波兄!


剛剛起床看到,非常震驚,他還這麼年輕。曉波兄是個有才華的、刻苦的歷史研究者兼傳記作家。他的大作《民國的開端 宋教仁評傳》,還是我出的題目,這是目前我所知道研究宋教仁最深入的專著。在我所了解的關於他的有限的信息中,曉波兄還有其他許多更突出的人生成就。偶爾能看到他的朋友圈,他好像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還是兒子?

——孫獻濤(原新京報副總編輯)


書評周刊的同事,好朋友,張曉波,今天去世了,39歲。我們最早在閒閒書話認識,我叫小獼猴,他叫相似的你我。後來我去了新京報,他去了卓越網。新京報做了一期專題,《光榮與夢想》,曉波在卓越網也做了一個專題,《光榮與夢想》。新京報的專題影響大,卓越網的專題賣書多。後來書評周刊招新,曉波雀躍地放棄了所有其他機會,一心一意來新京報。我記得他當時的語氣:「那是書評周刊啊!」。我們一起揣著夢想而來,放下光榮而去,忽忽已經16年了。他讀書比我多,比我透,更比我有寫作的雄心。當年副刊部沒人願意做的版,也總是他扛下來。這幾年聯絡得少,但每天做版之前,一起躲到六樓鬥地主的時光,歷歷在目。你我相似,來日再約一起打牌吧!

——塗塗(原新京報書評周刊主編)


曉波極有是非感,同時又不爭、不算計,對誰都不怠慢也不迎合,是一個真正內心驕傲的人。做書評編輯是他夢想的工作,想到他曾經實現過夢想,也從未放棄過思考,替他高興。

——笑意(原新京報文化副刊記者)


下午聽到老同事張曉波因心臟病去世的消息,一陣唏噓感慨。曉波比我年輕好多,一直是新京報歷史方面的專版編輯,新左派的學者,我們觀念上有些差異但談論問題的時候從沒有因立場而吵,很多問題反而容易溝通。曉波愛抽菸,每次做版的間隙我們倆就開始聊歷史,即使我要忍耐他的煙味,也經常聊個不停。後來他去了新浪歷史頻道,再後來他辭了職回家寫書了。我也離開了傳媒。世事無常,希望朋友們放慢一下腳步,多關注一下生活和家人,多走幾步,別讓疾病發生的太早。

——李蝴蝶(原新京報文娛時評編輯)


張曉波


結緣八年:旁觀者與責任人


文|張曉波


收到這個作文命題的時候,我想起的,不是入職四年,而是結緣八年。


2003年年底,新京報在北京創刊,聲勢浩大。此時,我在天涯的「關天茶舍」板塊擔任 版主。在當年的網絡空間中,「茶舍」不是喝茶的,而是「關天」的。恰在這種「不喝茶」的氛圍中,認識了一位姓宋的網友,他私下裡和我交談了一陣新京報創刊的事情,說正在招兵買馬,問我想不想去,他可以介紹。


我記得我當時回答說,不太方便去。當時我想,我這個南方人,註定是要留在南方的。北京,太遠了。我至今不曉得這位姓宋的先生是什麼來路,也不曉得當時我要是去應聘能不能應聘上。不過,我記住了一張報紙——新京報。


轉眼,新京報在北京隆重創刊了。這年的年底,我也有幸成了新京報書評周刊的撰稿人。刊發我書評文章的編輯是塗志剛。與塗志剛認識,也是在「天涯」。大學讀書那段時光,常寫點俄羅斯文學的評論文章,率性貼到網絡上。大概是塗志剛看到了,就約我給書評周刊寫點關於俄羅斯新近出版的小說的文字,記得我評論過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拉斯普京的 《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等。實際上,自蘇聯解體以來,蘇俄文學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日漸下降。新京報能重視蘇俄文學,也是一種別樣的眼光。


後來隨著閱讀興趣的轉移,塗志剛也約我寫些別的稿子。2004年到2006年,是我給書 評周刊寫稿最多的時候,順便也給其他報紙寫了大量的書評稿件。這段時間對我個人來說,也有很大的變化:第一,在北京找了工作;第二,雖然工作範圍數度更換,但始終與書多多少少有那麼點關係。


因為行業的關係,也因為寫書評,新京報書評周刊算是每周必讀的。在新浪上班的時候,每周五去上班之前,我一定在報刊亭買一份新京報,到辦公室取出書評周刊,從頭至尾慢慢讀完。既了解圖書出版的動態,也關注到了一些重要的圖書。


偶爾也想,做新京報書評周刊的編輯,應該算是一份最對我胃口的工作。與好書打交道,這大概算是喜歡讀點書的同志們的共同志趣。也算是機緣巧合,我在網站幹的很膩味的時候,接到肖國良(蕭三郎)的電話,說讓我來新京報聊聊,這邊缺人。這算是一拍即合,我來了新京報,如願以償參與書評周刊的工作。


事後想想,人的道路,往往很奇怪。大學學的是會計,我不喜歡,一門心思讀課外書,所以,會計這行不出意外地沒學好。然後去做網站,做跟書有關的,再然後去做報紙中跟書有關的。離錢越來越遠,離書越來越近,這個過程,算是越來越純粹。按照這個路線,如果哪天我離開了新京報,或許就乾脆不找工作了。這個世界上,自己規划過、設想過的工作,基本上都幹過了,沒有必要再去窮折騰了。


以上所說,是前四年的事情。接下去,是後四年,在新京報。裡外完全是兩種感覺,我 只談「出錯」。


剛來新京報的那天下午,是七月中旬,天氣悶熱。我跟著綠茶(方緒曉)跑流程做「大 家」版。這活兒看起來和網站設計網頁很相像:內容、排版、美術編輯、各部門溝通,很有趣。做完了,和綠茶在抽菸室裡抽著煙,聊做版流程。


新編輯總會鬧不少笑話。我頭一次編版,有一張圖片始終沒籤過來,很著急。組版員跟我講,找「楚楚」。


「楚楚」是誰?找「楚楚」幹嗎?我問。

組版員跟我講,找「楚楚」籤圖啊。

「楚楚」在哪兒?我問。

組版員跟我講,「楚楚」就是後面那位啊。後面是有位美女。於是,我喊「楚楚,幫我籤個圖」,她爽快地問我哪個版。很快,圖片來了。


半個月後,我知道,美女不叫「楚楚」,是「圖處」,也就是「圖片處理」。這是不熟悉流程鬧的笑話,接下去有更為嚴重的事情。大概是入職兩個月的時候,我們做一期關於金融危機的策劃,從書和歷史的角度,看2007年這一波股市高潮後的危機。那期叫《牛市危言》,現在想來,這個專題做得有些邏輯不順。但當時美國的次貸危機都還沒開始,「危言」倒算是說對了。不過恰恰因為臨時抱佛腳,弄到陣腳大亂。


當時籤版,是在周四下午兩點半之前,然後是部門例會。可到兩點,我的版還只走到一 校(報社做版要經過三次校對),按原定時間根本籤不下來。我急了,乾脆自己籤了個「三校」,送老總籤字出片了。現在想來,這確實是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事後,校對室改了章程,以後寫「三校」不頂事了,還需要校對組組長蓋章。這個錯誤,至今想起來,我仍覺得很慚愧。僥倖心理雖一時未鑄成大錯,但真出錯的話,絕不會是小錯。


四年之中,可說的事很多。最深刻的,都是關於自己出錯或者別人出錯的事情。有更 嚴重的錯誤,所幸不是我犯的。這倒不是說為飯碗計,我的天性是不願意連累他人為我受過。


在新京報之外,是一種不參與的旁觀,看報紙的好,挑報紙的錯。在新京報內部,是一 種責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報紙的事,盡人事,知天命。用一個已經被用得有些泛濫的比喻,這其實就是「圍城」——婚姻如是,職業也如是。


出版機構或作者來信來稿請發greencha@qq.com

ID:greenteabooklist  

綠茶書情|文藝連萌成員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相關焦點

  • 逝者丨張曉波,一個真正內心驕傲的人
    張曉波極有是非感,同時又不爭、不算計,對誰都不怠慢也不迎合,是一個真正內心驕傲的人。 我們各自離開新京報後,平日裡交往少了,但內心的惦念一直在,期間不止一次相約喝茶、打牌,但總是一次次沒約上。他先後住燕郊和平谷,難得進城,就這樣,一錯很多年,以至永別。新京報哀悼群裡很多同事發來哀思,先整理一二表達哀悼。另發張曉波為新京報八周年寫的徵文。深切緬懷老兄弟張曉波兄! 剛剛起床看到,非常震驚,他還這麼年輕。曉波兄是個有才華的、刻苦的歷史研究者兼傳記作家。
  • 為了不忘卻的紀念,追憶賢人張曉波
    張曉波剛剛不惑之年,他的人生大戲精彩的部分尚未充分表演,就已經被心梗無情的截斷。張曉波是個好人,這是群聊、私聊時和告別儀式上絕大多數人給出的共同評價。張曉波的去世,是朋友們的損失,社會各界紛紛從不同的角度表示遺憾,更是小家庭無從接受的悲劇。張曉波,1980年出生於浙江海寧。在江西求學期間便在「天涯社區」等網絡平臺積極發言。
  • 獨家 張曉波:土博,路在何方?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Trends, Explanations and Policy Responses、Governing Rapid Growth in China: Equity and Institutions等多部學術專著。在這些研究中,張曉波教授展現了他關於「貧困」、「發展」、「轉型」、「創新」的精論與灼見。
  • 《三十已》導演張曉波:「三十」只是一個數字,「已」是戲劇
    暑期檔終於在雙豐收的口碑下迎來了另一個「爆款劇」——剛剛開播的《三十而已》豆瓣得分超過8分,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三條女主角故事情節也頻頻出現在熱搜上。在該系列熱播時,《三十而已》導演張曉接受了採訪,在他看來,「三十」只是一個數字,「而已」是這齣戲的焦點。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人生就是不斷遭受挫折與追求希望,所以我們要學做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踩著艱難困苦前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們不妨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因為曾國藩認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 張曉波開展林長制巡林工作
    12月7日、8日和16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級林長張曉波先後赴萬載縣、上高縣和銅鼓縣開展林長制巡林工作。張曉波一行深入萬載縣羅城鎮橫坑村、藏溪村,上高縣徐家渡鎮寨裡村、九峰林場,銅鼓縣溫湯鎮義田村等地進行實地察看,詳細了解當地林長制工作進展、林業資源保護和發展、專職護林員巡林護林等情況。張曉波充分肯定了萬載縣、上高縣和銅鼓縣在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造林綠化、松材線蟲病防控、森林防火、森林督查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時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 張曉波任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原標題:張曉波任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29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任命張曉波為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會議結束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組織了憲法宣誓儀式,陳建華主持並監誓。
  • 河北邯鄲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張曉波簡歷照片 被帶走調查
    9月5日,澎湃新聞記者從河北邯鄲政界人士處及河北省委有關部門了解到,邯鄲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磁縣縣委書記、漳河生態科技園區黨工委書記張曉波(副廳級)近日已被河北省有關部門帶走。張曉波  一名邯鄲磁縣黨委宣傳部門負責人9月7日對澎湃新聞記者透露,9月4日晚間,邯鄲市委常委、副市長王進江到磁縣召開各單位一把手會議,並宣布縣委書記張曉波被帶走調查的消息。目前,王進江臨時主持磁縣縣委工作。
  • 北大教授張曉波:當前民企最大的風險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小飛 2019年12月13日下午,在第十九屆中國經濟學年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曉波表示,對大部分民企企業家來說,除了利率、融資等,最大的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張曉波指出,不確定性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貿易外貿形勢,另一個是環保風暴。他舉例,在當前的外貿大背景下,一個以外貿出口為主的企業,很難確定訂單數量、存貨儲備,企業發展處在艱難困境。大量的倒閉企業中,尤以出口行業的佔比最大。張曉波解釋,外貿出口企業的倒閉也會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 張曉波會見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一行
    張曉波會見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一行 2019-11-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吸引力法則:真正的福氣來源內心的富足,內心越滿足的人福氣越多
    如果我們內心相信自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那麼我們終究會在生命的饋贈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福氣。 真正的福氣來自生命的能量,如果你了解了心理學上的吸引力法則,你或許就會明白,福氣來自我們自身的給予和創造。
  • 佛學智慧:真正的「斷舍離」,是來源於人的內心!
    人的一生,總是伴隨著各種情緒,可以說,人就是在情緒中,不斷地成長。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的情緒,能讓自己活得更有滋味。一個沒有情緒的人,在別人看來,他活得太沒有滋味了。總的說來,一個人的情緒分為喜怒哀樂。正因為如此,人的一生,才有各種滋味。
  • 張曉波:中國是如何走出一個糟糕的舊世界的?
    張曉波|歷史學者、媒體人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張曉波先生在一個更長的時段中重新審思了中國人民十四年的抗日戰爭,認為抗戰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從糟糕的舊世界,轉向追求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的開始。這一段歷史,值得我們深刻回味,並由此思考當下和未來的民族命運。 2019年7月30日,歷史學者、媒體人張曉波先生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市平谷區醫院辭世,年僅39歲,令人痛惜。
  • 張曉波檢查國營松江膠合板廠 森工眾創集團冬季安全生產工作
    張曉波檢查國營松江膠合板廠 森工眾創集團冬季安全生產工作 2021-01-12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真正的自由,是內心的豐盈
    如此看來,他們真正的自由嗎?也不知道它們遠離故鄉,遠離親人,內心是何等的憂傷,自始至終它們都背對觀眾,一動不動,可想而知,它們有多麼的不情願,總歸是生活所迫,它們也無力選擇自己的人生呀。也許終其一生,它們都會在這裡度過,肉體的禁錮已經無能為力,精神也同樣禁錮,它們始終充當著演員,任人觀賞,何來自由可言!
  • 又一家庭劇將襲,《小捨得》成功上星,張曉波執導,全是實力派
    又一家庭劇將襲,《小捨得》成功上星,張曉波執導,全是實力派 說到家庭劇,相信不少人會想起去年譚松韻主演的《以家人之名》,這部劇裡,三個原生家庭缺失的孩子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彼此治癒的故事溫暖了無數觀眾。
  • 驕傲的抖音藏人​
    我為你驕傲!」式的評論。 每每如此,我就想由衷而感動得說一聲「你特麼驕傲個P!」 在很大程度上,自小以來接受的教育,給這一代人培養了泛濫的集體榮譽感,為一個遠在十萬八千裡之外,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和事物,可以為之驕傲、歡呼、動容、哭天搶地,滿地打滾,實在不得而知,是何來的底氣和勇氣。
  • 張曉波:對口援助如何「戰疫」,汶川告訴我們什麼
    【財新網】(專欄作家 張曉波 特約作者 徐麗鶴)2020年開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悄然來襲,從湖北省武漢市不斷向外蔓延,打亂了原有世界的運行次序。  做為疫情的中心,湖北省的醫療人員和醫療防疫等物資嚴重不足,亟需援助。
  • 《他人即地獄》真正的地獄來自於人內心的黑暗
    「他人即地獄」來自薩特的戲劇《禁閉》,是說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韓劇《他人即地獄》根據韓國作家金基石漫畫《驚悚考試院》改編,講述了從鄉下初到首爾工作的年輕人尹鍾宇租住在考試院,意外遭遇了他人製造的地獄的驚悚故事。
  • 內心真正陰暗的人,不是滿臉狡詐,而是有這幾個特徵
    文丨小萌說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人心都是肉長得,但是有些人還是內心陰暗,見利忘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但是真正陰險狡詐的人是不會表現出來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很友好,甚至熱情的讓人無法拒絕,但是他們內心裡很可怕。